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基于聲樂教學自身的特點,以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為核心,提出在中職聲樂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策略:通過媒體情境、活動情境來創設聲樂教學情境,激發學生自主學習意識;通過傳授鑒賞方法、演繹方法來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通過線上訓練、生活訓練拓寬聲樂教學訓練方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習慣。
【關鍵詞】中職學校 聲樂教學 自主學習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1)42-0148-02
在中職音樂教學中,聲樂是一門重要課程。教師圍繞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展開教學設計和組織,能夠成功激發學生學習聲樂的主動性。因此,教師要通過創設教學情境、傳授學習方法、延伸課堂訓練,從不同角度設置學生自主學習的任務,組織學生參與自主學習活動,進一步培養學生良好的樂感,促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養成。
一、創設聲樂教學情境,激發學生自主學習意識
創設聲樂教學情境,教師不妨借助媒體手段進行個性展示,形成更多互動,激發學生主動參與聲樂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在主動學習中培養樂感。
(一)媒體情境
媒體情境助學效果顯著。教師借助多媒體手段展開教學設計,能夠對學生多種感官帶來刺激,調動學生主動學習聲樂的熱情。綜合應用電子白板、電腦、手機等多種媒體手段,可以創造更多聲樂欣賞、交流、分析、展示的機會,讓學生自覺進入學習情境中,培養學生良好的樂感。
如在欣賞《瀏陽河》這首歌曲時,教師先利用多媒體播放宋祖英演唱的《瀏陽河》,大部分學生對這首歌曲都比較熟悉,自然能夠跟唱。為激發學生深入學習聲樂的積極性,教師可以設計一些思考題:這首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點?表達了什么樣的情感?如果要展開演繹設計,你有什么樣的創意建議?學生開始互動交流,對歌曲特點進行深入討論。這首歌曲旋律熱情洋溢,感情飽滿,采用問答形式展開,其呈現形式新穎獨特,具有極強的感染力。教師在學生討論環節,主動融入學生群體之中,與學生展開直接對話,給出一些鑒賞建議,促使學生深入學習。教師借助多媒體播放歌曲,給學生創造視聽機會,學生對歌曲最為熟悉,自然能夠積極應對。教師這時可以提出一些思考題讓學生思考,進而讓學生在自主探索學習中建立鑒賞認知。
(二)活動情境
教師推出活動性學習情境也能給學生帶來全新的學習體驗,學生對此更感興趣,其激發作用更為突出。鑒賞、演繹、辯論、展示、創作等活動,都需要一定情境的支持,教師對此需要有更清晰的把握,利用多種活動情境作為推手,讓更多學生進入到活動環節,在廣泛互動學習中建立音樂認知。
學生對演繹性、競賽性、游戲性、開放性學習活動有特殊感情,這種針對學生心理的設計,能夠更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如欣賞《大海啊,故鄉》這首歌曲時,學生對歌曲比較熟悉,教師在設計教學情境時,要求學生代表進行演唱展示,學生在聆聽中建立欣賞認知。由于課前有充分的準備,教師指定學生做示范演唱能活躍課堂學習氣氛。在學生演唱時,教師適時做出一些指導,要求學生認真聆聽,并對歌曲內涵進行深度發掘。學生進入聆聽環節,主動展開互動交流,對歌曲進行解讀。教師推出學生示范演唱情境,這是比較有創意的設計。學生對示范演唱比較感興趣,對同學演唱展示也很期待,教師這種組織學生進行示范展示的設計能對學生的心理產生沖擊,學習效果更加理想。現場演唱歌曲,這對大多數學生來說都是一種新的挑戰,學生自然非常珍惜這樣的機會,當有同學現場示范演唱歌曲時,他們會生成更多興奮感,其聲樂鑒賞程序自然打開。
二、傳授聲樂教學方法,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聲樂學習需要更多方法支持,教師應做出篩選設計,組織更多鑒賞、演繹活動來調動學生學習聲樂的積極性。特別是演繹性活動,學生有更強的參與熱情,教師應及時傳授學習方法,為學生提供更大的幫助。
(一)鑒賞方法
學生自主學習聲樂存在較多困難,教師需要從樂理方面傳授學生更多方法,為學生提供鑒賞機會,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中建立樂理基礎。聲樂鑒賞需要一定的專業支持,教師要對學生的學習基礎進行調研,針對學生的學習實際展開設計,推出更多鑒賞活動任務,為學生提供一些鑒賞方法,這樣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為聲樂學習注入鮮活的動力。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是一首蒙古族歌曲,這首歌曲旋律優美,情感豐富,表達的是一種贊美之情,歌詞特別富有詩意,是對草原美景的直觀展示。教師先對樂句進行分析:這首歌曲屬于單樂段結構。上下兩個樂句節奏相同,如上句:Χ Χ Χ|Χ·Χ|Χ ΧΧ|Χ—|ΧΧ ΧΧ|Χ Χ Χ|Χ—|Χ—| 下句:Χ Χ Χ|Χ·Χ|Χ Χ Χ|Χ·Χ|Χ Χ Χ|Χ Χ Χ|Χ—|Χ—|。學生進入歌曲欣賞環節,教師講授音樂知識,要求學生掌握五聲調式。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展開學習,積極主動地參與聲樂鑒賞環節。學生主動開展節奏訓練,開始視唱展示,在齊唱環節,教師提出更多學習要求,讓學生跟隨鋼琴展開演唱體驗。為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教師推出自學檢查制度,讓學生互動檢查,通過獨唱展示,形成學習總結。在教師的安排下,學生都能夠積極響應進行互動,在多重訓練中提高聲樂認知。
(二)演繹方法
學生對聲樂演繹活動有獨特的感受,教師應抓住學生的學習心理展開設計,這樣調動作用更為突出。學生大多對音樂有特定喜好,教師在組織演繹活動時,要廣泛征詢學生意見,推出學生喜歡的演繹活動,讓學生主動進入到演繹環節,在現場演出中建立對聲樂的鑒賞認知。聲樂演繹沒有固定形式,教師要根據學生學習實際做出判斷和設計,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學生大多喜歡演繹性學習活動,教師應給學生更多的表現機會,對學生形成更多觸動。在欣賞《漁光曲》這首歌曲時,教師先示范演唱歌曲,引導學生進入欣賞體驗環節。學生進入鑒賞環節后,教師先傳授樂理知識,講解氣息的控制和聲音的穩定控制,特別是吐字咬字的準確性。學生進入歌曲學唱環節,教師讓學生結合演唱技巧展開感知體驗。教師鼓勵學生自行成立表演團隊,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演繹展示。學生對歌曲的理解各有不同,自然能夠選擇不同的表演方式,其中有獨唱、對唱、齊唱、歌伴舞等多種形式,教師適時做出推介,對學生的演繹情況給予指導。在教師的幫助下,學生進入到課堂演繹環節,其學習展示氣氛逐漸形成,學習效果更為理想。
三、拓寬聲樂教學訓練,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習慣
課堂訓練還不能滿足學生學習的需要,教師需要做拓展設計,增加更多線上訓練任務,對接生活展開設計,這些都能夠為學生帶來更多學習契機,以有效培養學生的音樂綜合能力。聲樂訓練追求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如果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體驗機會,其助學效果會更理想。
(一)線上訓練
在進行聲樂訓練時,教師推出一些課外訓練任務,讓學生借助網絡展開信息搜集、作品鑒賞、互動交流等活動,這些都能夠對學生心理形成沖擊。教師抓住學生關注點展開設計,將聲樂學習與網絡交互做對接處理,這能夠形成豐富的訓練動力,為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創造良好的條件。
學生進入訓練環節后,教師要做適合的延伸,推出一些學生喜歡的訓練任務,讓學生主動開展訓練操作,這不僅能夠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還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音樂欣賞品質和學科核心素養。在教學《在那遙遠的地方》這首歌曲時,教師先進行示范演唱,并推出聽唱、視唱活動,給學生提供多重體驗的機會。在訓練時,教師要求學生借助網絡搜集信息,對不同版本的演唱做聆聽分析,并說出不同版本的演唱特點。學生對這樣的訓練任務更有感覺,紛紛行動起來,在具體搜集、聆聽、對比、分析、總結中形成學習共識。在課堂展示環節,教師鼓勵學生進行重點介紹,學生大多能夠結合網絡信息搜集情況發言,對歌曲的特點和演唱風格做出對應的解析,將訓練學習推向高潮。教師結合學生學習訴求展開設計和組織教學,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學生對聲樂的感知體驗有不同的追求,教師應針對不同需求進行設計,給不同學生群體設定不同的欣賞任務。
(二)生活訓練
生活中有很多音樂學習訓練的機會,教師要做好篩選,組織學生參與一些社會性的音樂活動,這能夠讓學生有更真切的體驗。聆聽演唱會、觀看影視作品、參加公益宣傳活動、參與社區演出等,這些都是聲樂訓練的良好機會,教師應優化整合,為學生參與這些訓練活動創造條件,進而培養學生的音樂學科核心素養。
學生對歌曲欣賞有不同要求,教師組織學生訓練時,需要給學生更多自主選擇的權利,讓學生展開對應的學習和研討,營造一種全新學習體驗。如教學《女兒歌》時,教師引導學生做發聲訓練,讓學生對“跳音”“連音”等發聲技巧做對應訓練,然后組織學生集體討論:這首歌曲極具教育意義,我們準備將其排練成合唱演出節目,以視頻形式上傳到網絡,讓更多人欣賞。學生對這樣的訓練設計更有認同感,自然能夠開展深度研究,深入討論演唱的技巧和方法。在訓練環節,學生大多能夠積極配合,教師應關注每一個細節問題,與學生一起研究對策,讓學生在深入思考和探索中建立聲樂認知基礎。教師推出合唱視頻制作訓練任務,這能成功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給學生帶來更多表現機會,同時會對學生心理形成沖擊,激發學生的訓練熱情,從而將聲樂鑒賞學習推向高潮,學生可以從中獲得更多學習歷練的機會。
中職學生音樂學力基礎普遍較高,教師需要從更多方面展開教學設計和組織,創設適配的學習情境,借助多媒體推出音樂鑒賞活動,組織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演繹活動,拓展課堂訓練,這些都能夠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全面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
【參考文獻】
[1]蘇麗.中職聲樂教學中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與提升研究[J].中國民族博覽,2021(2).
[2]李泓.探究中職聲樂教學中多種唱法的共融與科學運用[J].藝術大觀,2020(2).
[3]劉樂岑.試論如何將傳統音樂文化融入中職聲樂教學[J].中國文藝家,2020(3).
【作者簡介】孫雯風(1987— ),女,漢族,山東平度人,大學本科學歷,助理講師,現就職于山東省青島市平度市職業教育中心學校,研究方向為音樂教育。
(責編 楊 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