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從霞
摘要:小學數學的學習是學生在學習數學的入門階段,很多學生在初次接觸數學的時候,因為自身的邏輯思維或者計算能力的不足,造成失去學習數學的信心,降低對數學的期待。教師針對這一現象,要充分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綜合能力,因為這樣可以有效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幫助學生找到學習的正確方式。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感受到數學知識的魅力,為學生打開學習數學知識的大門,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所學的內容。
關鍵詞:小學數學;綜合能力;減少粗心;培養習慣;加強練習
如何正確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綜合能力,提升學生在數學知識領域學習的信心,教師不僅要運用正確的學習方式,還要通過適當的教學手段來幫助學生增強自身的學習能力。教師首先要讓學生減少粗心的現象,因為這樣可以有效避免犯錯的概率;其次還要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并加強課后習題的練習,幫助學生找到學習的正確方法。本文通過三個方面敘述小學數學教學中增強學生綜合能力的教學策略。
一、減少粗心的現象
在小學階段,很多學生因為年齡尚小,容易出現粗心大意的現象,很多學生在考試過后拿到試卷的時候會發現很多題目自己其實會做,但是因為粗心丟掉了分數。為了減少這一現象的發生,教師要讓學生養成認真仔細的習慣。在課堂上,教師在講解的過程當中,要為學生分析出題目中容易出錯的地方,并讓學生在做題的時候用筆在題目上畫出來,這樣可以有效提醒學生減少出錯的幾率,降低粗心的概率,讓學生在不斷練習的過程當中,養成認真仔細閱讀的習慣,這樣可以有效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數學知識的學習,并讓學生在認真仔細的過程當中提高自身的數學成績。在我們人生的道路上,很多時候離成功只有一步,而粗心就是這最后一步上的絆腳石,所以教師要避免學生出現粗心的現象,幫助學生為之后的學習作準備。
例如,在“小數除法”這一課的內容當中,因為在小數計算的時候,涉及到小數點的問題,所以學生在計算的時候很容易出現小數點位置錯誤的現象,當然,這一錯誤并不屬于知識漏洞或者技術錯誤,純粹是因為學生粗心造成的,所以為了避免這一現象的發生,教師在講課的時候要減少學生粗心的現象。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先為學生講解小數除法在計算過程當中需要注意的問題,讓學生在計算小數的時候掌握正確的計算方式,并牢固掌握小數點位置應該如何放置,并讓學生通過大量的練習來鞏固這一計算技巧。其次,為了避免學生大量出錯的現象,教師可以設置懲罰制度,如果學生出現小數點位置放置錯誤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向大家進行表演節目或者其他的懲罰方式,這樣不僅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認真仔細地做題,還能讓學生在學習小數除法的時候牢固掌握所學的內容。
二、培養良好的習慣
良好的習慣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幫助學生在學習的道路上減輕學習的壓力,所以教師在講課的時候可以讓學生在學習的道路上不斷樹立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樣不僅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還能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不斷提高學習的能力。在講課的時候,教師要先讓學生保持良好的坐姿,因為如果學生趴在桌子上,便很難集中注意力學習,所以教師要讓學生在課前保持端正的坐姿,這樣可有效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其次,教師還要讓學生在課下做作業的時候保持干凈的卷面,因為如果學生在卷子上出現亂寫亂畫的現象,在考試的時候學生會因為這一不好的習慣而影響大局,所以教師要讓學生在日常的時候就保持正確的書寫規范,這樣才能在考試的時候不會發生出錯的現象。
例如,在“因數和倍數”這一課的內容當中,教師在講課的時候可以先為學生復習之前所學過的質數偶數和奇數,讓學生通過復習喚起對之前知識的記憶,更好地學習因數和倍數的知識。其次,教師可以為學生講解因數和倍數之間的關系,以及其各自的性質是什么,并為學生分析因數在做題的過程當中有什么作用以及倍數在什么時候下需要運用,讓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有一個清楚的認識,并明白在做題的時候應該如何及時運用因數和倍數。最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學完因數和倍數的時候及時地對所學的知識進行總結,讓學生在總結本上把因數和倍數所包含的內容同奇數偶數總結在一起,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形成框架思維,還能讓學生在總結的過程當中復習所學的內容,鞏固與因數和倍數相關的知識,這樣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幫助學生在日后開展其他類型數字的學習。
三、加強習題的練習
有效的練習可以增強學生對題目的掌握程度,鍛煉學生的做題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做題感覺,讓學生在書寫數學題目的時候更加輕松,所以教師在課后要不斷地為學生布置練習作業,讓學生在練習的過程當中提高自身的數學能力。在課堂上,教師針對所講解的內容可以為學生布置課堂作業,讓學生及時地鞏固所學的內容,這樣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印象,還能讓學生在練習的過程當中發現自身存在的不足,及時地改正,這樣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課堂效率,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當中不斷提升自身的數學能力。其次,教師還要讓學生在課下的時候,通過大量的練習來鞏固所學的內容,掌握所學的知識,并牢記公式定理,這樣不僅可以為學生日后更好的學習作準備,還能讓學生在不斷練習的過程當中找到數學題目的解題技巧。
例如,在“負數”這一課的內容當中,教師在講課的時候可以先通過舉出實例為學生講解負數是如何被推導出來的,以及負數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的作用,讓學生明白負數是小于零的數字,它不僅可以表示溫度,還可以表示我們日常生活當中的其他現象,這樣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對負數知識的認識。其次,教師還可以通過做題讓學生鍛煉負數的加減法以及乘除法,并讓學生明白負數的符號在乘除法的時候可能會出現變換,讓學生在做題的時候重點注意這一問題,因為很多學生難以理解負數在相乘的時候為什么會出現負負得正的現象,所以教師要重點解決這一問題,為學生更好地講解負數的知識。利用這一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對負數知識的理解,為學生日后進行負數的其他計算作準備。
在小學數學的學習過程當中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對學生之后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所以教師可以通過各種教學方式來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數學的綜合能力。通過這些教學方式,可以有效地幫助教師更好地開展數學知識的教學。
參考文獻:
[1]鄭小林.論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J].西部素質教育,2017,3(02).
[2]張祖潤.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有效性的實踐與思考[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6(10).
(湖北省監利市玉沙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