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君
摘 要:語文是小學教育教學系統當中極為重要的學科,只有學好語文學科知識,學生們才能更好地學習掌握其他學科知識。隨著新課改迅速推行,學生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所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并展現出了決定性影響力量。鑒于以上所述,小學階段語文學科各任課教師就需要科學認知自己所擔負的責任,同時堅持以學生為中心探索總結科學教學策略,打造優秀課堂,促進學生語文學科能力迅速提升,益于學生綜合發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以學生為中心;高效教學
在傳統課堂上,大多小學語文教師都只單純將學生當作被動接受知識的一方,機械傳輸學科知識,很少充分考慮學生個性、需求等以探索更為恰當的教學模式與策略。而在當前新時期,小學語文教師幾乎都慢慢認識到了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但實際教學依然或多或少帶有傳統模式痕跡,還是對學生主體有所忽視。綜合以上所述,在當前教學中,小學階段各語文教師不僅需要時時進行自我反思與總結活動,同時還需要不定期與所教學生、其他教師等進行討論交流,基于他們的意見更加全面地認識自己教學中的不足,慢慢徹底改變對學生重視不足的具體做法。在此基礎上,小學語文教師就要進一步借鑒優秀教學經驗,切實以學生為中心探索引用系列與所教學生相適用的教學措施,創設優質教學環境,從而在充分調動學生語文學習熱情和積極性的基礎上為優質教學而努力。
一、組織游戲活動,調動學生課堂教學參與熱情
基于以往大量教學經驗可知,學生與教師一樣,都是課堂教學活動不可或缺的角色,而教師們只有獲得學生積極有效配合,才能順利推行教學計劃,順利實現教學目標。鑒于此,實際進行小學語文學科教學工作的時候,各任課教師就有必要科學組織游戲活動,改善教學環境,調動學生課堂教學參與熱情,為優質教學奠定堅實基礎。
例如,實際引導學生學習《亡羊補牢》這篇課文的時候,正式開始講解新課知識之前,我首先在導入環節組織學生們參與了一定趣味游戲活動。具體而言,我首先指導學生們自由結成了多個兩人小組,接著我就任意選擇了幾個小組。每個小組上講臺之后,我都會將預先準備好的一個寓言故事名稱和相應畫面展示給其中一個學生,這個學生就需要通過口頭、肢體語言描述自己看到的故事,而另一個學生則需要努力猜測其所描述寓言故事的名稱,而在規定時間里猜對最多的小組可以得到一定獎勵。具體寓言故事包括“孔融讓梨”“狐假虎威”“愚公移山”等等。這樣通過在課堂一開始導入階段組織趣味游戲活動,我就順利營造出了良好教學氣氛,同時誘發出了學生們對新課知識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所以他們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熱情明顯大幅增強。所以,在接下來的課堂教學活動中,學生們幾乎在每個環節都積極進行了配合,所以我們共同努力順利完成了既定教學計劃,達到了預期優質教學目的。
二、引用信息技術,幫助學生高效理解語文知識
相比于理科教學科目,語文學科知識較容易理解,但是學習過程中,很多學生還是會遇到一些理解困難,在此情況下,教師如果不考慮學生學情,還一味按照自己以往習慣基于傳統手段進行教學,那么終將難以順利達到既定教學目的。鑒于此,實際針對小學階段學生進行語文學科教學工作的時候,各任課教師就需要基于對學生的充分了解而創新引入信息技術,一定程度上化解教學難度,幫助學生高效理解語文知識,提高學生語文課堂學習效果。
例如,平時引導學生學習《傳統節日》這一課內容的時候,我并沒有如以往那樣堅持單純進行口頭理論講解分析,與此同時,在了解到學生學習特點和需求之后,我科學引入了信息技術,只為利用其直觀、形象等特點優化教學。具體而言,我通過計算機等信息技術設備為學生們播放了系列視頻資料,視頻內容主要包括:春節來臨之際,人們忙碌地剪窗花、貼窗花,一家人在一起熱熱鬧鬧地包餃子,吃年夜飯,點燃煙花迎接新年;元宵節的時候,大街上人潮涌動,人們都結伴去看多姿多彩的花燈;清明節的時候,人們絡繹不絕地去進行祭奠、掃墓;端午節到來的時候,家家都一起包粽子、吃粽子,人們結伴去看賽龍舟等等。這樣借助信息技術直觀手段分析講解課文顯然很符合學生們的學習特點,他們幾乎每個人都可以更加迅速有效地理解掌握本課知識,順利完成既定學習任務,同時為自己接下來進一步學習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三、鼓勵自主討論,促進學生提高語文學習效果
當前階段,隨著教育教學改革進步,學生主體在教學中所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值得關注,與此同時,受學習能力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很多學生個人在學習中的局限性就凸顯了出來,即有時候無法獨自順利掌握眾多學科知識。鑒于上述現實,平時以小學階段學生為對象進行語文教學工作的時候,各任課教師就有必要時時鼓勵學生自主合作討論,給予學生互相交流啟發機會,促進學生提高語文學習效果。
例如,平時教學課堂上引導學生們學習《掌聲》這一課文章的時候,我并沒有一味進行講解分析,而在此過程中的恰當時機還組織學生們進行了一定自主討論活動。具體如,在完成基礎知識解析任務之后,我首先根據對班級學生學習情況的了解而將他們劃分到了不同小組,接著就基于本課知識而為學生們設計了系列思考問題,其中包括“課文第三段‘英子猶豫了一會兒……眼圈紅紅的。這句話中‘猶豫一詞的意思是什么?請問英子為什么要猶豫?”“詳細閱讀課文可知,同學們給予英子熱烈掌聲,主要是想告訴英子什么?”“從課文描述來看,英子有沒有明白同學們的心意?哪些句子可以直接體現出來?”等等,要求各小組學生一起就這些問題進行討論交流,盡力得出正確答案。在此過程中,學生們不僅可以因為同組學生的啟發而進一步拓展思路,更加深刻地理解本課知識,而且他們的自主探究等綜合能力與素養也可以得到有效鍛煉,所以最終班里學生整體學習效果明顯大幅提升,最終達到了既定學習目標。
總之,近年來,隨著新課改的廣泛深入推行,任何教師如果依然持續基于傳統思想理念進行教學,都難以順利完成教學任務,更無法達到預期教學目標。鑒于此,實際針對小學階段學生進行語文學科教學工作的時候,教師們就需積極正確領悟以學生為中心思想理念,并以此為指導探索改進實際教學手段,切實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穩步提升。
參考文獻:
[1]常亞茹.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以學生為中心[J].中國校外教育,2017(15):58.
[2]徐悅.淺析以學生為中心的小學語文情境教學[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7(11):33.
(河南省浚縣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