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梅芳
摘 要:小學生受智力水平的限制對文字的理解程度不夠,因此小學語文教學中有許多的插圖可以有效幫助學生提高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還能通過圖片吸引學生,提高學生對課文的關注度。插圖雖然小,但是有很大的用處。對低年級插圖的巧妙使用進行深入的研究與分析,旨在幫助小學語文教師更好地利用插圖開展教學,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效果,從而促進小學語文教學事業不斷發展。
關鍵詞:低年級語文;插圖;使用方法
低年級的語文教材中有許多插圖,這些插圖是經過小學教材編組的精心挑選,每一幅插圖看似簡單,但是與課文內容有深度的結合,小學生可以通過插圖來更加深入地理解課文內容,且圖片的方式更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使小學生對課文的內容產生更強烈的興趣。而且,許多插圖還有一定的審美性和藝術價值,能夠提高小學生的審美水平,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善于利用插圖,把教學內容更多地與插圖進行結合,最大程度發揮插圖的實際教學作用。
一、利用插圖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插圖最明顯的作用就是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興趣是求知的先導,小學生沒有學習興趣就會導致課堂氣氛難以活躍,降低課堂教學的質量。小學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觀察插圖,利用學生對插圖產生的好奇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學生在觀察插圖的過程中,還會展開豐富的聯想,從而對學生的好奇心和思維能力進行培養,讓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變得更加具有主動性,學習更加積極,對教師講述的教學內容能夠更加容易接受。教材中的插圖同樣是對小學生進行語言訓練的重要手段,教師可以讓小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繪插圖中的內容,有效鍛煉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提高學生對語言的運用水平。例如,在古詩《江南》教學中,教材中利用水墨的形式為學生展現了一幅蓮花盛開的畫面,生動呈現出了《江南》這首古詩的內容。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水墨畫的內容描述插圖,這時學生需要運用自身對古詩內容的理解以及自己的語言組織能力,在描述的過程中會對插圖和文章內容有進一步的理解,還能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讓學生在描繪的過程中感受江南水鄉水墨畫般的美感,讓學生的語言能力得到有效的鍛煉,這對于低年級的小學生來說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利用插圖提高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程度
小學生受到自身理解能力的限制,有時很難理解文章內容,而教材中有許多插圖的內容是與課文內容緊密相關的,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中的抽象內容,對于課文中難以理解的部分,教師可以借助插圖加深學生對語文課文中知識點的理解。比如,《望廬山瀑布》這首古詩的教學。古文對于學生來說晦澀難懂,學生很難切身體會到古詩中“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所描繪的壯觀場面,如果學生沒有一定的理解程度,那么就無法感受到作者把飛流直瀉的瀑布描寫得雄偉奇麗、氣象萬千,宛如一幅生動山水畫的生動畫面,因此教師需要結合教材中的插圖,還可以找一些其他關于廬山瀑布的插圖,讓學生仔細觀察插圖中所呈現的壯麗景象,進一步理解瀑布的形象和氣勢,幫助學生體會故事中文字的美感和我國優美壯闊的自然景觀。
三、利用插圖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插圖不僅展現出了課文內容,還能夠為學生提供豐富的畫面和意境,許多插圖蘊含了豐富的人文因素,有助于陶冶學生的情操,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例如,在《春雨的色彩》這一課中,作者把本沒有顏色的春雨擬人化、豐富化,教材中的插圖也充分表現出春雨的意境,很大程度上豐富了春雨的內涵,且該課的插圖出自著名的兒童畫家之手,與學生當前的審美水平比較貼合,學生能夠看懂插圖中的內容,從而理解春雨中具有哪些“色彩”。學生在觀看插圖的時候不僅收獲了知識,還能通過插畫樹立審美的意識,幫助小學生從小建立完善的審美觀念,懂得什么是美以及如何發現美,從而獲得較高的關于美的感知能力。因此,教師在進行語文知識教學時,要加入一些對插圖的講解,通過教師的講解能夠讓學生對插圖的色彩運用以及所表現出的內容有進一步的理解,不但能夠鞏固小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還能促進小學生的審美發展,促進小學生綜合素養的全面發展。
四、結語
綜上所述,插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師要提高對插圖的重視程度,不斷創新利用插圖進行教學的方法,通過插圖教學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孫雪楓,林長春.小插圖大用處:淺談小學語文教材中插圖的作用[J].美與時代(上),2018(9):60-62.
[2]胡忠云.小插圖,大作用:淺談小學語文課文插圖[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9(11):207.
[3]李云嬌.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插圖的妙用[J].教育評論,2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