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泉源
摘 要:在新課改的不斷推動下,教育在推動社會文明發展的同時也對小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能力發展要求。這雖然有助于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但也在無形之中給學生增加了極大的壓力。對于農村的小學生而言,厚重的學習壓力和情感教育的相對匱乏會給對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造成一定的阻礙作用,教師需要實施積極的情感教育促進學生心理的健康成長。鑒于此,本文將針對教師積極式情感教學對農村小學生健康人格形成的影響與實踐進行探究,希望可以為農村小學教師帶來幫助和借鑒。
關鍵詞:積極式情感教學;農村小學生;健康人格;實踐研究
情感教育是教育事業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教師不僅要通過教學提高小學生的綜合能力,更要保證學生可以在提高自身知識文化素養的同時身心健康成長。因此,在教育改革的不斷推動下,教師要看到學生與之增長的壓力,采取科學合理的舉措,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念。特別是對于農村小學來說,學校和教師并不重視情感教育,導致學生的心理狀態受到了消極因素的影響。因此,農村小學教師要用積極的情感教學加強小學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培養小學生的創造力,幫助小學生形成健康的人格素養。
一、展開積極式情感教學對農村小學生的作用
(一)使小學生的創造力得到有效培養
從古至今,情感教育都是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尤其是在中國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其中蘊含的精神內涵以及文化素養都體現了古人的思想情感。對于農村小學生來說,他們生活的環境以及成長過程中受到的教育都會影響學生的思想和觀念,學生從外界接受的信息甚至還對他們的道德觀念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教師要結合社會的發展和學生生存環境的變化,對學生展開積極式情感教學,潛移默化的提高學生對情感教育的認識,促進學生在積極情感因素的影響下豐富自身知識素養,學會利用已有知識從多角度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使學生的創造力得到有效培養。
(二)幫助小學生形成健康的人格素養
健康的人格素養需要小學生具備正確的思想觀價值觀,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高尚的道德意識。特別是對于農村小學生來說,他們由于生長環境以及教育條件的不足,導致心思比較敏感,視野也受到了限制。因此,積極式情感教學的展開有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始終對學習保持高昂的興趣和積極性,從而在自主參與學習的過程中獲得滿足感,并收獲知識提高自信,促進自身健康人格的養成。
(三)加強小學生的挫折承受能力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挫折,在現階段教育相關部門越來越重視農村學生綜合能力提高的當下,學生面對失敗的可能性會更高,所承受的挫折也會更多。而積極式情感教學有助于幫助學生樹立學習自信,加強小學生對挫折的承受能力,使學生以一個積極的態度面對挫折,迎接接下來的學習和生活。
二、對農村小學生展開積極式情感教學的具體策略
(一)運用情感教育,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如今,時代更迭和進步的速度飛快,社會較之以往更加需要創造性人才,而部分農村教師在教學時只關注學生知識水平的增長,忽視了學生的心理狀態而沒有對學生展開情感教育。這樣只會導致學生形成呆板的學習習慣,不利于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養成,更不利于學生將來的發展。因此,教師要通過積極式情感教學,關注學生學習時產生的情感狀態,使學生在積極的學習狀態下自覺進行學習,促進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例如,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營造一個氛圍輕松愉快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情境的刺激和感染下產生繼續學習和探索的欲望,讓這種探索的情緒始終縈繞著學生,對學生的心理狀態產生積極影響,從而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二)重視自身情感和學生的溝通,培養學生良好人格
影響學生學習效率的因素除了學生自身對學習的態度以及努力,師生之間關系的好壞也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情緒。特別是對于農村小學生來說,他們的心思十分敏感和脆弱,和諧,友好的師生關系可以讓學生對教師產生信任感,從而愿意聽取教師的意見自覺學習。反之,如果師生之間關系僵硬,或者由于教師自身心理品質的不健全導致教育效果不佳,也會影響到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因此,教師要采取積極式情感教學,重視自身情感品質的發展,加強和學生之間的溝通,以自身良好的品德修養對學生進行熏陶,培養學生的良好人格。
例如,教師要加強自身心理品質和品德修養,做到身正為范,用嚴謹的教學態度和良好的師風潛移默化的對學生產生熏陶的作用。同時,教師還應該加強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了解學生對學習產生抵觸心理的原因,并采取針對性舉措調整學生的情緒和態度,促進學生良好人格的培養,使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三)通過人際交往訓練培養小學生的情緒自控力
小學生自我控制能力往往十分薄弱,他們一旦遇到困難和挫折很容易產生消極的情緒,這種情緒如果得不到良好的控制和宣泄,很容易影響學生的理智,使學生被挫折的打擊所壓倒,出現態度低落,垂頭喪氣等負面情緒的產生。所以,教師要積極的對學生展開情感的教學,通過人際交往訓練培養小學生的情緒自控力,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心理積極健康發展。
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人際交往訓練,教給學生遇到不同事件以及人物時要以什么樣的態度面對,使學生學會調控情緒,以積極誠懇的正向態度與人交往,調整自身壓抑、浮躁等不良心理。同時,教師還應教給學生正確的歸因,使學生明白產生挫折的原因不是因為自身能力不足,而是可以通過后天努力彌補的因素,培養學生自信心,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成長。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情感教育是教育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師通過展開積極式情感教學,可以給學生灌輸積極健康的思想價值觀,使學生形成正確的道德認識,避免學生因為學習壓力過大而產生消極的心理狀態。特別是對農村來說,農村小學本就不重視情感教育,作為一名農村小學教師,要看到農村院校情感教育缺失對學生造成的影響,對學生展開積極式情感教學。運用情感教育,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重視自身情感和學生的溝通,培養學生良好人格;通過人際交往訓練培養小學生情緒自控力。推動農村教育的高效發展,促進學生心理的健康成長,使學生在正確價值觀念的影響下成為有助于社會發展的人才。
參考文獻:
[1]陶永林.重情感教育,促人格升華——以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為例[J].新課程(教研版),2018,(11):303-303.
[2]何興榮.試論農村小學留守兒童情感教育[J].中國西部,2017,(12):225-226.
(廣西省桂林市華僑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