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漢語熟語包括:成語、諺語、慣用語、歇后語、俗語。維吾爾語熟語包括:成語、諺語。本文以漢語與維吾爾語成語、諺語為研究對象,通過對比認為,漢維語成語、諺語在結構形式、音節數目、修辭手法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相同點與相異點:漢維語成語在結構形式上穩定性很強,不能夠隨意改變形式;漢維語成語、諺語在音節數目上都講究前后相稱、和諧統一;漢維語成語、諺語都有比喻、擬人、夸張等修辭手法。
【關鍵詞】漢維語;成語;諺語;對比
【中圖分類號】H2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1)02-114-03
【本文著錄格式】毛興國.漢維語熟語對比研究[J].中國民族博覽,2021,01(02):114-116.
一、漢語成語、諺語
漢語和維吾爾語都有各自的特點,兩者之間既有相同之處,也有明顯的差異。由于歷史發展的緣故,漢維語成語、諺語往往差異顯著。成語、諺語作為漢語熟語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體現著中華民族思維的認知模式、審美情趣和文化內涵。所以,大多數成語、諺語都具有濃厚的地方色彩和文化色彩。漢語成語、諺語有的意思明顯,有的寓意含蓄,有的意在言外,可以引起人們豐富的聯想。
(一)成語
成語是漢語中特有的一種固定詞組,是漢語熟語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除了結構的穩定性和意義的凝固性之外,漢語成語絕大多數是由四個字組成,例如:精益求精、龍飛鳳舞、三心二意、十全十美等;也有少數非四字成語,例如:無巧不成書、五十步笑百步、醉翁之意不在酒、功到自然成等,但這類成語的數量沒有四字成語的數量多。
由于漢語成語結構緊密,一般不能隨意改動詞序或增減其中的成分,具有很強的結構的穩固性,所以,就結構而言,大多數成語為固定的詞組。其中有:
主謂詞組:名副其實、妙趣橫生、石沉大海
偏正詞組:井井有條、笑里藏刀、后起之秀
謂賓詞組:集思廣益、明察秋毫、夸大其詞
謂補詞組:易如反掌、失之交臂、迫在眉睫
并列詞組:人仰馬翻、繼往開來、精打細算
成語所表達的含義比詞的豐富,來源非常廣泛,簡短精辟,易記易懂,并且有深刻的思想內涵。就成語的來源或形成而言,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民間諺語:唇亡齒寒、揠苗助長、守株待兔
古代典籍:舍生取義、打草驚蛇、指鹿為馬
歷史故事:破釜成丹、水滴石穿、背水一戰
名家名著:水落石出、大器晚成、負荊請罪
村言俗語:亂七八糟、不三不四、七上八下
(二)諺語
諺語是漢語熟語類型的一個重要分支,多以句子形式出現,語言簡潔、精練且準確,通常用簡單而質樸的語言表達深刻而有意義的道理。例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春雷響,萬物生等。與其他類型的諺語相同,諺語的構成也具有較強的穩定性,不能隨意更改。若與成語相比,其穩定性略弱一些,有時也會發生細微變化。如,上面所舉的諺語“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也被說成“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二、維吾爾語成語、諺語
維吾爾語成語(idiom)、維吾爾語諺語(maqal-t?msil),通過資料分析得知前者可以理解為成語,后者可以理解為諺語。
(一)維吾爾語成語




四、結語
漢維語成語、諺語在修辭手法上都融入了比喻、借代、夸張、對比、對偶、排比、雙關等修辭特點,既生動形象,又簡單凝練。意義上喻理透明、含義深刻,具有思想性、哲理性和藝術性;維吾爾語諺語在句式結構方面多采用一句格、兩句格,這就使句式結構整齊,讀起來朗朗上口;在固定性結構上,漢維語成語都不能隨意改變。
漢語成語在音節數目上多以四音節詞為主,維吾爾語成語卻沒有固定的音節限定;漢語是獨立語,沒有詞尾變化,每個字都表達了獨立的含義,字與字構成詞相對比較容易;而維吾爾語屬于黏著語,在形式結構上具有多變性。
參考文獻:
[1]張毅.常用諺語詞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6).
[2]黃伯榮,廖序東.現代漢語[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6).
[3]馬德元.漢維對比詞匯學[M].烏魯木齊:新疆大學出版社,2004(12).
[4]王玉峰.漢語熟語的特征及其翻譯[J].民族翻譯,2009(3).
[5]曹春梅.維漢諺語對比淺析[J].語言與翻譯,1993(3).
[6]張勇.維吾爾諺語中比喻手法的運用[J].語言與翻譯,2002(4).
作者簡介:毛興國(1996-),男,漢族,新疆,文學學士,伊犁師范大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研究方向為漢維翻譯理論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