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云寶
摘 要:信息時代的到來對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信息技術與教育的深度融合引發了教學的變革。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科學地運用信息技術能夠有效的輔助教師創新教學形式,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課堂參與度,對于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抽象思維和數學綜合基礎能力具有至關重要的促進作用。教師應結合教學內容合理地運用信息技術創建高效的數學課堂,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
關鍵詞:數學教學;七年級;信息技術;教學策略
隨著多媒體、微課等為代表的科學教學輔助手段的發展,對于教學領域的革新帶來了機遇和挑戰,信息技術滲透教育領域中,對于轉變教育觀和教學模式,促進基礎教學的發展,更加全面地創建高效和高質量的數學課堂等都具有深遠的影響。且傳統數學教學中教師常運用單一的教學手段講解枯燥的理論知識,學生的探究積極性較低,壓縮了學生自主實踐的空間,長此以往扼制了學生思維和綜合能力的發展。鑒于此,在現代化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地創新教學形式,結合教學實際適當地融合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結合信息技術趣味的展示形式創建學習情境,引導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積極探索,借助網絡形式適當的拓展教學內容和優化練習方式,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和綜合能力,進一步促進學生的多層發展。在此,本文結合初中教學實踐,簡要闡述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的融合策略。
一、創建趣味情境,激發學生參與意識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而信息技術的應用便于教師結合豐富多彩的展現形式和趣味性內容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在以往數學教學中教師常運用單一的教學形式主導整個課堂,理論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壓縮了學生的自主學習空間,且部分七年級數學的難度實現了跨越度的提升,由于學生處于心理、性格的轉變時期,需要教師更加關注學生身心綜合發展。而信息技術輔助教學便于教師創建多元化的學習情境,促使學生在故事情境、生活情境、游戲情境中進行學習和運用,進而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有機結合統一教學內容和信息技術,創建高效的數學課堂,激發學生的數學探究興趣,逐步提升鍛煉學生的思維和應用能力。
例如,在教師引導學生學習“有理數”時,教師在引導學生初步掌握有理數后,可以結合“觀察與猜想 翻牌游戲中的數學道理”這一環節創建游戲實踐情境,引導學生在趣味的游戲環境中積極發揮主觀能動性進行思考和探究。如及時借助媒體視頻展示這一游戲環節,指導學生在觀看中仔細觀察,且教師可以運用媒體視頻演示其中蘊含的理論,通過直觀的展示加強學生的理解。教師運用信息技術展示教學內容,既通過趣味視頻展示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又創建游戲情境培育學生的參與意識,進一步促進高效課堂的建設。
二、拓展課堂容量,培育學生的基礎能力
數學具有較強的邏輯性和廣泛的應用性,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不僅應引導學生掌握理論知識,而且需要適當地結合學習內容進行拓展,培育學生的空間思維、創新能力、邏輯思維等,鍛煉學生的數學基礎能力。在傳統數學教學中教師以教材內容為主,學生在沉悶的課堂中學習效率低,需要教師反復地進行復述,且相對于抽象的理論知識,學生理解難度較大,嚴重限制了教學效率的提升。而信息技術的應用便于教師在教學中結合重點和難點進行針對性的講解,逐漸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在初中數學教學實踐中,教師應重視運用媒體技術展示抽象空間知識,深化學生對于基礎知識的理解,結合微課等教學輔助手段突出學習的重點和難點,提升學生的數學基礎能力。
例如,在“幾何圖形初步”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媒體視頻直觀地展示幾何圖形與實物的變化,在直觀的圖形展示中鍛煉學生的空間思維。教師在展示三維視圖中,可以結合媒體視頻進行三維展示,培育學生從具體事物中抽象出幾何圖形的能力。如教師展示帳篷、金字塔、茶葉桶等圖片,引導學生根據幾何圖片列舉生活中的棱柱、棱錐等圖形的實物,促進學生積極的思考和發散思維,鍛煉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思維。教師在教學中運用媒體技術進行適當的拓展,不僅能豐富學生的認知,而且有效地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等基礎能力,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三、變革學習方式,加強課內課外聯動
信息技術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成熟運用極大的豐富了學生的學習方式,拓寬了學生的學習途徑,便于教師運用信息技術平臺加強課堂與課余時間的聯系,促使學生積極地將課堂習得的理論知識在生活實踐中運用,促使學生積極的去思考問題、探索和發現問題,進而積極的解決問題,強化學生的實踐運用能力。在以往教學中教師更加重視學生的解題能力,運用“題海戰術”的形式組織學生反復的解答習題,久而久之忽視了學生實踐能力的培育,不利于創新、邏輯思維和實踐能力的發展。因此,教師應重視緊抓七年級這一關鍵時期,通過運用信息技術強化課內外的聯動,培育學生自主探究和運用的學習習慣,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信息技術融入生活因素,借助信息技術展示生活中數學運用的事例,為學生在課余時間運用提供榜樣支撐。且教師可以設置班級網絡平臺,不僅可以將課堂中的重點進行歸納展示,且可以收集教育信息,促進學生完成研究性學習的任務。例如在“數據的收集、整理與描述”教學中,教師可以在課堂中展示生活中的數據收集,同時可以指導學生在課余時間中結合網絡信息完成數據收集的作業,通過這種實踐活動既加強了數學教學的趣味性,又鍛煉學生信息收集的能力,使學生有更多的動力投入到現實的數學探究活動中,促使學生與時代發展相適應,不斷地進步和發展。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在七年級教學中的運用為學生提供了數學知識探索的平臺,便于教師創新教學形式培育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逐漸樹立了素質教育理念,更加關注學生主體的綜合發展,而信息技術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有效地輔助教師引導學生走向生活、發散思維。教師在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的交互作用創建更加真實的學習環境,加強數學理論與生活實際的聯系,有效地拓展了學生實踐的空間,使學生更加積極地進行自主探究和學習,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學習的作用和價值。教師應合理的運用信息技術,逐步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焦美霞.巧用多媒體課件 優化初中數學課堂教學[J].科普童話,2019(31):99.
[2]羅艷娟.談多媒體技術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9(06):51.
(云南省玉溪市易門縣方屯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