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震寰
摘要:少數民族地區綜合院校本科油畫專業在課程體系建設與完善時,既不能是對專業美術院校的生搬硬抄,又不能傾向于職業院校式的技能型人才培養,必須根據院校所在地區的區域社會、經濟、文化等特點建立一套完善并且具有地方民族文化特色的課程體系,這樣才能在油畫專業課程體系建設中探索出一條適合自身生存發展的專業特色道路。本文以民族地區綜合性院校油畫專業的課程體系建設為主要研究對象,以提高本科油畫專業辦學質量和建立專業特色為出發點,從專業、學生與社會的根本需求入手追根溯源,借以探索更規范化、多元化、素養化、特色化的油畫專業人才培養之路。
關鍵詞:綜合院校? 油畫專業? 人才培養? 課程體系? 專業特色
中圖分類號:J20-0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3359(2021)03-0115-03
油畫專業課程體系的設置直接關系著該專業的學生在技能、理論和綜合素養方面的學習效果,關系到學生的基礎水平建設和未來發展。在2011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和教育部制定的新的學科建制中,將油畫專業所在的藝術學從文學門類中獨立出來,從此藝術學成為中國現代大學的第13個學科門類,油畫專業成為藝術學下的二級學科美術學(繪畫)中的專業之一。為了達到預期的人才培養目標,各院校在繪畫專業上都構建了各自的課程體系。
少數民族地區藝術文化旅游資源豐富多彩,有大量的民族民間特色元素,例如蠟染、民族刺繡、織布、鄉土建筑、民族舞蹈等,這些得天獨厚的文化藝術資源對繪畫藝術創作、綜合院校特色辦學、培養當地特色專業人才和經濟發展都有積極的促進作用。目前少數民族地區的綜合院校或早或晚均開設了與油畫相關的專業,招生人數也在逐年增加,為地方乃至全國輸送了大量的相關領域人才。但是,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相對落后,其藝術教育資源和水平也相對薄弱,各院校在課程設置和人才培養方面大多仍處于探索階段,綜觀當下的少數民族地區綜合院校在油畫專業的課程體系建設上普遍存在以下幾個問題:1.各院校在油畫專業的課程體系和教學模式建設方面的自主性不強,過于依賴和照抄其他專業美術院校,在基礎課、專業課、理論課和實踐課的比重分配上不符合在校生的實際情況與需求,沒有形成體系。2.課程體系構架和人才培養目標不明確,缺少承先啟后、循循漸進的教學順序。3.課程體系設置過于單一,缺少諸如心理學、美學、文學等跨學科課程和人文素養課程的設置,學生的綜合素養和能力得不到實質提升。4.在人才培養上沒有樹立專業特色,缺少與地方的聯系,民族民間優勢資源得不到合理的利用,使學生在社會競爭上缺乏特色優勢,也不能使教學真正服務于地方?;谝陨铣霈F的情況,造成了當下的少數民族地區院校油畫專業課程教學體系混亂、陳舊,學生的專業競爭力弱等諸多問題,嚴重影響了各院校的教學質量、就業和學生素質的提高。
一、少數民族地區綜合院校本科油畫專業課程體系改革的先決條件
(一)油畫專業的生源構成與需求變化的理解
大眾化的高等教育趨勢下,各高校學生的數量日益增多,學生群體的構成也趨于多樣化。首先,各高校的生源主要由本地和外省生源組成,經過專業考試和文化考試(高考)按照分數的高低錄取,學生的學習能力、興趣愛好、職業規劃存在個體差異,吸收知識與技能的稟賦不盡相同。其次科技變革引發的全球化、信息化導致了社會職業結構、教育觀念、就業需求的極大改變,使學生選擇專業教育的愿景與目標也發生了改變;各院校學生對于知識的需求不再滿足于單一的基礎教學模式,而轉向側重于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
(二)對于油畫專業課程體系的理解
油畫藝術的專業教學是依據一定的學科理論和經驗組織構建的一套專業知識體系。各院校出于對學科發展、學生學習與就業需要的考慮,在制定油畫專業課程體系時會對油畫藝術的內容加以適當的選擇,合理組織和安排相應的學習順序,使之能有效地適用于繪畫專業的教育對象,并針對教育對象的不同,發展水平和階段程度差異制定目標明確的教學規劃。完善的課程體系應兼顧科學性、實用性、規范化和適時化的特點,內容主要包括人才培養方案,教學大綱和質量監督與評價體系。
(三)對于繪畫專業教學管理單位與教師的基本要求
學科課程體系的構建與完善除了要有專業的學科知識,更離不開教學管理單位的統籌管理與執行。教學管理單位是運用管理學和教學論的原理與方法,充分發揮計劃、組織、協調、執行等管理職能,主觀能動地對教學過程各要素加以統籌管理,使教學能夠有序進行,提高辦事效率的部門。教學管理單位應加強對教學體系中的各環節的了解、組織、展望和改善提升,科學規劃各專業的人員構成,對教學質量進行有效積極的監督。
油畫專業的教師應該將藝術創作的感受與知識經驗總結成科學的教法,基于教學大綱的層面轉化成相對穩定的教學形式。在繪畫專業課程體系構建過程中,要求教師理清其在藝術創作中的感性體驗和知識構建的關系、專業發展與學科發展的關系、知識的前后貫穿的合理性和一致性關系,將藝術創作中所特有的獨立性、感悟性等特點轉換為可普遍教授的知識和相應的學科理論文字與語言。
(四)對于健全和執行科學合理的油畫專業評價體系的決心
油畫專業所涉及的評價一般都是以藝術作品作為出發點而進行的評價活動,而在以往油畫專業的教學創作實踐的評價方法都存在趨于感性和對待問題描述不清晰、過于概念化的問題,例如“型不準”“色調不夠灰”“不夠亮”等含糊不清的判斷和作品評價表述依然經常出現在油畫專業的課堂之間。過于模糊的評價方式對于理論和審美還未開放成熟的學生而言很難領悟,這就需要更為詳盡的解析和系統理論的跟進??茖W合理的繪畫專業評價體系應該做到:1.以評促練,促進學生與教師對于繪畫專業的作品評述與審美能力。2.規范課程評分制度,做到科學與公平公正,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提高教學質量。3.教學管理單位與學科負責人應做好教學評價體系的監督,使課程評價體系從上至下都能夠切實科學公正地開展,保障教學體系的最終環節。
二、少數民族地區綜合院校本科油畫專業課程體系改革的新構想
少數民族地區綜合院校本科油畫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是為了滿足基礎教育事業和區域經濟社會文化發展的需要,培養在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具有較高科學創新精神和人文藝術修養,掌握一定的科學文化技術和藝術理論知識,具備油畫創作、藝術教學和研究等方面能力的學生。課程所培養出來的本科生所面向的職業面主要是基礎教育美術教師或者是在新聞出版、設計領域、文化宣傳等相關單位從事繪畫創作、宣傳設計、活動組織、美工編輯、藝術指導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隨著社會經濟和文化產業的不斷發展與結構調整,社會對油畫專業人才的實際需求發生了變化,以往單一的、固有的以培養單一專業門類為主的人才培養目標早已不能適應當下產業結構多樣化的需要。因此,各院校應根據社會需求、藝術專業結構調整等方面的變化,適時調整油畫專業課程體系建設思路,才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競爭力,更好地為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在具體實施時,有以下幾個新思路可以有效的使油畫專業課程體系建設更加科學合理,具有地方特色。
(一)明確“1年基礎+2年專業+1年實踐”的課程體系
基于少數民族地區綜合院校辦學力量分散、師資配備不足等客觀原因,各大美術學院的“工作室制”或“導師制”教學模式并不適用于大多數教育資源薄弱的綜合院校?!?年基礎+2年專業+1年實踐”教學模式是在中國大學本科四年學制的基礎上,依據人才培養與職業面向的需要制定的一種應用于廣大師生的綜合型教學模式。首先注重大學第一年的學科領域橫向基礎能力的學習,通過通識教育體系的構建使學生充分學習該學科領域相關專業之間的通識課程;在培養學生綜合素養的同時,使學生能夠應對基礎教育工作對于基礎知識和技能的要求。其次,大學中間兩年的專業方向學習,注重構建以專業方向主干課程以及專業特色課程所組成的縱向專業能力的學習,以此培養學生在專業上的精度和深度。最后大學一年主要以創新創業訓練、專業實習、創作與展覽實踐、畢業創作與論文四大模塊組成實踐課程教學體系,使理論知識與專業實踐得到緊密結合,積極培養學生的未來職業能力。
(二)人文素養課程介入教學體系
綜合院校油畫專業本科學生知識的構建應該是立體的、多維度的,不僅僅包含專業技能和理論的學習還應將人文素養課程融入課程體系之中,否則培養出來的學生就將成為機械的,缺少靈魂的“畫匠”。在課程體系構建時,應該加強人文素養課程的設計,注重關于美學、心理學、哲學和文藝理論等方面的學習,開設比如:文藝欣賞、藝術創作心理、視覺與知覺、中外思想史和美學概要等人文修養類的課程。通過增加人文素養課程可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完善其知識結構、塑造高尚的品德,對提升學生的文化涵養和培養學生的深入思考能力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三)地方民族文化特色課程融入教學體系
少數民族地區的地方院校有著得天獨厚的區域優勢,地方對院校也有對人才的需要,因此綜合院校繪畫專業的課程體系建設應立足于所屬地區的區域優勢進行教學體系構建,創立辦學特色,服務于本地區社會經濟文化建設。本土民族民間元素作為區域優勢中最為顯著的藝術資源應該被地方院校加以開發利用,比如開設專業下鄉采風調研、地方特色手工藝培訓、民族民間圖案研究、地方主題性繪畫寫生與創作等課程;通過建立地方校企合作、設立工作坊和研究室,加強院校繪畫專業與地方企業、政府之間的實質聯系。民族民間元素與傳統繪畫藝術、當代藝術有機結合,首先能夠繼承弘揚中華傳統文化,促進地方民族民間文化藝術的發展,增強當地院校與地方文化的交流,擴大文化的輻射面,從而為民族民間美術形成自身的獨特價值創造有利條件;其次,各地方院校也能通過民族民間相關課程體系的引入,避免繪畫專業教學與其他院校趨同化的問題,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教學體系,形成專業特色辦學;再次,教師與學生對于民族民間元素的開發利用有助于推動個人研究的發展,樹立個人藝術風格和自身價值的塑造;最后,將地方民族民間文化引入課堂,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民族和區域認同感,使生源能夠真正扎根在本地并服務于本區域的發展。
三、結語
少數民族地區綜合院校油畫專業在課程體系構建之時,既不能盲目跟從專業美術院校的課程體系,又不能過于追求技能,應該結合教育的實際、學科的發展方向和地區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根本需要,使學生能夠從規范的教學和課程體系中掌握和理解先進的藝術教育觀念并以此完善自我未來職業規劃。各院校在發展改革健全課程體系的過程中勢必會遇到比如構架不明,結構不合理、辦學缺少特色、與地方聯系不足等問題,只有從繪畫專業的自身特點出發,通過科學扎實的教學模式建構,完善教學大綱和專業評價體系,人文素養、地方特色、創新創業課程的融入,因地制宜地處理好與社會時代發展、大學教育與教師學生發展之間的關系,及時地對繪畫專業學科教學過程中發現的問題進行探討和改革,就一定能夠探索出一套適合各院校自身生存與發展,富有綜合性大學與區域自身特色的專業課程體系。同時,各院校還必須把握時代脈搏,面對高等教育大眾化、多樣化的發展需求,努力整合資源、提高效率,使課程體系建設質量越來越滿足于新時代高等教育的需要。
參考文獻:
[1]黃華明.美術、設計與以上教育研究[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0.
[2]王一軍.當代大學課程秩序論-在高深學問和個人知識之間[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4.
[3]魯道夫·阿恩海姆.對美術教學的意見[M].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1993.
[4]魏傳義.藝術教育學[M].重慶:重慶出版社,1990.
[5]牛金梁.高等院校美術學專業本科教學培養方案改革初探[J].美術大觀,2010(12).
[6]段寧輝.關于綜合性大學美術學專業課程體系構建的思考[J].藝術教育,2010(01).
[7]石永松.應用型本科院校繪畫專業課程體系建構的思考[J].美術教育研究,2018(12).
[8]高大綱.綜合性大學繪畫專業課程設計改革研究[J].藝術與設計,2016(10).
[9]曹丹.美術學院繪畫專業的學科性認識[J].湖北美術學院學報,2017(04).
[10]劉偉.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人才培養體系構建的思考[J].教育科學,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