傅聰
摘 要:美術與學習、工作、生活密切相關,而審美能力的培養不是天生的,是后天經過潛移默化的引導和教學而產生的,所以有計劃地引導學生參加各種美術活動,可有效提高學生的感知力、想象力和審美能力,是促進德、智、體、美、勞全方面發展的有效措施。從闡述農村小學美術常見的問題著手,探討如何在農村小學教育中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關鍵詞:農村小學;美術教學;審美能力
美術教育對學生來說,是全面發展的必修課之一。美術具有豐富多彩的畫面和形態,學生可通過美術活動開啟對新事物的認知和感受。美術教育不僅僅是畫出一幅美術作品,更重要的是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對美的認知,進而推動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雖然隨著美術教育的改革,人們對美術教育的培養越來越重視,但在偏遠的農村地區還是沒有太大的起色。因此應以轉變教學理念為出發點,重視農村小學教育存在的問題,加大對農村小學美術教育的力度,進而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激發學生對美術教育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審美觀和價值觀,為學生獲得全方位發展提供助力。
一、農村小學美術教育中常見的問題
第一,農村小學美術教育中注重傳授忽視啟蒙,只簡單地讓學生進行臨摹、復制,忽略了對學生的啟發與引導。第二,沒有充足的師資儲備。在農村地區由于條件的限制,好多美術教師都是由其他學科的老師來兼職,教師的美術專業知識不足。第三,農村地區對藝術類學科不夠重視。農村地區由于重視應試教育的理念還難以轉變,所以導致藝術類的發展不受重視。第四,農村教學設備相對城市較為落后,缺少專業的畫室和教學工具,進而導致美術教育推進緩慢[1]。
二、農村小學美術教育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一)轉變認識,提高對審美能力的關注
小學階段是進行審美教育的最佳時期,美術教育則是培養學生感受美、提升審美能力的體驗過程。在學生繪畫和進行手工制作時,都是在激發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愉快情緒,不僅促進了學生心智的發展,還有效鍛煉了學生的協調能力和靈活能力,對學生以后的學習和發展都有很好的幫助。因此,在小學美術教育中教師應轉變思維模式,大力倡導審美能力的重要性,加大對農村美術教育的關注,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為以后培養更多美術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轉變教學理念,培養學生的審美觀
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大部分的教學方法都是傳授和臨摹,這樣學生缺少了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很難提升審美能力。因此,在美術教育的教學中,教師應善于改變教學理念,營造輕松的課堂氣氛,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氛圍中。比如《快樂的小蝸牛》一課中,教師可以以歌曲為切入點,音樂屬于藝術,讓學生在節奏的伴隨下,大膽開啟對蝸牛的想象,可以引導學生:蝸牛是什么樣的,它主要的特點是什么,它應生活在什么樣的環境下呢?教師還可以以猜謎語游戲作為切入點,將蝸牛的形象編成謎語讓學生猜,再引出蝸牛的話題,開啟新型的教學方法,進而培養學生的興趣,提高對審美能力的感知。
(三)開啟感知力引導,推動學生審美觀
小學階段的繪畫學生主要通過表象來開展,而表象的產生來自學生的感知能力和觀察能力,因此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感知能力是審美能力的前提。比如:在繪畫《小鴨子》的一節課中,教師先放出小鴨子的視頻文件,并不斷引導學生:小鴨子長得什么樣子,跟其他動物有什么區別,小鴨子的主要特征是什么,這樣就能促進學生對動物產生想象,經過觀察將動物的形象記下來,進而畫出心目中栩栩如生的小鴨子形象。這樣不僅讓學生對繪畫課產生了興趣,還有效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提升了審美能力。
(四)結合農村資源優勢,提高學生審美觀
美術教育不僅局限于課堂環境的培養,還應注重課堂外的寫生[2],多讓學生接觸大自然帶來的靈感與養分,利用外界環境的影響力,培養不同美學的審美能力,而農村下的小學教育更占有優勢地位。比如:在學習雕塑的教學中,教師可帶領學生一起出去挖泥土,學生在學習捏泥人的過程中,不僅感受到了輕松愉快的氛圍,更重要的是在捏泥人的引導下找到學習雕塑的切入點,進而有利于雕塑課進一步開展,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審美觀。
(五)建立自主評價課程,升華學生審美觀
在繪畫或手工制作過程中,教師將學生不同的畫作進行展示,讓學生在自主評價中找到自己的優勢和劣勢,進而提升對畫作欣賞的水平,強化學生的審美觀。比如:以《美麗的鳥》教學為例,學生在畫完后,教師要設立三個漂亮的小屋,分別是《創新型小屋》《模樣可愛型小屋》《顏色好看型小屋》,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畫作進行分類,并讓學生簡短介紹一下對作品最初的想法和評價,再由師生一起進行探討分析,進而表揚學生的優點,讓學生的審美觀得到更好的升華。
綜上所述,美術是小學生美育中的重要課程,在農村教育過程中教師要提高對美術教育的認識,了解美術審美能力的重要性,根據實際情況出發,利用現有的資源優勢,轉變教學思維模式,開展具有特色的教學活動,進而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作能力,為以后建立高效率的教學模式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茅乃吉.淺談農村小學美術教育中對學生創造能力培養的思考[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20,4(3):70-71.
[2]韓麗紅,潘玉君.小學美術教學與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研究[J].興義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19(4):7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