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瑞江
摘 要:在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推動下,轉變教育教學思想,調整教學方法,提高教學的實效性,打造高效的英語課堂成為重要的教學目標。但是,在目前的初中英語教學工作中,依然存在教學形式化、學生積極性不夠等問題。要想打造高效英語課堂,需要努力尋找更加適合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課堂組織形式,努力實現教與學的契合,最大限度上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落實素質教育的要求。
關鍵詞:課程改革;英語教學;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12-010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12.054
新課程改革如火如荼地展開,對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研究不斷深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進一步挖掘學生的潛力,使學生最大限度地獲取知識并提高能力成為很多教師探究的課題。在此背景下,如何打造有效的英語課堂成為大家關注的重點。
一、新課改下,初中英語課堂存在的問題
落實課程改革的要求,打造高效的初中英語課堂,需要貫徹“新課標”的要求,以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為中心開展初中英語教學活動。但是在實際教學中,還是存在一些較為明顯的問題。
(一)教師包辦現象嚴重
一些教師依然“堅守”著成績第一的目標,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的實際情況考慮得不夠,在進行教學目標預設時基本上是以教參為指導,往往脫離學生的學習實際,使學生無法真正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學生成為觀眾,這樣的教學模式與傳統的單一的教師講授式教學無異。同時,為了把知識講清楚,教師往往忽略了英語化教學的重要性,漢語問答情況較為普遍,這對于學生英語學習能力的提升非常不利。
(二)教學環節設置多而學生交流少
實際上,為了打造高效課堂,很多學校都在探索符合本校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模式,在此過程中出現了較為突出的范例,如杜郎口中學的“三三六”自主學習模式、楊思中學的“先學后教”模式等。受此影響,一些英語教師為了突出課堂教學改革,也把課堂教學分成若干個環節,如預習展示、自學探究、小組交流、成果展示等,但是重點不突出,存在著形式主義問題,特別是學生的有效交流和探究較少,這不僅加重了學生的學習負擔,也使英語課堂教學缺乏實效性。
(三)時間分配缺乏科學性
新課改下的初中英語課堂強調要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動起來,把課堂交還給學生。受此影響,很多學校也規定上課時教師要少講,要多給學生留一些訓練的時間。所以,很多教師在教學中講得很少,甚至是不講。但是,學生的學習層次具有差異性,所以學習內容也要具有差異性,這就要求教師合理分配教學時間,給予學生必要的指導。如果教師把一切都絕對化,就違背了科學教學的原則,不能真正體現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甚至會帶來學生學習的無序性、散漫性,導致學生的自主學習流于形式,大大影響課堂教學效果。
(四)思想認識的誤區
課程改革的推進需要教師轉變觀念和認識,并在此基礎上調整教育教學方法,提高英語課堂教學的實效性。但是,一些教師對于課改理念認識得不清楚,導致出現了新的問題。
二、尋找有效措施,打造有效的初中英語課堂
(一)強化學習意識,不斷提高教師自身素質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對于教師角色有了明確的定位,即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導,是英語課堂教學的設計者,是學生課堂學習的組織者和合作者。表面上看,教師的地位似乎下降了,實際上,對于教師的教學能力要求更高。這就要求教師把教和學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這樣才能夠打造有效甚至是高效的初中英語課堂。
教師要順應新課改的要求,領悟課程改革的精神,結合最新的《初中英語課程標準》來研究教學,提升教育教學技能,更新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要學會在結合學情的基礎上合理地應用教材,大膽地進行教材的整合;要結合學生的實際選擇適合學生的英語教學模式;在學科教研中提升教學技能和對課堂的掌控力,這樣才能夠在開放式的教學模式下指導學生有效開展一系列的探究活動,提高學習的實效性。
(二)堅持從學情出發,完善課堂教學過程
課堂教學本身是一項充滿藝術性的工作,需要教師具有教育智慧,在實踐中不斷嘗試,在嘗試中總結和反思,進而不斷優化課堂教學的各個過程,這樣才能夠使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更有效。
從學生層面來說,要注意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做好基礎知識的積累。教師要針對初中英語的特點,把聽、說、讀、寫落實到每天的英語教學中,特別要注意詞匯和短語的積累,這是學好英語的基礎;鼓勵學生多讀,要在早讀和午讀時間給學生明確任務,為課上的學習做好準備;引導學生重視預習環節,這樣才能夠在聽課時更有針對性。在課堂上,要鼓勵學生在認真聽講的同時注意獨立思考,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積極發言,重視總結。課后,要幫助學生及時復習,通過布置高效的作業來鞏固課上所學;要通過作業情況查漏補缺,針對作業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總結與進一步講解,這樣才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從教師層面來說,可以通過導學案來引導學生進行預習。在課堂教學中,要采用有益于學生體驗、探究的方法來調動其參與課堂的積極性,普及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學習方式。注意學生的課堂生成,抓住教育教學的契機來深化學生的學習。當然,也要敢于放權,把學生能夠獨立完成的任務交給學生做;對于學生出現的問題要有耐心,注意引導,多鼓勵學生,注意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內驅力,這樣才能夠更好地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三)調整教學方法,提高教學的實效性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英語教學過程是一種教與學雙向互動的過程,只有做到教與學之間的高度契合,才能夠提升教學的實效性,實現教學效果的最優化。教學方法是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和學生實際落實教學任務的重要途徑,教法的選擇要以學習內容為依據,并且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情況,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
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他們在學習中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知識積累,也具備了一定的抽象思維能力,但是仍存在思維的片面性和表面化問題,自我意識較強但是學習的主動性不夠,需要興趣的刺激。而初中階段的英語教學知識量大,對學生的理解能力要求更高,通過死記硬背并不能學好。同時,作為一門語言學科,英語教學的語言環境匱乏,而知識板塊間的聯系密切,需要學生夯實單詞這一英語學習的基礎,通過長期積累提升能力。
在開展初中英語教學時,教學方法的選擇非常關鍵。首先,積極開展情境式教學,通過營造相關的教學情境,給學生以直觀的體驗,這樣學生對于知識的認識會更加深刻,同時也能夠減少理解上的障礙,有利于優化學習效果。其次,開展形式多樣的小組合作學習。教師可以根據學生英語學習層次來進行合理分組,實現學生之間的互學、互助。通過小組間的競賽,容易形成良性的學習氛圍,更有利于學生主體地位的發揮。再次,充分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多媒體技術已經非常普遍地應用于課堂教學中,它不僅能夠多樣化地呈現所學知識,用學生喜歡的視頻、動畫等形式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還能夠適時適度地對知識內容進行拓展和延伸,有利于提高教學的實效性。
(四)注重學生英語素養培養,提升學生英語能力
初中階段的英語學習起著承上啟下的關鍵性作用。當前的初中英語教學,要結合最新的《初中英語課程標準》的要求,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應用能力,這也體現了英語課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點。而對學生綜合語言應用能力的培養是建立在語言知識、語言技能、學習策略、情感態度和文化意識這五方面素養共同提升的基礎之上的,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學生英語素養的培養,全面提升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這樣的初中英語課堂才是有實效的課堂。
據此,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必須要摒棄“知識中心論”的錯誤理念,立足于學生成長和未來社會需求來開展英語教學。首先,要重視在落實基礎知識的前提下對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包括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書寫能力和應用英語進行口語交流的能力。其次,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文化意識,通過英語學習開闊學生眼界,進一步了解世界文化的多樣性,更要引導學生樹立文化自信。再次,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通過英語學習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分析問題能力。最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當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和主動學習時,學習中的問題才可能迎刃而解,而這需要長時間的引導和持續不斷的努力。當學生在英語學習中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后,這樣的英語課堂一定是高效的。
(五)完善英語教學評價機制,切實發揮教學評價的作用
教學評價是對課堂教學效果的總結和反饋,通過有效的英語教學評價,能夠真正地了解學生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的學習情況。特別是從培養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角度來全面把握學情,發現教師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存在的不足,進而找到教與學之間更有效的契合點,這樣才能夠實現教學相長,提升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這里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在對學生進行評價的過程中,既要關注學生的成績,也要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善于發掘學生的內在潛力,不要輕易地給學生的學習下結論。同時,在評價的過程中,也要注意把學生互評納入其中,這對于學生來說也是一種總結和反思。
總之,打造有效的初中英語課堂,不僅要不斷地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汲取先進的教育教學經驗,還要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創造一個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這樣才能提高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張婷.淺談構建初中英語有效課堂的策略[J].新課程(中學),2010(9).
[2]閆玉俠.利用自我效能感提高初中英語課堂效率[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0(8).
[3]楊連春.新課程背景下的初中英語有效教學初探[J].文理導航(下旬),2010(11).
[4]陳啟煌.初中英語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探究[J].新課程研究(上旬刊),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