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榮彩
摘要:目的:研究重型顱腦損傷患者早期高壓氧治療效果與護理方法。方法:需要抽取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共計168例,納入時間段為2019年11月~2020年11月。為了提升研究效果,采用分組式結果分析,患者平均分為觀察組(n=84例)與對照組(n=84例),組別不同運用的治療對策不同,對照組患者運用常規治療、護理方式;觀察組患者需要在常規治療基礎上實施高壓氧治療與綜合護理,研究期間需要護理人員做好記錄工作,重點記錄患者治療有效率。結果:運用早期高壓氧治療的觀察組患者治療有效率為95.23%,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治療有效率85.71%,組間差異顯著(P<0.05)。結論:為提升重型顱腦損傷患者治療效果,此次研究對患者實施早期高壓氧治療與綜合護理,結果顯示患者癥狀顯著改善,治療效果有效提高,可在臨床推廣運用。
關鍵詞:重型顱腦損傷患者;早期高壓氧;治療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02-159-02
引言:重型顱腦損傷為腦外科疾病,發生原因多為交通事故、意外墜落等,會造成不同程度的腦干損傷、顱內血腫,而不同區域的損傷所導致的局部癥狀也存在差異,比如語言功能障礙就與大腦功能損傷有關,會嚴重影響患者工作與生活。目前,醫療技術水平不斷提升,重型顱腦損傷救治成功率也隨之提高,致殘率明顯減少,治療方法主要包括三種,即藥物治療、康復運動及針灸理療、高壓氧治療。此次研究需要選取重型顱腦損傷患者,運用不同治療、護理方式并分組對比,以此來探究最佳治療、護理方式,具體研究結果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此次研究需要選取168例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研究開始時間為2019年11月,結束時間為2020年11月。對照組(n=84例)患者運用常規治療、護理方式,患者年齡≥30歲,≤74歲,平均年齡(48.23±1.25)歲,患者男女占比49例、35例;觀察組(n=84例)患者需要在常規治療基礎上實施高壓氧治療與綜合護理,患者年齡≥32歲,≤75歲,平均年齡(49.45±2.03)歲,患者男女占比45例、39例,兩組患者基礎資料差異度低(P>0.05)。
1.2方法
對照組重型顱腦損傷患者運用常規治療、護理方式,即甘露醇降顱內壓、抗生素抗感染、用藥指導等。
觀察組重型顱腦損傷患者需要在常規治療基礎上運用高壓氧治療,并運用綜合護理方式,具體實施如下:(1)需要運用高壓氧艙治療,治療時需要將壓力控制在0.08~0.1MPa,治療期間需要間斷性吸入醫用氧氣,方法: 加壓時間15~20min,穩壓后吸氧20min,休息5min,吸氧20min,休息5min,再吸氧20min,減壓15~20min后出艙,即吸氧20min×3次,休息5min×2次。10天一個療程,總共治療1~6個療程不等,根據病情及經濟情況來確定治療時間。(2)健康教育干預,重型顱腦損傷大部分病人無意識或在模糊狀態,多數患者及家屬不清楚高壓氧治療的作用,在進艙吸氧前比較容易出現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對此護理人員需要對有意識的顱腦損傷患者及家屬講解高壓氧治療的作用、目的、注意事項等,講解過程中合理使用鼓勵性語言,增加患者治療信心[1]。此外,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實施針對性的護理,對于深度昏迷患者可輔助其將頭部偏向一側,避免治療過程中患者嘔吐出現窒息;對于顱腦軟組織嚴重損傷患者,避免損傷部位受壓。(3)病情觀察,嚴格把握高壓氧治療適應癥,實施治療前需要檢查患者是否符合治療標準,排出禁忌癥,避免活動性出血、肺大泡、空洞性肺結核 張力性氣胸等患者進艙治療。此外,部分患者因疾病治療需要插尿管、胃管、深靜脈導管、氣管導管等,護理人員需要做好管道固定工作,避免管道脫出,增加不良事件發生率。部分患者治療前出現躁動情況,需要對其進行四肢制動,必要情況下使用約束帶。另外,還需要為患者配備急救藥物,以便患者出現呼吸困難、皮膚紫紺等情況時進行緊急處理,當患者痰液從導管內噴出時需要及時停止加壓或減壓,注意觀察患者呼吸,待癥狀緩解后,可逐漸加壓或減壓。(3)患者進行高壓氧艙治療前需要指導患者將咽鼓管張開,當氧艙加壓時需要囑咐患者合理調整咽鼓管,防止耳膜受到損傷。在治療過程中護理人員需要密切觀察患者各項指標,注意觀察導管情況,查看吸氧面罩是否使用合理,若有異常情況出現及時處理[2]。(4)治療結束后需要仔細詢問患者身體情況,監測生命體征,觀察各種導管有無通暢,并作詳細記錄,輔助患者出艙后休息片刻,若無異常情況出現方可離開。隨后對患者恢復情況進行評估,依據評估結果為其制定下一次的高壓氧治療方案及科學合理的飲食、運動方案,注意觀察患者心理變化,制定心理疏導方案。
1.3 觀察指標
觀察組與對照組重型顱腦損傷患者觀察指標為治療有效率。
1.4 統計學處理
數據處理是研究過程中重要的環節,為提升研究數據準確性,將本研究中的相關數據分為計量和計數數據,并納入計算機軟件SPSS?22.0中,以此完成相關內容的分析。其中計量資料的表達和檢驗分別使用均數±標準差表達、t檢驗。而計數治療的表達和檢驗分別使用n(%)表達、x2檢驗,觀察指標中治療有效率用(%)表示,數據比較存在差異說明有統計學意義,用(P<0.05)表達。
2.結果
如表一所示,觀察組患者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顯著(P<0.05)。
3.討論
顱腦為中樞神經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小腦、腦干、間腦等,對人體各個器官具有調控作用,為機體中最復雜的器官。顱腦損傷主要是指頭部因外力撞擊出現腦組織損傷,臨床在治療疾病時依據格拉斯哥昏迷記分法劃分顱腦損傷程度,若患者傷后昏迷6h以上或者出現兩次以上昏迷被稱為重型顱腦損傷。該疾病在神經外科比較常見,現階段人們生活條件不斷提升,交通事故所引發的顱腦損傷事件隨之提高,具有較高的致死率與致殘率,若患者為優勢半球損傷比較容易并發語言功能障礙,如果優勢半球損傷嚴重,會出現運動功能、聽力、視覺等障礙,多數患者治療后會終身伴有功能障礙,生活無法自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家庭負擔。
重型顱腦損傷疾病危重程度高,具有起病急、病情發展速度快、并發癥發生率高等特點,預后效果相對較差,多數患者恢復期需要長期臥床,日常活動受到不良影響,嚴重情況下會出現下肢深靜脈血栓,導致心、肺、腦等梗塞,嚴重危及患者生命。臨床治療該疾病多運用甘露醇降低顱內壓,可以有效緩解患者癥狀,不過患者運動功能、語言功能障礙無法得到有效緩解,致殘率、致死率發生率比較高。目前,醫療技術水平不斷提升,高壓氧被廣泛運用到重型顱腦損傷治療中,可以在短時間內提升患者的血氧含量,加快腦組織有氧代謝,改善腦組織缺氧、微循環等情況,避免出現繼發性腦損傷情況,患者神經功能、覺醒反應等也會隨之恢復,若是在治療過程中輔以優質護理措施,治療預后效果會有更好。
為提升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疾病治療效果,改善患者致殘率和致死率,此次研究對患者運用早期高壓氧治療與綜合護理干預,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治療有效率為95.23%,其中顯效率為59.52%,有效率為35.71%,無效率為4.76%;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治療有效率85.71%,顯效率為52.38%,有效率為33.33%,無效率為14.28%,組間差異顯著(P<0.05)。由此可以說明對重型顱腦損傷患者運用早期高壓氧治療與綜合護理干預可以促進治療效果提升,促進患者神經功能恢復,主要因為該種治療方式可以在短時間內提升患者血氧含量,使機體進行有氧代謝活動,促使機體各項功能恢復,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腦細胞損傷[3]。與此同時對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干預,依據患者實際損傷情況行針對性的心理護理、健康教育以及飲食指導等,促進治療效果提升。
根據上文所述可知,對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實施早期高壓氧治療可以顯著改善患者腦功能的恢復,縮短住院時間,使患者在有效時間得到最佳治療,生活質量得到提高,降低了疾病的致殘率和致死率,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家庭負擔,使患者盡快恢復生活自理能力及工作能力。早日回歸社會。
參考文獻:
[1]李琳,張禹,肖宏,郭大志,張敦曉,曹劍秋,王海東.高壓氧治療嬰幼兒腦積水的護理研究進展[J].中國醫藥導報,2017,14(21):46-49.
[2]謝觀生,陳東亮,張濟源,張松.重度顱腦外傷患者給予早期高壓氧綜合治療的效果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7,24(25):51-52+56.
[3]陳文嫩,黃壯光,勞漢玉,鄧震萍.早期高壓氧治療輔以協調護理對重型顱腦損傷患者預后及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的影響[J].現代醫學與健康研究電子雜志,2020,4(13):87-89.
[4]楊哲.高壓氧艙內右側正中神經電刺激對腦損傷所致嚴重意識障礙患者的臨床療效觀察[D].河北醫科大學,2019.
云南省紅河州彌勒市彌勒第一醫院?云南彌勒?652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