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君婷
[摘 要] 寫話教學是習作教學的起點,是一項看似單一實則綜合的語文學習內容,可全面考查小學生閱讀、觀察、想象以及提取信息、書面表達、分工合作能力。二年級學生知識積累相對不多、生活經驗相對不足,但可塑性強、想象力豐富、交際愿望強烈,如果施以適合的目標定位和得當的方法指導,一定能高質高效完成寫話教學目標,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適性發展。
[關鍵詞] 寫話教學;指導方法;實踐策略;適性發展
語文能力的核心在于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和“運用”,分別指向接收端的“閱讀”與輸出端的“寫作”。二年級的寫話形式是幾句話組成的“段”,而三到六年級的習作形式是幾個段落組成的“篇”。寫好段是寫好篇的前提條件,而降低寫話教學難度,掌握好寫話教學向習作教學過渡的坡度,確立適合的寫話目標定位,運用得當的寫話指導方法至關重要。
一、培養觀察習慣,強化寫話基礎支撐
“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培養觀察事物的興趣”是語文課程標準中對二年級寫話教學提出的明確要求。細心分析,主要包含增強觀察意識、掌握觀察方法、形成觀察習慣三個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會觀察是會寫話的前提,眼中有物又是筆中有話的前提。因此,教師在寫話教學中必須高度重視對學生觀察意識、觀察方法和觀察習慣的培養。
在觀察實踐中教師可引導學生運用先整體、后局部的思維,運用眼、鼻、耳、嘴等感官進行觀察,從整體方面進行思考,多角度進行觀察,更好的積累素材。如在針對人物的觀察中,先整體觀察涉及對象的五官和衣著,再局部詳細觀察涉及對象的發型、眼睛、身高、表情變化、習慣動作以及口頭禪等細節,形成對涉及人物的總體印象,提升被觀察人物的真實感和可信度;在針對事物的觀察中,既采取視覺手段觀察其形狀、顏色,又通過觸覺、聽覺、嗅覺或味覺等感官,感知不同事物的質感、聲音、氣味或味道等具體特征;在針對景物的觀察中,可使用觀察山水的方式,指導學生從不同角度欣賞風景以及展現的特點,適當分析不同游客量、不同時間段的景色變化,幫助學生掌握多角度、全方位的觀察方法。
二、擴容詞語積累,充實寫話素材庫存
運用閱讀中積累的、生活中接觸的詞語,是課程標準對寫話教學提出的明確要求之一。詞語是句子的組成單位,句子又是段落的組成單位。因此,積累大量的詞語,是寫好句子的前提;積累足夠的句子,又是寫好段落的前提。通常情況下,對二年級寫話的檢測或考試要求,整個段落不得少于180個字,且不得多次重復出現同一個詞組。
在教學實踐中,一方面教師可以利用閱讀這一間接積累手段,既尊重學生對閱讀內容、閱讀方式的自主選擇,又注重學生愛讀書、讀好書、多讀書的正向引導。可以采取宣傳和講解名人讀書、獲得成長的故事,激發小學生“我要讀書”的內驅動力;可以開展晨讀一刻、午讀分享、“經典伴我成長”等活動,保障學生輪流發言交流讀書體會;可以通過設立班級圖書角,開展圖書漂流、閱讀超市、讀書之星評比、書香家庭表彰等形式,指導學生選擇有益身心的課外讀物,幫助學生養成校內與課外都熱愛讀書的習慣。引領學生熱愛閱讀的過程,實際也是進行寫話訓練和口語表達的過程。另一方面可以利用生活直接積累的辦法,動員學生踴躍參加課堂內外甚至是校園內外的體育比賽、種植勞動、物化小實驗、科技小制作等活動,引導學生抓住時間與地點、人物與事件、結果與體會、經驗與教訓等要素,利用時機引導學生進行寫話訓練的嘗試和分享。
三、激活想象世界,補充寫話描述內容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二年級學生要能用一段完整、連貫的話,寫出想象中的事物和個性化的想法?!坝性拰憽保x不開現實世界的真實內容,也少不了想象世界的內容,必然是兩相結合、相輔相成的結果。因此,在指導小學生寫話訓練過程中,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激發和利用學生豐富想象力的重要性,借用圖片、視頻、課件、繪畫、表演、圖表等輔助資源和手段,激活學生的想象發動機,促使其寫話內容的增多和寫話能力的提升。
想象類寫話的主題和框架具有較強的彈性,提示、引導和示范功能強大,留給學生自由表達、自由想象的無限空間。如在拓展類主題《新式房屋》一則寫話訓練中,教師以“你見過有翅膀的房屋嗎?我們一起來看看”為主題,組織小學生先讀后說、先仿后寫,引導學生關注“太陽能接收板、球型結構、碟形變化”等關鍵詞,感知其他學生天馬行空的奇思妙想。組織學生圍繞“你心目中的有翅膀的房屋,是個什么樣的房屋”這個話題進行說話訓練,進一步發散學生思維,交流寫話內容,感悟表達順序,讓學生之間受到啟發,鞏固認知。直到此時,學生的寫話還是很容易雷同。為此,教師還要進一步激發學生發揮想象力,突破原有角度和框架的限制,動員學生在規定主題內以對話和爭論的方式,匯聚學生的不同想法,打開學生想象和表達的世界。
四、增強條理意識,理清寫話表達順序
“抓重點、有順序、抓特點、會聯想”,是語文課程標準對寫話教學的四個關鍵要求和目標追求。在二年級寫話教學中,清晰的條理可保證語段表達的正確性、連貫性和完整性,能夠有效提升寫話效果。而思維作為語言的核心,也是寫作條理清晰的關鍵所在。因此,教師應高度重視對學生正確思維邏輯的培養,嘗試組織“他的寫話,哪個詞句用得好”“你認為他,講得怎么樣”等話題討論,引導學生自主總結、相互點評,“有順序”地表達的成功和失敗之處,引導學生逐步養成有條理講解、按順序寫話的良好習慣。
如有關傳統節日春節的寫話訓練,有的學生會寫:“今天是春節,這是慶祝一家人團聚的節日。媽媽準備了美味可口的餃子,有肉餡的,還有韭菜的,吃著真高興!”教師可啟發學生思考,“春節是什么節目?為什么大家要團聚在一起?為什么會吃餃子?你知道哪些相關習俗”將不同寫作內容串聯起來,可形成基本寫作思路,這樣可以提升學生寫作效果。要求二年級學生直接根據相應順序進行寫話和構思的難度較大,且抽象性較強。教師可使用計算機多媒體等工具,幫助學生抓住問題的關鍵,降低思考難度,向學生普及中華民俗與節日文化之間的緊密關聯,幫助學生不斷提升認知,從而提高寫話質量。通過一段時期一定數量的寫話訓練,引導學生圍繞主題,讓寫話內容相對歸類集中,體現出時間變化、地點轉移、事情發展、并列特征等表達順序,幫助學生有條理、有順序地寫好話。
五、建立合作小組,注重寫話后期完善
寫話能力是一項綜合能力,靠學生的一己之力進行訓練,通常難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往往需要組建學習合作小組,互為補充、彼此啟發、取長補短,讓更多學生的寫話能力得到長足的進步。因此,在寫話訓練實踐中,教師不僅應重視豐富生活感知、激活想象世界等指導策略,還應重視建立合作小組,幫助學生熟悉語言規則,增強寫話中遣詞造句的規范性和表情達意的完整性。
寫話訓練不僅存在每一單元結束后,而且存在于閱讀教學、綜合性教學等場景中,例如續寫、改編、補寫。在執教部編二年級上冊《坐井觀天》一課時,教師應重視游戲等方式在情景創設中的作用,讓學生根據教材配圖試寫青蛙和小鳥的對話內容,用多媒體播放適合的動畫片,并組織學生重新改編和配音,提高文本理解的準確性和學生對話的趣味性,引導學生在一定程度上掌握相應的對話技巧。這就需要教師在寫話情景創設中,將日常生活中的有趣事、新鮮事以及社會交際過程作為素材,提高學生的參與面和活躍度。再如,教師在不透露物品名稱的前提下,安排學習合作小組分別選擇一個寫話對象,仔細觀察、交流體驗并簡要寫話、集中交流,最后再由另一組根據寫作內容猜測不同的寫話所描述的不同物品。一個小組寫、另一小組猜的辦法,對于增強學生寫話的準確性和完整性有明顯的作用,而這種及時反饋和推動改進的功能,只有學習合作小組才能更好地實現。
在小學低年級寫話教學指導中,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自主學習的現實需求,落實語文學習主人的角色定位,運用培養觀察習慣、豐富生活感知、激活想象世界、增強條理意識、建立合作小組等多元而科學的辦法,由易到難梯度化進行書面寫話和口語交際訓練,由點帶面漸進式調動學生廣泛而深入的參與,實現學生寫話水平與綜合能力的雙軌并進、同步提高,助力學生學會交際、學會生活、學會學習。
參考文獻:
[1]李海.統編教材低年級寫話教學策略新探[J].小學教學參考,2020(7):87-88.
[2]張海燕.行走在寫話的美妙世界中[J].基礎教育論壇,2019(9):73-76.
(責任編輯:呂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