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如壽
摘 要:小學生一代是我們國家未來發展的希望,因而,尋找最為合適的方式,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與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結合在一起,并不斷進行改進,使我國小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緊跟當前時代的發展,從而促進我國小學生的健康成長,為國家、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本文主要是圍繞著目前我國小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傳統文化教育的意義,分析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尋找出最適合的方法措施,以實現小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與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更深層次的融合。
關鍵詞:小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傳統文化;策略
在當今時代的大背景下,對學生的知識儲備有著更高的要求。在現代思想政治知識獲取的過程中,小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個最為主要的途徑。這些活動將會影響青少年的價值觀念、認知和評價等方面。學生在之后是否能夠養成正確的人生觀,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是否擁有正確的思想政治知識。這些知識的獲取也會影響到小學生的成才、能否在之后成為國家的棟梁,促進社會的發展。因而,在當前的教育中,必須加大對小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視力度,以小學教育為主,將其與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充分融合起來,調動小學生的積極性,為國家的發展貢獻出自己應有的力量。
一、小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傳統文化教育意義
當前小學生生活在社會環境的大背景下,因而,對小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離不開對文化的學習,在這些文化中,最重要的便是我國的傳統文化。小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最重要的學習內容就是對傳統文化的學習,傳統文化也是其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有著傳承的重要作用。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是在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上發展起來的,它同時也通過中華民族特有的方式表現出來,相對于外來文化,更容易被小學生所接受。小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中華文化大的教育背景下,因而,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傳承工作決定其必須要將傳統文化融合進來,從傳統文化中吸取精華,提高小學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質量。
二、小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傳統文化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1.對傳統文化的重視力度不足。在目前并不是所有的學校都能夠將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各個學科的教學工作充分融合起來,只有部分的學校能夠做到這一點,同時也開設了相應的傳統文化教育課程,但是所占的比例仍然比較小,對其他專業課程的重視程度過大。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傳統文化的教學準備工作并不充分,教師并沒有充分掌握教學內容,也不能夠了解學生接受教育的情況,同時來選擇教學方法中可能會出現選擇不恰當的問題。當前各個學校的思想政治教學與傳統文化結合所達到的效果很差,與學校開展的傳統文化的內容數量十分小,具有很強的理論性,學起來枯燥無味密切相關。這些知識并未能夠充分調動起小學生對傳統文化學習的興趣。教師在講課過程中課程內容過于單調,甚至可能會使得小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學習成生厭惡的感覺。
2.傳統文化傳播方式落后。要想做到真正與傳統文化的融合,不僅需要在課堂上進行相關知識的講解,同時也需要注重文化的傳播方式。尋找正確的傳播方式才能確保傳播教育所達到的效果,從而影響教學的質量,工作任務以及教學目標是否能夠順利完成。在當前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過程中必須要加大對傳統文化傳播途徑的研究,不論是資質比較深的老教師還是新入職的教師,都應該以嚴肅的態度對待這件事,并認真鉆研,盡可能能夠將這項工作當作自己畢生研究的課題。在目前階段教師只是利用互聯網工具為學生播放一些相關視頻,要求學生在觀看完后,寫觀后感,沒有真正組織學生參加具體的實踐工作,也沒有在工作完成后進行相應的總結分析。這種教育方法使得學生對思想教育課程產生了抵觸,認為這門課程由于需要學習相關的政治理論從而枯燥無味,理論性太強。另外,由于當前大眾文化傳播十分廣泛,這給小學生的知識學習帶來了一定的沖擊,從而使得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更加難以被學生接受。
3.教育教學方法不恰當。當前影響教育質量最主要的一個問題就是教育方式不恰當。一般來講,小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開設的課時并不是很多,教育內容較為單一,甚至在大多數的小學學校中所采用的教材是許多年之前的老版本,教材內容已經完全無法適應當前的教育形勢。另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采用的教育方式也比較傳統枯燥,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容易產生厭煩心理。
三、小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傳統文化教育的策略
1.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系,提高對傳統文化的重視力度。教師與學生之間知識傳遞最主要的途徑就是溝通交流,通過溝通交流將教師所獲得的知識傳遞給學生。在上課之前,教師必須做好相應準備,選擇最為合適的教學方式。要想將傳統的文化知識融入到小學學習的教育工作中,必須遵循現階段思想道德教育課程的授課方式,把握好學生的性格特點,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從而能夠確定學生喜愛、感興趣的課程內容,教師需不斷創新自己的教學方式,開設學生感興趣,同時具有各地方特色的教學課程。教師需要根據目前自己的教學方式,對思想政治教育的相關知識進行深入研究分析。在學習過程中,需要正確認識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明確理論與實踐之間的差別。在課程學習完成后,需要根據學生將知識應用實踐的具體情況,所產生的效果進行分析評價,及時找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根據相應的問題改進目前的教學方法。教師與學生之間需要及時溝通交流,調節教與學的各項活動,完善教學課程所達到的效果。
2.創新傳統文化的傳播方式。學校應積極采用新型的傳統文化傳播方式,摒棄陳舊的教學方式。首先,教師需要將所需要教授的知識進行明確安排,保證在課堂的教學工作中能夠將知識給學生講授清楚,將生動的傳統知識加入到課堂中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其次,可以在課堂上讓學生自主講授一些傳統文化的知識,讓教師與其他同學充當評委,進行點評評價,使得學生對傳統文化知識擁有更為深入的理解。另外,在學校的教學中,要轉變以往學生的被動接受為主動學習,讓學生在課下提前學習相關知識,記錄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在課堂上將問題提出,同學之間共同解答。此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對學生實踐活動的重視力度,使得學生將在課堂上所學的知識能夠在實踐中得以充分應用,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設定相應的實踐課程數量,使學生能夠不僅局限于課堂學習,能夠走出課堂,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最后,鼓勵學生體會、參加更多的社會實踐活動,在實踐中確定好活動的主題,利用好現階段擁有的資源,讓學生走出校園,擴展自己的知識見解,進而豐富思想政治道德課程的內容。
3.整合文化資源。在小學生的學習中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是近些年來我國教育的一種發展趨勢。小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僅僅是在學校中需要學習的任務,同時,在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都需要注重小學生的思想道德健康成長。目前學校、家庭、社會三方面的教育并未形成一致的方式,僅僅是學校在完成教育工作。因而,要想使得傳統文化能夠得以發揚下去,就必須做好學校的教育,社會的推動,家庭的配合。這項工作涉及方面非常廣泛,近些年來,我國對思想文化教育十分重視。學校在教育中的主要任務就是切合實際,將小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貫徹落實。為此,學校方面必須不斷優化教學課程,使傳統文化教育落實實施。在學校教育之外,家庭和社會教育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只有以社會生活為基礎,才能夠形成廣泛人民群眾的社會共識,從而吸引小學學生的興趣,發揮文化的作用。
4.將傳統文化與小學的思想政治教育充分結合。要想將傳統文化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必須在小學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中,將傳統文化融入到小學生的日常教育活動中來,這是最為有效的一種方法。因而在教育過程中,把傳統的文化與小學思想政治課程結合起來,并在學生的日常教育課程中逐漸滲透,提高學生對傳統文化與思想政治學習的興趣,讓小學生在接受各種教育過程中能夠不斷提升其思想政治素養以及傳統文化的儲備。教師要采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可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讓學生從生活中和網絡中搜集傳統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結合的相關素材,使學生在實踐中能夠提高思想素質,獲取更多的傳統文化知識,而且將傳統文化與思想政治能夠結合起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小學生的思想覺悟和綜合素質。
5.加強傳統文化人才隊伍建設力度。首先,學校需要引進更多具有較高專業傳統文化知識,并能夠掌握相應的教學方法,可以從事傳統文化教學工作的人才。學校還需加強對現有教師隊伍的培養工作,在開展傳統文化培訓工作之前,必須要對教師現有的知識儲備和教育水平進行檢測,要多聽取教師對在小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傳統文化教學方法的意見,分析目前存在的不足,使得教師的教學水平得以提升,并能夠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充分應用出來。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中建立相應的績效評估體系,確定相關標準,根據學生對思政教師的教學做出的評價,對各個思政教師的教學質量進行評價,讓教師明確在思想政治融合傳統文化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及時進行總結經驗,并進行改進,從而提高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的思想政治水平以及傳統文化知識儲備。
四、結語
在小學學生的思想教育中,融入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是傳統文化得以傳承和傳播的重要途徑。將傳統文化融入到小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中需要一個比較長的時間周期才能完成,這需要各個教師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不斷分析研究并及時改進。相關部門必須重視目前各小學學校在兩種教學課程融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充分利用好上面提出的各項策略措施,將小學的思想道德教育課程與傳統文化知識充分結合起來,全面提高小學學生的文化素養,同時,促進傳統文化的繼承與傳播。
[1]姚軍.立足“互聯網+”,落實立德樹人——淺談小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家庭教育的融合[J].學周刊,2020(11).
[2]余小濤.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工科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究[J].公關世界,2020(12).
[3]李俊清.優秀傳統文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價值與實現路徑[J].長治學院學報,2020(3).
[4]李宗云.新時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徑探究[J].長春師范大學學報,2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