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敏
【摘 要】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為小學生日后步入更高學段的學習打下基礎,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要針對學生的閱讀能力、基礎知識掌握能力進行有針對性地教學。在這種情況下,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是非常必要的。本文首先針對目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然后針對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 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策略
引言:語文閱讀是語文科目中非常重要的環節,可以說,語文閱讀決定了語文水平的高低,在這樣的情況下,小學語文教師需要通過教學使學生打下堅實的閱讀基礎,通過提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使學生對于閱讀學習的興趣得以提升。
一、目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教學理念陳舊
在小學語文教師隊伍中,很多教師仍然在使用陳舊的教學理念,他們在教學過程中依舊使用著“讀課文”、“講課文”、“背課文”三步走的教學方法,沒有跟上時代的步伐,仍然將學生置于教育過程中的受體地位,沒有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發展,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往往由于教師的教學手段過于枯燥、單一而失去了學習動力,甚至使學生對于學習語文感到厭煩。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學習語文的動力不足,自然無法將語文學好。因此,想要針對語文教學方面進行有效地提升,必須要使這部分教師拋棄老舊傳統的教學理念,改用新的,符合新課程標準的教學理念進行教學。
(二)語文課堂教學效果較差
在實際的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許多小學語文教師都不能將課程講授的生動有趣,教師在授課過程中由于教學手法單一、課堂趣味性不強等因素導致小學生對于語文課沒有期待感,使小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下降了。小學生由于其年齡較小,是否能夠學好某一個學科與其對于學習本學科知識的興趣程度有很大聯系,如果小學生對于學習語文不能提起興趣,那么就會喪失學習語文的欲望,在這樣的狀態下,小學生必然無法完成語文學科的學習任務,因此,想要針對語文教學的課堂教學效果進行提升,從而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與閱讀能力,必須要對語文課堂的教學效果進行改進。
二、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一)創設情境問題,營造趣味課堂
針對教學內容進行情境問題的創設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通過吸引學生注意力,使學生參與課堂,從而達到教學效果的一種教學手段。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針對課文內容進行恰當地情境問題創設,可以使小學生的好奇心被調動起來,讓學生在這種情況下提升學習的積極性,并且使學生能夠通過對于預設情境的思考更加清晰地對課文內容進行了解,使學生在保持學習積極性的同時還能夠維持較好地學習效果。
例如,在教師進行部編本五年級上冊《慈母情深》的教學時,就可以為學生創設這樣一個問題:“同學們覺得自己的媽媽愛自己嗎?有沒有向媽媽要錢買過自己想要的東西?”在學生進行回答后,教師可以為學生留下一個懸念:“在我們今天要學的課程中,有一個孩子也向自己的媽媽要了零花錢買課外書,但是他最后卻沒有買,這是怎么回事呢?”通過這樣針對問題的創設,使學生將課文與自己的生活實際相結合,同時創設情景問題最后留下的懸念也會使小學生對于課文內容產生好奇,令學生能夠積極地參與到接下來的教學活動中,通過這樣的方式,保證了小學閱讀教學的質量,提高了閱讀教學的水平。
(二)角色扮演,提高學生參與度
小學生由于其自身年齡較小,對于展示自己有著非常高的期望,因此,想要小學生融入語文閱讀教學,可以讓學生以課文為劇本,進行角色扮演。在學生表演的過程中,學生對于人物角色的揣摩遠比教學過程中細致,通過這種方式達成小學生閱讀水平的提升,也提升了閱讀教學的水平。
例如,在教師講到部編版三年級下冊《陶罐與鐵罐》時,就可以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使學生進行對于“陶罐”、“鐵罐”的扮演,通過扮演的形式加深學生對于課文的理解,在扮演結束后,可以問問扮演某個角色的學生,對于角色是怎樣理解的,通過這樣的方式使學生理解課文,在課程的最后,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扮演進行簡要的點評,并針對課文的內容與主旨進行講解,使學生能夠更深層次地完成對于課文的理解,教師也通過這樣的形式使自己的語文閱讀教學水平得到了提升。
(三)小組學習,將學生置于主體地位
在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拋棄舊有模式,保證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使學生可以通過多樣化、多元化的學習方式進行學習,使語文教學能夠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進行“以人為本”的教學活動。
例如,在進行部編本四年級上冊的課文《女媧補天》的學習時,教師就可以要求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完成本節課的學習。教師可以再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前,為學生提出幾個問題,如“女媧是誰?”“女媧已經將人從洪水中救起來了,為什么還要去補天?”、“你認為女媧身上有怎樣的思想品質?”在學生進行小組學習的過程中,帶著問題去進行學習,有助于他們對于課文進行更好地理解。小組學習結束后,教師可以讓每一組的小組代表上臺,進行本組學習成果的匯報與分享,學生除了回答教師所提出的問題以外,還可以針對課文的生字生詞、課文內容,組員的理解等進行分享,教師在匯報環節結束后針對每一組的匯報情況進行總結與指導。通過這樣的方式,使學生處于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且對于小學生而言,以小組合作的模式進行學習往往較為新穎,能夠提升學生對于學習的積極性與學習的參與度,學生在小組學習的過程中,也能將自己的閱讀能力進行培養與提高。
結束語:小學語文教師想要提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就必須結合學生的具體學情出發,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手段進行教學,使學生在教師的教導下完成閱讀水平的提升,達成全面發展的要求。
參考文獻
[1] 呂義.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下旬刊),2016(2):8-8.
[2] 羅大意.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山海經:教育前沿,2019(06):0113-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