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美業
【摘要】實行教育的目的是培養符合社會快速發展需要的人才,在教育中采取以人為本的管理方式是素質教育的核心部分。以人為本要求教育管理者要關注學生的實際情況,保證學生的個性得到尊重,在學習與發展中得到公平公正的發展。初中學生由于容易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人生觀、價值觀都還處于形成的階段,因此,現階段的初中學校在德育管理中要改變管理方式,建立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引導學生發展自己的特點,促進學生全方面能力的提高,也提升了初中學校的管理效果。
【關鍵詞】初中;德育;以人為本;管理策略
近幾年來,隨著社會發展與對人才的需求,教育課程內容的改革,我國的教育行業越來越重視學生的素質教育。尤其是初中學校的管理,對學生的管理中實施人文關懷,關注學生的成長。隨著學校管理者管理方式的創新改革,“以人為本”的管理策略在初中以及其他階段的學校中得到高度重視。因此,研究如何在初中學校管理中對高年級學生運用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對教育事業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一、初中德育管理的現狀
第一,存在的問題。在初中實施德育,對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等方面開展教育工作,是德育的最佳途徑。當學生存在一些道德素質問題時,大部分教師都是以懲罰作為主要教育手段,“一刀切”,沒有根據學生的性格特點差異進行分析,因材施教。由于初中學生的年齡特點,現階段的學生具有自己的認知能力標準和信念,他們正處于青年叛亂的更敏感時期。這種教育方式會導致學生反感和反抗,不利于學生的身心發展。在學生最需要教師適當指導的階段,由于師生之間沒有有效的溝通,學生德育的發展偏離了原來的軌道,不利于德育管理的發展。
第二,德育管理的重要性。初中高年級的學生,由于自主思考的能力較強,但又沒有正確的觀念。在道德思想理念、見識與家庭環境都相對落后的情況下,了解信息的渠道又較多,很容易接觸到不良信息,很容易受到傳統思想的影響,如果學習成績不好而受到家長或者教師的批評,很容易出現心理問題。在初中時期進行班級管理,管理者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教育,組織學生參與到班級管理中,重視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與多樣化,尊重學生的獨特思維,關注學生的心理發展,通過實施人文主義教育,幫助學生發揮自己的特點,進一步完善學生各方面的能力。
二、初中德育實施以人為本的管理策略
第一,實行個性化管理理念。隨著教育資源概念的引入和高等教育概念的形成,學校改進了與社會、家庭和學校之間的互動。在初中學校管理中對學生實行人性化管理,就意味著學校管理者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教育管理,合理地滿足學生的需求,并充分發揮教師的積極性去引導學生。課程的多樣性和個性化教育愿景,將確保各學校的特點,突出并確保實施個性化管理,這意味著學校管理滿足學生的個體差異,尊重并打開自己的專業課程,并提供了一個廣泛的空間,為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提供支持。初中九年級的學生,由于面臨升學的壓力,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個性、不同的特點、不同的特長,教師在管理學生中,積極地引導學生發揮自身的特長,才能做到真正的培養人才。加強教師對學生開展個性化的管理,對學生的發展具有較大幫助,也促進學校管理工作順利進行。
第二,培養學生的自信心與管理意識。在班級管理中開展人文主義教育,班主任一定要將學生的心理特點挖掘出來,針對性提出解決措施。由于初中九年級學生所處的環境,以及自身的能力有限,通常會存在缺乏自信心的情況。通過實施人文主義教育來培養學生的自信心,使他們在學生時代就具備強大的自信心,對未來的發展具有較大的幫助。在提高班級管理水平的過程中,要樹立競爭觀念,特別注意把落后學生轉變為優質學生的工作,這是一個競爭日益激烈的現實社會。為了增強學生適應未來社會的能力,必須認真執行改革的有關要求,使學生感到恐懼和競爭,并鼓勵學生提高學習能力,不要忘記幫助未成年人共同成長,形成強大的凝聚力階層。九年級的學生,如果沒有積極地參與到集體活動中,他們的內心很容易產生自卑感,這種現象對于學生的健康發展非常不利。改善初中教學方式,應用人文主義教育觀念來管理班級,促進全體學生的素質教育,對于解決學生的各種心理疾病問題有著極大的幫助,可以幫助學生增強自信心,更有利學生未來的發展。
第三,以人為本,拓寬德育管理的途徑。以人為本的思想教育強調了學生的藝術水平,要求在教育和教學過程中尊重學生及其主觀能動性的全部范圍。以人為本的理念指導初中德育工作應積極拓展管理方式,探索德育管理方法。例如,德育管理可以增加對傳統文化的學習,使學生能夠深刻理解中國傳統美德;開展公益活動以弘揚傳統美德,組織學生幫助老年人在養老院探訪,為老年人做些什么。弘揚尊重和愛護老年人的傳統美德;組織各種活動以維護校園文化的健康發展,保持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為了培養學生的團結,和善的情誼和努力學習的精神,還可以通過舉辦傳統美德講座,并為學生提供關于該主題的演講傳統美德,從而提升自身的德育美德。為了培養學生頑強拼搏的精神,增強班級凝聚力,形成集體主義精神,可以舉行班際跳繩比賽、拔河比賽等。
第四,掌握因材施教的管理方式。因材施教是初中班級管理中滲入人文主義教育理念的一個特殊路徑。在一個班級中,尤其是初中階段九年級的學生,因為面臨升學壓力,而且學生的家庭環境不一樣,每位學生對知識的接受能力、對課程的學習態度、學習方法不一致,具有獨特的特點與興趣愛好。因此,初中班級管理者應深入了解學生的特點,幫助學生建立起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才能對班級進行有效的管理。例如,對一些調皮、破壞課堂紀律的學生進行積極引導,如果視而不見,不管理,那么將會影響到班級的管理,不利于營造良好的班級文化氛圍。對一些性格內向、膽小、自卑的學生,他們不敢表現自己,對集體活動的興趣不高,也可以說是缺乏集體榮譽感,班主任不能任其發展,而是要積極的引導,使他們慢慢融入班集體。比如,通過舉行一些集體性的游戲,大家都參與進來,根據學生的特點進行班級管理,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
總而言之,在初中德育管理中,一定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方式。建立科學的管理制度,關注每一位同學的實際情況與身心發展,注重創新管理方式,從實際出發,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人格,讓學生參與到管理中,培養全面型的學生,進而促進學校各項管理工作的發展。實行人文主義教育理念,也是順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以人文主義為依據開展班級管理,學生的德育素質提高,更利于學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周丹.談以人為本的初中德育管理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9(7):83-84
[2]林冠初.以人為本的初中德育管理策略[J].明日風尚,2018(16):236.
[3]劉長金.以人為本的初中德育管理策略[J].信息周刊,2019(36):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