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春媚
摘 ?要: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小學語文教學應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和中華優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豐富語言的積累,使他們具有初步的聽說讀寫能力,培養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本文結合教學實踐,對小學生語言積累的的現狀進行分析,對豐富小學生語言積累提出幾點參考策略。
關鍵詞:小學生;語言積累;現狀;策略
語言積累是形成聽說讀寫能力的基礎,豐厚的語言積累必將轉化成良好的聽說讀寫能力。大量的語言積累不僅能幫助學生熟悉并掌握語言規則,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有助于增強學生的語言感知能力,形成良好的語感和較高的語言素養。小學生正處于語言發展的關鍵時期,語文教學是基礎教育中的重要內容,加強小學生的語言積累也一直是語文教學的主題和重要任務。因此,分析和探究小學生的語言積累情況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對于推進語文教學改革、實現新課程目標具有積極作用。
一、小學生語言積累現狀
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語文教學學生的語言積累是一項重要標志,《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要求語文教學要注重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并提出了具體的操作措施和不同學段應達到的積累程度。例如一至二年級要注重積累詞語、成語和格言警句,三至四年級要積累優美詞語、精彩句段,以及課外語言材料。新課標還明確規定義務教育階段應背誦優秀詩文240篇,課外閱讀總量應達到400萬字。
然而,很多語文教師仍然將發掘課文教育價值或語文知識、方法的傳授作為教學重點;引導學生主動提高語言積累,最大限度地實現語言知識的內化卻難以成為課文教學的重點。實現語文教學從理念到實踐的變化,仍然面臨諸多問題。
目前小學生語言積累遠不能達到課程標準的要求。一方面課堂教學中以分析講解、問答為主的模式削弱了學生讀書的熱情,學生缺乏對語言材料的主動積累和內化吸收;另一方面各種練習、作業種類繁多,學生自由閱讀的時間偏少;同時現代化網絡信息技術的普及和運用使電腦、電視、手機等新媒體侵占了學生的課外生活,取代了接觸書面語言的機會;再加上生活節奏的加快、業余生活的豐富,學生用于讀書的時間少之又少,小學生的語言積累欲望不強,詞匯不豐富,對于詞語的感覺也就相對遲鈍,語言積累狀況不容樂觀。
二、小學生語言積累參考策略
(一)優化課堂積累
課堂教學是學生獲得語言知識、提高語言積累的重要途徑。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課文都是經過精心篩選的優秀內容,蘊含著豐富的語言素材。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重要作用,通過優化課堂設計,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掌握課文中豐富的語言內容。首先,語文教師要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將課文中的優美詞語、句段以學生感興趣的方式呈現出來,調動學生的語言積累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學習這些詞語,培養學生對于詞句的敏感性,自然而然地引導學生的字詞積累。
例如在指導學生寫觀察植物日記時,讓學生回憶《植物媽媽有辦法》一詩并引用其中的詩句,為各自的習作增色不少。鼓勵學生靈活運用積累所得的途徑有很多,主要借助課文內容,設計各種語言訓練的情景,讓學生活學活用,還可以在指導學生作文時出示各種有關詞句讓學生選用,并注意對運用好詞佳句的同學給予表揚。例如教學《清澈的湖水》一文時,有學生覺得“湖面像一面鏡子,映出了藍天、白云,還有變幻的山巒。”這句用了比喻的手法的話寫得生動形象,我趁勢引導他模仿這個句子再造一個句子。結果這個學生不僅記住了文中的句子,還想出了兩個好句子:“紅紅的太陽像一個大火球,把大地烤得快要燃燒起來?!薄耙黄S葉像一只只黃蝴蝶,在空中飛舞?!?/p>
(二)增加課外積累
廣泛的閱讀是增加語言積累的重要途徑?!懊鄯鋸V采百花,才能釀得佳蜜”,語文教師要注重指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從課外書中獲取更多的語言材料,汲取豐富的語言養分。首先,教師要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可以結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興趣愛好等為學生講述一些生動形象的故事,激發學生的閱讀欲望。其次,教師要指導學生選擇適合他們年齡階段的讀物,讓小學生閱讀一些優秀的書籍和作品,受到美好情感和積極思想態度的熏陶,不僅能夠增長知識而且可以獲得正確的觀念引導。
例如學習《海底世界》的時候,可以進行相關的課外讀物的拓展,比如推薦《海底兩萬里》,讓學生們自己去閱讀,在這個過程中體味閱讀的樂趣,并且進行交流和分享自己閱讀后的感受,然后寫一寫自己的讀后感,記錄下自己的感受。時時刻刻把語言積累的活動與課堂教學活動結合在—起,才能使學生把語言積累變為一個習慣。
(三)實踐活動積累
語文是一門與生活實踐緊密聯系的學科,在現實生活中也蘊含著豐富的語言材料。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開展一些語言綜合實踐活動和口語交際活動,讓學生在直接感觸中積累更多的詞匯,在實際的運用中掌握詞匯的用法,提高學生的語言積累和表達能力。
例如,可以組織學生每周舉行一次好詞佳句欣賞會,讓學生將自以為優美的詞、句、段與同學一道仔細品味。利用班隊課舉行一次故事會或詩歌朗誦會、好詞好句接龍比賽、辯論會等,讓學生暢所欲言,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了解他人的觀點,取他人之長補自身之短,在彼此交流中獲得知識的增長。對于那些語言積累深厚、語言表達能力較好的同學教師要給予充分的鼓勵,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自信心。
(四)培養積累習慣
語言積累的增加不僅要依靠廣泛的閱讀,還要在閱讀中養成良好的語言積累習慣和科學的語言積累方法,讓閱讀和接觸到的東西真正內化為學生自己的認知。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指導學生閱讀和積累方法,使學生養成記讀書筆記、寫觀后感、讀后感、摘抄優美詞句的良好習慣。通過使讀寫相結合,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視覺等多種感官,將閱讀活動轉化為主動學習、探究的過程,實現語言的內化和吸收,真正提高學生的語言積累。
總之,語言積累對于小學生語言能力的發展和個人綜合素養的提高具有重要意義。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語文教師要將增加學生的語言積累作為一項重要的教學任務,持之以恒地堅持引導學生廣泛閱讀,加強積累,不斷促進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孫良娟.小學生語言積累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J].啟迪與智慧,2016(9):36.
[2]楊慧.小學生語言積累的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J].小學生,2017(3):4.
(廣西省欽州市靈山縣平南鎮楊梅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