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玉
【摘 要】本文論述教育信息化發展趨勢下中職計算機課程的教學流程及方法,提出教師應發揮網絡資源優勢,做好備課活動;有效利用微課技術,豐富預習方式;應用信息技術授課,化解學習難點;借助即時通信技術,促進師生交流;利用網絡檢索工具,強化自學能力,以提升學生的計算機素養。
【關鍵詞】教育信息化 中職計算機課程 現代教育資源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1)42-0051-02
隨著時代的發展,信息技術已經走進千家萬戶,也成為促進教育發展不可缺少的工具。在教育2.0計劃提出后,我國也走上了教育信息化的道路,積極利用現代教育資源推動傳統教育的轉型。計算機課程是培養專業人才的基礎性課程,為做好計算機課程的教學工作,中職計算機課程教師應主動地利用網絡資源、微課技術等,進行課前準備環節、預習環節的優化,以帶給學生直觀、靈動的學習體會,不斷提高學生對計算機知識的認知水平。
一、發揮網絡資源優勢,做好備課活動
備課環節是教師在正式開展課堂教學前的準備環節。一般來說,在備課環節,教師會對學生的基本學習情況進行分析,也會基于自身的教學經驗,對教材上的內容進行解讀,同時進行教學目標確定和教學活動安排,以期按部就班地實施教學活動,提高教學的品質。然而,單純基于教師經驗開展的備課環節,往往會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無法讓教師站在更加全面的角度,對整節課進行充分準備。而網絡中具有豐富的教育資源,能夠成為教師備課的參考。所以,在進行計算機課程的備課時,教師應當主動地從網絡中獲取資源,優化備課環節。
比如,在教授《加工處理圖形圖像》這節課前,教師可以汲取網絡中的資源,有效優化備課環節。首先,教師利用網絡檢索功能,在網頁中輸入“加工處理圖形圖像”,查看網絡中同行的教學案例,明確“合并圖像的基本方法”“處理圖層的基本方法和操作”“對圖像的格式進行處理”等內容,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隨后,教師利用即時通信技術,為學生分發電子調查問卷,了解學生對本節課知識的掌握情況,以及學生偏愛的學習方式。之后,教師再整合網絡上的公開課視頻,以及其他同行的教學設計案例,有效設計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活動。這樣,當教師按照教學設計安排教學活動時,就能夠逐步落實教學目標的要求,真正地從客觀上提高本節課的教學實效。
可見,教師通過整合網絡資源,進行備課環節的優化,能夠提高備課的客觀性和針對性,進而更好地駕馭整節課的教學節奏,提高學生對計算機知識的認知水平。
二、有效利用微課技術,豐富預習方式
課前預習環節是強調學生自主分析計算機知識的環節,通過課前預習環節,學生能夠基于自身的計算機素養,對教材中的計算機知識進行解讀,從而建立自己的理解,為之后的課堂學習鋪墊良好的基礎。但是,在以往的計算機課程教學中,教師能夠為學生提供的預習素材只有課本和一些教育輔助類的書籍,以至于學生的預習興趣不高,最終的預習效果也達不到預期。對此,在教育信息化的趨勢下,教師應當主動地利用現代資源,優化以往的預習方式,而微課技術無疑可以有效解決這一問題。
例如,在組織學生學習《文件與磁盤管理》這節課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微課技術制作預習的視頻,豐富學生的預習資源。首先,教師對教材中的內容進行解讀,找出“文件的操作”“文件的搜索操作”“數據的備份與還原”等內容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隨后,教師以上述知識為內容,進行微課視頻的制作,并按照學生的注意力維持情況,對微課的時長進行調整,避免微課時間過長,致使學生在觀看微課時出現走神的現象。微課視頻制作好后,教師將其發送給學生,引導學生在課下展開自主預習活動。在預習的過程中,學生能夠通過閱讀教材、觀看微課視頻的方式,有效地提取本節課的知識點,增強對文件的操作等知識的印象。這樣,當學生在課堂上學習本節課時,能夠基于自身已有的知識經驗,迅速地跟上教師的教學節奏,快速地進行新課知識的建構。
教師利用微課技術為學生制作自主預習的資源,能夠有效豐富學生的預習形式,提高學生的預習效率,使學生更主動地參與預習活動,并依靠自身的力量,完成對計算機課程中基礎知識的初步學習。
三、應用信息技術授課,化解學習難點
計算機課程中的基礎知識較為抽象,當教師直接采用口述的方式,對學生講述計算機基礎知識時,學生會因為教學方式過于枯燥而降低學習興趣,也會降低對計算機知識的理解。而多媒體技術具有對抽象知識進行直觀處理的功能,能夠帶給學生直觀、靈動的學習體驗,所以,在組織學生學習計算機知識時,教師可以借助圖片、視頻等資源,為學生呈現計算機知識,帶給學生強烈的視覺沖擊,以便學生在簡單明了、直觀清晰的學習方式下,喚醒自身的形象思維,增強對計算機知識的理解。
以《云儲存與移動學習》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逐步化解學生的學習難點。在剛開始上課時,教師先使用圖片為學生展示“云儲存”的思維導圖,使學生通過圖片,直觀地認識到云儲存的幾種方式,以及云端文件的類型等;在講述“網頁版微云的應用”這一內容時,教師利用圖文結合的方式,為學生詳細介紹操作的步驟,加深學生的理解;在指導學生學習“微信分享”的內容時,教師再利用顯示屏為學生進行示范,讓學生跟隨教師的操作,有效把握微信分享的步驟。同時,教師也可以利用視頻、網絡資源等,為學生補充資料,提高學生對微信、微信收藏等的認識。而在介紹“微博分享”的內容時,教師可再次使用圖片進行操作細節的展示,引導學生掌握微博分享的步驟。
通過上述案例可知,教師使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展示所學內容,能夠有效消解計算機知識的抽象性,帶給學生直觀的學習體會,從而突破教學重點,提高計算機課程的教學質量。
四、借助即時通信技術,促進師生交流
每一名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有著自身獨特的學習經歷和學習思維,當教師在課堂上為學生傳授同樣的計算機知識時,不同的學生建構知識的質量會存在差異,形成的問題也會有所不同。然而,在以往的計算機課堂上,教師很難有針對性地為學生解決問題,很難幫助學生精準彌補知識體系上的不足。而教師利用即時通信技術可以搭建與學生之間一對一的溝通渠道,了解學生存在的問題,并為學生進行針對性的解答,從而讓每一名學生都得到教師的一對一指導,強化師生之間的互動。
比如,在《電子表格處理軟件基本操作》的教學中,當教師在課堂上帶領學生學習了Excel的功能,Excel的工作簿、工作表的概念,以及在單元格中輸入各種數據、修改數據等內容后,教師為學生預留了自主思考的時間,讓每一名學生都可以根據自己的思維,對本節課的內容進行消化吸收。在學生自主整理本節課的內容時,不同的學生會產生不同的問題,如有的學生會產生“如何進行重復數據的輸入”的問題。對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現代即時通信技術,與教師建立一對一的交流渠道,并向教師表述自己的問題。隨后,教師再為學生進行針對性的線上解答,使學生基于教師的單獨輔導,真正地彌補自身的不足,加深對本節課知識的理解。此外,在課下,學生也可以使用即時通信技術建立與教師的遠程交流,解決自己在復習中遇到的問題,進一步完善本節課的知識認知。
教師使用現代即時通信技術建立與學生之間的溝通渠道,能夠實現與學生的一對一交流,幫助學生精準解決學習中的問題,使學生在教師的人文關懷中,真正地掌握計算機學科知識。
五、利用網絡檢索工具,強化自學能力
素質教育理念在中職計算機課程中的滲透,使教師認識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性。但是,在之前的計算機課程中,教師更多的是采用單向灌輸的方式,為學生講述計算機知識,較少引導學生自主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所以很難促進學生自學能力的發展。當前社會現代信息技術的使用隨處可見,學生早早就掌握了計算機的基本應用方法,能夠根據自己的需求在網絡中檢索相應的內容。對此,在引導學生學習計算機知識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自主檢索網絡資源的機會,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同時,學生也可以基于網絡資源的檢索,增強對電子資源的應用能力。
例如,在《文字處理軟件基本操作》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圍繞本節課的內容,為學生設計一系列的問題,引導學生開展自主檢索的學習活動。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先解讀教學大綱的內容,指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包含“保存、另存為的選項使用方法”“制作書法帖的過程”等內容。結合上述內容,教師為學生設計“如何對保存和另存為的選項進行選擇”“如何進行書法帖的制作”等問題。隨后,教師為學生預留自主解決上述問題的時間,讓學生利用網絡檢索的方式,查找這些問題的答案,并基于網頁中信息的篩選,形成自己的資料庫。之后,教師再為學生搭建學習小組,鼓勵學生在小組中分享自己檢索的知識,引導學生在組內交換彼此的意見,以便學生真正地依靠自身及小組的力量,完成對本節課知識的學習。
教師為學生設計自主檢索的學習任務,能夠明確學生的自學方向,讓學生在搜集網絡資源的過程中,逐步解決學習上遇到的問題,使學生摸索出應用網絡資源的方法,真正地強化信息素養。
總而言之,教育信息化的發展趨勢,為計算機課程帶來新的生機,有效幫助教師進行教育形式的變革,帶給學生直觀的學習體驗,并化解學生學習中的難點,提高學生學習計算機知識的效率。所以,在計算機課程教學中,教師應當積極運用信息化手段,有效提升計算機課程的教育質量。
【參考文獻】
[1]胡曉燕.“互聯網+”環境下中職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20(37).
[2]鄒亮.就業背景下的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創新途徑[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10).
[3]劉洋.模塊化教學在中職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與探究[J].現代職業教育,2020(47).
[4]劉燕平.淺談如何提高中職計算機基礎課的課堂教學效果[J].現代職業教育,2020(37).
【作者簡介】潘 玉(1981— ),女,壯族,廣西平果人,碩士研究生學歷,高級講師,現就職于廣西工商學校,主要研究方向為計算機、職業教育教學。
(責編 劉穎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