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軍霞
摘? 要:小學數學教學應該以學生活動為中心,以學科知識為基礎,教師的授課行為應當契合學生的情感特點和認知水平,這樣才能提升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采取創設情境、問題啟發、小組活動、對分課堂四種教學策略,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主動探究意識,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提高數學學習效率。
關鍵詞:小學數學;兒童中心取向;學習策略
兒童中心論認為,兒童是起點,課程是終點。教師不應該用強硬的方式教育學生,而是要綜合學生的興趣愛好、個人習慣、情緒沖動和智慧水平,通過疏導的方式潤物無聲地引導學生向良性的方向轉變。對于數學學科而言,邏輯思維比較復雜,學習難度相對最高,兒童中心論的引入帶來了新的教育思路。如何給學生營造趣味橫生、生機勃勃的課堂氛圍,引領學生以積極的學習狀態主動探索數學知識,成為當前小學數學教育的主要課題。對此,筆者通過實踐教學,總結出生活情境、問題啟發、小組活動、對分課堂四種教學策略,期望能為廣大數學教育工作者提供參考和幫助。
一、創設生活情境,刺激學生主動學習意識
意識可以轉化為學習的動力。要想促進學生的數學能動學習,首先要從意識層面入手,喚醒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對此,教師可以采用趣味引導的教學思路,通過創設生動的知識引入情境,刺激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例如,在教學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以下統稱“教材”)五年級下冊“分數的意義和性質”時,教師引入了趣味動畫片《貓和老鼠》,借助斯派克、湯姆和杰瑞分肉排的經典劇集片段來闡述本單元的知識要點。當學生看到斯派克、湯姆和杰瑞三個角色因分肉排不均而打成一團時,不僅體會到了樂趣,還直觀感受到了“平均分”的意義。通過動畫情境,教師提示學生:斯派克、湯姆和杰瑞他們三個是因為肉排分的不均等才關系破裂的,那么三個人怎么分一整個肉排才算公平呢?由此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鼓勵學生從分數知識中尋找答案。
二、引入問題教學,推動學生主動思考行為
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意識,會形成強烈的學習欲望。如果再進行有效的思考,就能將欲望轉化為良好的學習動力。教師可以通過問題教學,啟發學生主動思考,充分挖掘學生的數學潛能。例如,在教學教材五年級上冊“可能性”時,教師帶領學生一同玩“剪刀、石頭、布”游戲,隨后讓學生思考:自己在游戲中能不能一定獲得勝利?當學生得出不一定獲勝的結論后,教師順勢對學生講道:成功與失敗都屬于這個游戲的一種可能性。教師再讓學生思考:如果老師提前告訴你們下個回合我要出“布”,你們能不能獲勝呢?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肯定能獲勝”以后,教師再告知學生:你們知道我要出“布”,就能確定出“剪刀”能獲勝,這時你們的勝利就是一種必然性。由此,教師將“剪刀、石頭、布”游戲作為問題教學的載體,成功推動學生進行深入淺出的思考,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數學概念。
三、組織小組活動,提供學生主動實踐方向
小學生限于年齡因素,其思維能力還不夠成熟,學習專注度也有待提升,這也意味著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常常會遇到獨力難支的問題。為了提升學生的解題研究能力,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組織小組活動,并為每個小組量身制定學習主題,鼓勵學生通過群策群力的方式來克服一道道數學難關。例如,在教學教材六年級上冊“扇形統計圖”時,教師為各個學習小組布置了調查統計任務,讓學生統計當地一家商場某個商品一周以內的售賣情況,將每天的售賣量以扇形統計圖的方式記錄,要求每個小組至少統計五種不同的商品。這種主題活動賦予了學生充足的學習自由,并且將學生的學習視野從課堂中脫離出來,不再拘泥于教材中講解的知識。將學生實踐探索的方向對準到更加廣闊的社會環境中,引導學生體會日常生活中蘊含的數學奧妙,這對于學生創新意識、探究精神和實踐能力等的培養均大有裨益。
四、開展對分課堂,給予學生主動探究時間
很多小學生在能動學習方面發展不足,主要因為自己的學習過程長期在教師的指引下完成,并沒有充足的自主學習時間。針對這個問題,教師可以采取對分課堂模式,將整個課堂時間一分為二。前半段用于知識講解,后半段給予學生討論研究。例如,在教學教材五年級上冊“簡易方程”時,教師講解完列方程解決問題中最重要的“尋找等量關系”之后,專門將半節課的時間應用于例題的拓展練習。為了避免例題內容太過枯燥,教師應用多媒體展示例題,搭配背景音樂、生活情境和卡通圖片,力求讓例題顯得更加生動形象、豐富多彩。由于對分課堂會占據一部分理論講解的時間,導致學生數學根基的成長不足。教師可以將重要的知識分析錄制成微課視頻,提供給學生課后重點復習,為學生能動學習的培養做好查漏補缺。
筆者以兒童中心論作為研究導向,結合教學實踐經歷,從學生的學習意識、學習思考、學習實踐和學習時間作為教學切入點,綜合上文所講述的生活情境、問題啟發、小組活動、對分課堂等教學策略,得出以下結論:以兒童中心取向作為教育前提,教師的授課行為應當契合學生情感特點和認知水平,這樣才能有效促進學生主觀能動學習素質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尤雅萍. 指向真實學力的能動學習范式構建研究[J]. 讀寫算,2020(30).
[2]任曉霞. 讓學生成為“主體性覺悟”的“探究者”:“能動學習”的小學數學課堂建構策略探析[J]. 小學教學研究,2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