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玉杰
摘 要:高中歷史涉及的知識點比較多,學生的學習壓力相對較大,如果教師的教學理念及教學方式落后,學生就會始終處于被動學習狀態,教學效率就會低下。為了改變這種情況,教師需要想方設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歷史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情境教學與情感教育的有效結合能夠幫助學生提高思想認知,引導其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念,調動其學習的熱情,進而提高教學的質量。文章就如何加強高中歷史教學中情境教學與情感教育的有效結合進行了分析探討。
關鍵詞:高中歷史;情境教學;情感教育;有機結合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12-008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12.042
在新課程改革的持續推進下,高中歷史教學的理念及模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對教與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需要教師深刻認識到素質教育的內涵,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創設有趣的教學情境,并善于挖掘教材中蘊藏的情感教育內容,將兩者進行有機結合,促進教學效率的提升。學生也要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念,端正學習態度,在教師的引導下不斷提升自主學習的能力,為構建高效歷史課堂奠定基礎。
一、當前高中歷史教學的現狀
(一)教學方法不當
根據當前高中歷史教學的現實狀況來看,雖然許多教師嘗試了各種新式教學方法,但由于短期效果不佳,加之高中歷史知識點較多,依然還會選擇傳統的教學方式。在這種落后的教學方式下,學生并不能真正融入課堂教學,無論是學習興趣還是學習效率都不高。還有一部分教師在利用數字化教學工具時,分不清主次,形式過于花哨,使得學生的注意力被分散,導致課堂教學效率低下。構建教學情境時,忽視了感情對情境教學的作用,沒有重視情感氛圍的渲染,未能有效激發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1]。
(二)歷史情感教育不完善
許多高中歷史教師在受傳統教育思維的影響下,往往在教學中會側重講解歷史知識,想讓學生取得更為滿意的成績。但是這樣做卻忽視了情感方面的教育工作,使得學生在學習中一味地進行背誦記憶,并沒有真正對學習的歷史知識進行深刻了解,導致學生的學習效率低下,對知識的印象僅僅停留在死記硬背上,不利于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
(三)教學觀念落后
在高考的壓力下,許多高中歷史教師的教學觀念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教學目標設計上比較專注于對考試知識點的講解和訓練。在這種教學觀念下,學生的歷史學習就會變得枯燥、乏味,對歷史學習的興趣會越來越低,不利于學生提升歷史素養。還有一些教師依然占據課堂的主體地位,不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課堂教學效率低下。此外,雖然有部分教師的教學觀念在新課改下有所轉變,但在教學情境的設計方面,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具體表現在先進教學技術手段的應用上。未能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需求,一味生硬地借用別人的方法或課件,嚴重阻礙了教學質量的提升。
二、情境教學與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創設情境是情境教學的核心,也是大部分學科常用的一種教學模式,如果教師創設的情境比較有趣、生動,就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可以主動參與課堂學習活動。以歷史教學為例,教師根據對學生的了解及學科特點,創設恰當的歷史情境,引導學生感受歷史事件發生的情境,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效率,又能增強學生對歷史事件的認知。而情感教育的重點則是突出情感情境,引起師生的情感共鳴,進而提升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與熱情。
情境教學,其實指的是在教學中,教師根據學生的學情、認知水平以及教學目標,創設合適的情境,促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所學的知識。在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下,情境教學已成為課堂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教學質量有積極作用。以高中歷史教學來說,實施情境教學的方法很多,常見的有實地教學、借助先進教學技術手段以及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活動等,可以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認識。將情感教育滲透到情境教學中,更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感受歷史學習的樂趣,有效提高學習效率,既能讓學生取得滿意的成績,也能讓他們的學習變得更加輕松。
三、促進情境教學與情感教育結合的教學策略
(一)科學設置“最近發展區”
教師在促進情境教學與情感教育結合的過程中,需要制訂合理、可行的教學計劃。在此過程中,應該先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并對教學材料了如指掌。對于大多數高中生來說,社會經歷比較少,認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在歷史情境教學中,教師必須綜合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知識背景,立足于實際開展情境教學與情感教育。特別是針對一些學困生,他們缺乏歷史辯證思維與消化能力,若盲目進行歷史情境的創設,會導致學生難以融入情境,情感教育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只有在擁有一定的歷史基礎知識的情況下,才能更好地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生活經驗,使其更快進入情境,實現新舊知識的融會貫通,并在學習中有所思、有所悟。例如,在教學“科舉制”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將科舉制與當前的教育制度進行對比,引導學生進行思考,產生情感共鳴。
(二)調整教學觀念,樹立科學的教學目標
在促進情境教學與情感教育相結合中,教師應該做到以下幾點:首先,樹立先進的教學觀念,提高對情感教育的認識,并根據教學內容及學生特點積極、有效地融入情感教學,促進教學效率的提升。其次,樹立情境教學與情感教育相結合的觀念,通過在情境教學中注入情感,提升教學的質量,培養學生的歷史情懷,使學生提高歷史學習效率。最后,要以培養學生的史學觀為教學目標,增強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感悟能力,讓學生可以在歷史問題的分析中,以世界史和中國史觀進行統籌分析,提高對歷史的整體把握水平和理解能力[2]。
(三)立足教材,合理把握兩者結合的點
人類社會的發展歷程比較久遠,歷史信息數量巨大,教材是對一部分歷史信息的概括與濃縮,具有一定的客觀性與全面性特征,能夠幫助學生理順歷史學習的思路。另外,教材中很多具有情感性的史學知識,教師可以借助這些情感性的史學知識開展教學活動,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歷史課堂教學開始前,教師需要構建合適的教學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其可以自覺地融入教學活動。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對教學內容中的情感因素進行深入挖掘,并在此基礎上創設教學情境,促使學生能夠主動學習,提高學習的效率。例如,在講授《中國傳統文化及世界文化發展》時,教師可向學生播放相關的視頻內容,創設相應的文化教學情境,培養學生的文化情懷,讓學生體會到歷史學習的樂趣及魅力,提高他們后續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以此來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四)巧用教學設備創設情境,烘托教學氛圍
現階段,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十分普遍,對促進教育教學的發展發揮了不可忽視的作用。其中,比較常見的一種教學形式就是利用多媒體教學技術,以視頻、動畫和圖片等形式來創設教學情境,有效提升教學水平。為了促進情感教育與情境教學的有效結合,高中歷史教師在利用多媒體教學技術創設情境時,要重視對學生的觀察與了解,以更加豐富的情感資源創設情境,便于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進而促進學生學習效果的提升。例如,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有關于抗日戰爭的內容,在教學這部分知識時,教師可以利用相關的圖片資料、視頻資料創設教學情境,通過引導學生觀看相關教學資料來調動他們的愛國情感,提高教學的效率。再如,在講解《太平天國運動》的相關知識點時,為了讓學生客觀評價太平天國運動,教師可先通過多媒體向學生播放電視劇《太平天國》的片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通過循序漸進的引導,使學生逐漸進入具體的學習情境,使學生更好地掌握重點知識,進而提高學習效率[3]。
(五)有效利用相關資源,豐富情感教學內容
高中歷史教材是對歷史信息的概括,內容并不是很完整。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的需求及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要,利用各種相關資源來豐富課堂教學的內容,以此促進學生完善歷史情感。首先,要重視學科間的關聯性。各學科之間有著一定的關聯性,并不是孤立的。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可以在文化部分利用語文的相關內容來完善;數學史部分可以借助數學知識進行補充與完善;對于政治部分的知識可以利用政治學科的相關內容進行完善。其次,利用互聯網資源完善相應的教學內容。在互聯網時代下,人們可以很方便地找到一些重要的史實資料,可以將其用于對高中歷史教學內容的完善,使情感教學內容更加豐富,以此促進情境教學與情感教育的結合。
四、以史為鑒,引入現實教學案例
素質教育理念下,高中歷史教學的目標并不是培養學生的應試能力,而是培養學生的史學觀念與素養,要讓學生能夠正確看待每一段歷史,并從中總結出事物發展的規律,有效分析當下的各種問題,進而提高學生的統籌思考能力、全面分析能力[4]。例如,在高中歷史學習中,學生會在分析世界各種格局及其發展形勢中,形成相應的認知,并建立世界格局觀,從而更加客觀地認清我國在世界發展中所處的重要地位,提高愛國主義情懷。
綜上所述,高中歷史教師在新課改不斷深入的背景下,應該積極更新教學理念,創新課堂教學方式,通過將情境教學與情感教育有效結合的方式,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促使其提升思想認知能力。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堅持以學生為主的教學觀念,根據學科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制訂針對性的教學策略,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楊金平.高中歷史教學中情境教學與情感教育的結合分析[J].教育觀察(上旬),2019(3):56.
[2]馬華濤.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情境教學與情感教育的結合要點分析[J].速讀(中旬),2017(12):140.
[3]龔勇軍.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情境教學與情感教育的結合要點分析[J].教育,2017(3):140.
[4]吳宏欣.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情境教學與情感教育的結合要點分析[J].新課程(中旬),201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