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逸
摘要:新形勢下,體育教學一方面是為了提升身體素養,另外一方面是為了增強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不管是體育思想如何應變,都需要順應時代的發展趨勢,加大基礎整合,達到強身健體的主要目的,擴大對應的內容和效果,為以后的終身體育提供基礎。初中體育教師也需要合理地利用教學資源,優化教學手段,鍛煉學生的身心和技能,提升教學的效率,向著終身教育的方向實施發展。
關鍵詞:初中;體育教學;教學效率
一、引言
從傳統的視角看,體育教學中教師和學生之間缺少互動和交流,更加傾向的是“填鴨式”的教學方式,此種教學方式導致學生的體育興趣不足。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還出現體育課“考什么,練什么”的現象,阻礙了教學的效率,抑制了學生進一步的發展。在新的改革理念下,初中體育教師也需要更新教學觀念,合理的使用教學模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1]。
二、初中體育教學效率提升策略
(一)改變教學觀念,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
體育課作為經常被忽略的一門課程,但是在實際的發展中卻展現了不可替代的主要作用與價值。初中體育教學的核心目標就是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只有樹立正確的三觀,才可以將體育教學的主要價值發揮出來。學生在體育課堂教學中的角色扮演類型可以分為“樂學者”、“苦學者”、“自學者”和“棄學者”等幾個類型[2]。傳統的教學方式根本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不能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初中生體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落實主觀思想,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觀,以學生為本,提升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例如:體育教師可以使用故事、音樂形式,以及現實生活中的典型場景等方式,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建立有效的語言情境,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最終達到體育教學的主要目的。例如:在學習《前滾翻》相關內容的時候,教師就可以改變原有的教學觀念,合理的將猜謎、講故事引進體育教學[3]。讓學生分析“兩手用力撐,兩腳迅速蹬,團身如球滾,展體似雄鷹”的主要運動項目是什么樣。此種教學導入的方式,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活躍對應的課堂氛圍,讓學生記住一些簡單的動作,并且達到寓教于樂的主要目的。之后,編一些韻律操,加大音樂和一些新穎的動作,即可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加大合作教學的力度,增強集體意識,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教學的效果。
(二)針對學生差異,因材施教提高學習效率
初中學生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性,不管是身體素質還是學習能力,都會存在很大的不一樣。此時,教師就需要結合現實的需求,解決“一把抓”的教學模式,根據學生的特點,落實主要的教學內容,滿足學生個性化的發展需要,保持綜合性的發展和進步。每一個學生的勞動強度都是不一樣的,不僅需要保證一定的勞動強度,還需要保障一定的訓練內容,這些內容都需要和學生的身體素質保持較高的一致性,只有落實因材施教的基礎,才可以達到因地制宜的主要目的,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和能力。之后,需要根據不同的發展需求,最大限度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綜合性素養。講授知識時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帶來的課堂效果也會不同,這種方式非常關鍵。例如:在實施“循環練習”的時候,教師就可以根據:跳圈(5次木3組)——籃球運球(30秒木2組——排球自墊(30秒幸2組)——跳繩(30秒木2組)的發展需求[4]。以學生為本,合理的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并且按照動作標準,合理的做出對應的提示和規定。一方面是為了發揮骨干的主要價值,另外一方面是為了根據學生之間的個體性差異,完成對應的教學聯系,增加學習的技能。之后,需要使用循環練習的方式,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對應的建設效果。
(三)將游戲和教學結合,提高學生的主動性
在初中教學的過程中,體育部分的學習主要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屬于理論知識,另外一個部分就是實踐知識。在學習的過程中,需要學生重復訓練,但是如果僅僅使用“填鴨式”的教學方式,那么就很難落實到實踐當中,甚至還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對于教師來說,如果使用游戲和體育教學結合的方式,就可以最大限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落實教學內容,擴大內涵的理解,減少學生的枯燥程度,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例如:《立定跳遠》設計成“青蛙過荷”的情境,在起初的時候,“小青蛙們”需要使用短繩做游戲,然后自由的發揮[5]。之后,學生就可以使用跳繩設計的方法,設計出不同樣式的荷葉圖形,學生學小青蛙的樣子,在荷葉上跳來跳去。這樣一個游戲和教學相互結合的教學方式,不僅加大了體育動作的滲透性,還在有效的學習體驗中,落實了學習樂趣,增強了教學目標。
(四)設置開放的教學環境,提高學生創新思維
在素質教育的引導下,傳統理念下的教學方式,已經不能滿足現實的需要,需要在科學發展觀的基礎上進行,給予學生更多的學習和練習空間,讓學生加大理解的能力,掌握對應的運動技能和技巧。開放式的教學空間需要結合實際,擴大自主學習目標和學習需求,落實層次性,滿足現實的體育活動建設需求。此種方式不僅需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教學目標,也是為了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落實對應的發展觀念。在開放式的空間中,激發學生的教育意圖,找到改變的學習方式,建立更多的學習空間。例如:在實施“籃球的上籃技術”教學的過程能中,教師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先精確的做出一個投籃的動作,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之后,教師問誰能出列做一次這個動作?并且有學生主動示范,但是球卻沒有進去。教師并沒有打擊學生的積極性,而是提醒學生在做這個動作的時候,主要注意觀察,分析其中存在的差異性。初中體育教師還需要在“一大、二小、三高跳”的基礎上,保持其中的內涵發展,分析以往之所以會出現錯誤的地方,并且在標準化的范圍內,找到投籃的技巧。需要學生在細節中,落實其中的主要內容,保持科學的發展建設,找到兩者之間的區別,合理的落實基礎,針對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方式,完成課堂知識的傳遞。最大限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直觀的幫助學生掌握學習動作。
總結:隨著社會的進步,初中體育教學中教師也需要根據實際情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關注教學內容的娛樂性和趣味性。提高初中學生的體育意識,提高學生文化素養,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讓學生主動參與到運動中,最大限度提高教學效率,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強化其綜合素質,以更好的適應素質教育要求。
參考文獻:
[1]季學松.加強核心素養培養提升體育教學效率——核心素養背景下初中體育教學優化探討[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20(15):2.
[2]何波,毛俐亞.新中考體考對初中體育教學的影響與對策研究——以成都市新中考體考改革為例[J].成都師范學院學報,2021,37(10):8.
[3]張留義.細處著眼小處著手實處著力——初中體育教學顯成效的實施策略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20(8):2.
[4]孫明明.優化初中體育課堂提升學生核心素養——論初中"遠撐前滾翻"體育教學設計[J].當代體育科技,2020,10(22):3.
[5]張永恒.民辦學校外來務工人員子女融合教育——初中體育教學發展學生體能的策略[J].才智,20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