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增偉
摘 要:對如今的小學課堂教學來說,討論式的教學形式在課堂中非常有必要。這也是由于小學生處于學習過程中的初級階段,他們當中的許多學習能力也都是在這個階段形成的。因此在課堂中的教學時間非常重要,教師不僅需要讓學生將課堂中的基礎知識掌握牢固,同時也需要在這個基礎上進一步發展學生的學習能力,讓學生能夠提高自學能力。那么討論式的教學形式在課堂中的應用就非常有必要。從這個角度來說,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如何去進一步應用,這也是筆者要進行探討的問題。
關鍵詞:小學語文;討論式教學;營造氛圍;加深理解;鍛煉表達能力
首先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在理解的基礎之上需要對語文學科加深理解和認識,因此需要在此基礎之上去進一步深入理解和認識該學科。那么討論式教學形式就在于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中進行學習的過程中有更多的動力,給學生一個積極討論的機會。本身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在課堂中進行學習的過程中,需要調節課堂中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課堂中進行學習時可以更好地參與其中。因此討論式的教學形式應當被采用在課堂中來輔助教師教學,幫助學生進行理解知識內容。
一、營造寬松課堂氛圍
小學生在課堂中注意力集中的時間也比較有限,因此教師如果單純只是給學生講解概念的知識內容,就會讓學生在課堂中失去學習的積極性,從而影響課堂中的學習效果。借助于討論式的教學形式,實際上還可以讓學生有機會去進行某一個問題進行自由的探討,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更好地參與其中。由于學生都會參與到其中進行討論,那么課堂中的氛圍自然而然也就被帶動起來了。教師也可以借助這個機會給學生去進行知識內容的講解,提高具體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進行《小壁虎借尾巴》這一篇課文時,教師在講解之前可以先給學生留出幾分鐘的時間,讓學生進行課文內容的預習。通過預習找出這篇課文當中所描寫的重點內容是什么,學會用自己的話題進行概括。學生預習之后教師可以給學生留出幾分鐘的時間讓學生針對預習情況進行一些討論,通過討論讓學生可以相互進行一些交流。這樣在課堂之前讓學生進行討論,可以營造課堂中寬松的教學氛圍,方便教師具體展開課堂教學內容。針對于學生學習來說,課堂中有時間去進行一些交流,也可以方便學生提高課堂中學習的積極性以及動力。教師在講解的過程中,可以減輕一些維持學生聽課紀律的負擔,轉而將更多的精力運用到課堂教學當中。課堂中的教學氛圍變得足夠活躍,學生才有可能在這個基礎之上提高學習的動力,將精力全部運用到課堂聽課當中,參與的效果也才會更好。
二、加深學生文章理解
對于教師教學來說,本身語文課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僅需要掌握一些基礎的概念、知識內容,同樣也需要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提高學生總體對語文課文的理解。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借助于討論式的教學形式,能夠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加深理解,提高對于語文課文的掌握能力。在這個基礎之上,借助于討論式的教學形式,能夠讓學生在課堂中進行相互探討。由于每個學生理解的角度以及方式也都是不同的,相互探討可以加深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增強學生課文內容學習的效果。
例如,在進行《秋天的雨》這一篇課文時,在進行講解的過程中,教師不僅僅需要讓學生掌握一些簡單的字詞以及課文當中的重點語句,其實也需要在這個基礎之上,讓學生去學會一些優美句的描寫。對于小學生來說,寫作文當中需要運用到大量的優美文段,因此在進行課文內容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就需要有意識地對學生的這些學習能力進行培養。在課堂中可以給學生留出一些時間,讓學生對課文分析過后的感想進行一些探討,在相互交流的過程中可以方便學生去加深理解以及認識。在交流的過程中,可以更好地對于課文當中某些重要文段有一個更深層次的印象。只有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地將這些基礎的內容掌握牢固,才有可能在后期的學習當中學習效果更好。
三、鍛煉表達交流能力
語文課本身不僅需要學生掌握一些基礎的概念、知識內容,同樣需要在學習的基礎之上,增強學生個人的表達能力。由于在課堂中大多數情況下組織教師在課堂中進行知識內容的講解,對于學生來說他們沒有交流的機會去進行一些交流。因此在這個基礎之上,借助于討論式的教學形式可以方便學生在課堂之中有機會去進行交流,方便學生通過這樣的機會增加交流和表達的機會,增強對于語文課文內容的理解。只有課堂中不斷地對學生的交流表達能力進行不斷的鍛煉,學生的交流表達能力才會在這個基礎之上不斷得到提升。
例如,在進行《烏鴉喝水》這一篇課文時,由于這是一篇寓言故事,其中含有的寓意比較深,因此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能夠只是簡單地將這篇課文的主旨大意給學生講解清楚,更主要的是讓學生在課堂中可以從自己的角度去進行理解。也就是說課堂中可以適當的給學生留出一些相互交流的機會,讓學生進行一些交流。對于小學生來說,課堂中給學生交流的機會也可以方便學生更好地去表達自己對于課文內容的理解。從這個角度來說,課堂中給學生留出相互交流的機會也是為了方便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本身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他們在課堂中也希望有更多的時間可以表達自己的想法,因此討論的時間實際上也可以真正提高學生本身對語文學科學習的興趣,更好地帶動課堂中教學質量的提高。
總而言之,針對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來說,討論式的教學形式可以很好地運用于課堂教學當中,帶給學生更好的課堂學習感受。同時,針對于教師來說,本身小學生也是處于一個打基礎的階段。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教師借助于教學形式去給學生帶來更好的學習感受,能夠讓學生真正喜歡上語文學科,可以在知識學習的過程中有更多的主動性。討論式的教學形式,教師在采取的過程中,還需要充分結合課堂上的教學內容以及學生在課堂中的聽課和學習感受,致力于提高整體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趙培香.關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法的研究及啟示[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5,34(01)
[2]邢慧潔.淺議小學語文教學中合作學習策略的教學效果[J].科技創新導報,2014,11(34)
(甘肅省平涼市莊浪縣柳梁鎮周蒲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