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能文 韓學仁
摘 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引用導學互動教學模式,不但使學生在輕松快樂的氛圍當中學到知識,還可以培養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思考能力。因此,在小學階段的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大力推進導學互動教學模式對小學生數學成績的提高和數學行為能力的養成等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本文根據個人在小學數學教導過程中采用導學互動模式的體會,深入分析了該模式對實際課堂教學的積極影響。
關鍵詞:小學數學;導學互動;體會與應用
近年來,導學互動模式已經在小學課堂廣泛的應用,這種服務型導學互動教學模式主要是將所教授的學科和服務型教學活動聯系起來,強調導學結合、互動探究,使側重點從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轉變為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問題有所思考,或者自己提出問題。小學生生性活潑好動,因此教師可以將導學互動模式教學應用起來,結合學科特點積極進行師生之間的教學互動,提高數學教學效率,幫助學生弄懂這道題為什么會這樣做,而不是應該這樣做,進而培養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為其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小學數學傳統課堂教學教育弊端
(一)單方面輸入教學,灌輸式教育
我國是人口大國,這從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學生對于教育資源的競爭很是激烈,因此大部分師生只追求最后的效益。一方面,數學這門學科邏輯思維能力很強,學生一時半會兒可能難以理解問題的深意,另一方面,部分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求最終的一份完美成績,實行填鴨式教學,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卻沒有學到能力。尤其是對小學生而言,教師在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單方面輸入數學教學知識是很常見的。而這種灌輸式的教學不僅沒有激發學生們對于數學學習的積極性,反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學生們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對他們良好的數學行為習慣的養成等都有著一定的阻礙性。
(二)師生雙方負荷重,成果不理想
根據教學任務大綱,小學數學教學任務較為繁重,傳統教學方式顯然將學習任務的大部分傾斜給教師這一方,教師被繁重的教學工作搞得焦頭爛額,難以顧及學生實際接收程度。與之相關的,學生課上課下學習任務同樣沉重,學習數學的熱情度大大降低。因此無論是從教師角度還是從學生角度而言,如果教師在日常的數學知識教學過程中存在著一定的教學壓力,他們就可能會偏離日常的教學進度,或者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學生們對于數學知識學習的興趣。尤其是在當前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中,家長對學生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這就會使得學生在沉重的壓力下去進行數學知識的學習,反而達不到他們預期所要求的目標。
事實上,“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眰鹘y教學就是因為太過于偏重“知道”,反而忽略了“知識”。下面,是本人就近幾年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采用導學互動模式的體會和具體方法。
二、導學互動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一)設置自學提綱,讓學生對教師教學有基本認識
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該對新課導入重視起來。學生在學習一節新課時,總會柴生一些不適應感,是因為有關這方面的知識體系還沒有建立起來,學生應該通過教師提前備好的教學導入自學提綱來進行預習,對今日所學內容有所了解后再接受新的知識,就不會有太大的不適感,理解也更深刻。具體常見導入方法有:實際問題導入法、謎語導入法、故事導入法、演示導入法等。這些方法都很形象生動,要求數學教師教學目的明確、語言優美清晰、方式方法多樣。
例如,在學習分數的概念時,教師可以找尋或者現編一個有趣的關于分數的故事。舉例說明:同學們,今天有一個小故事,我們可以一起來聽一下。有一個師傅說他有四個桃子平均分給他的兩個徒弟,每人得到幾個?寫下這個數字就會有桃子吃。一個徒弟一聽,哈哈大笑,這還不容易!提筆就寫了個“二”。師傅又接著說,要是把兩個桃子平均分給他們兩人,每人得到幾個?寫下這個數,又能得到一個桃子。另一個手快,寫了個“一”。最后師傅不緊不慢地說,要是把一個桃子平均分給他們兩人,每人得到多少?又該怎么寫呢?二位徒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所措。半個該怎么寫呢?同學們,你們知道半個桃子怎么寫嗎?通過在課堂前幾分鐘內短暫地講述,就可以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通過以上數學案例,我們可以看出在當前新時期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對新數學理論知識課堂導入的設計,給學生們營造一個具體濃厚的教學環境,讓他們在具體的教學氛圍下去進行相關數學知識的學習,逐漸激發起他們對新的數學理論知識學習的積極性,從而不斷去培養這些小學生養成一些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不斷開拓他們的發散性思維能力,這對小學生來說有著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
(二)建設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鼓勵學生積極思考
小學生生性活潑好動,在輕松活躍的教學情境之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會被調動起來,容易被教師所講述的內容吸引。伴隨著網絡多媒體技術的發展,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絡技術,給予學生更為直觀的教學體驗。
例如,在具體教授“雞兔同籠”問題時,不妨借助互聯網絡,專門為此做一個教學講解視頻,將這個問題采用動畫的形式播放出來,還可以同時結合實際,創設導學活動情景,使學生分別扮演養殖場的農民伯伯和小雞小兔,制作身份卡牌,標明自己有多少只“腳”,采用逐步配對聯系的方式增強學生對于不同因變量的理解,啟發學生多角度發現問題,同時培養了學生的耐心。因此,在具體數學理論知識的教授過程中,教師也可以把相關問題背后更深層次的理論知識展示在學生的面前,讓他們充分地感受到在數學知識學習過程中的趣味性,不斷激發他們的數學學習興趣。在這種良好的學習氛圍的帶動下,輕松愉悅的課堂教學氛圍也是十分重要的,能夠讓教師與學生處于一種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中,在教師具體有效的教學方式的引導下,積極鼓勵學生去進行相關數學知識的學習和理論問題的探究,不斷培養并增強他們的數學發散性思維能力。
(三)重視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自主發文
導學互動教學模式中更注重“導”,強調教師要著重引導學生,并且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只有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考,他們才能夠對自己所學到的知識記憶深刻,其學習能力才會得到發展。
例如,在教學小學數學“大巴車租借問題”時,教師不如引導學生回想上次班級集體出游是租借的大巴車,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大巴車出行以及相關票務的計算,并可以對學生發問來引導學生聯想生活情景,積極進行對租借問題的學習。“同學們下次春游的時候,我們教師根據人數和價錢租借到了三輛大巴車,但是型號不同,現在我將這個出行單子發給各位同學,大家可以幫我看一看哪種出行方式是最合適的、價錢最少的。”這樣可以讓學生能更加對于租借問題產生思考,方便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因此,教師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要重視教學方式的創新設計,采取積極有效的方式來鼓勵學生跟緊教師的課堂教學步伐,引導他們去進行疑難問題的討論和解答,培養他們的數學解題能力和分析探究能力。
(四)將學生分組安排,增加課堂效率,提高合作能力
由于國家開放二胎政策已經實行,所以在肉眼可見的未來,小學的課堂里面會涌現出更多的學生,但是教師的教學時長是有限的,客觀上,教師是無法顧及每一個學生的。將學生依據個人綜合情況分組教學,保證教師能夠及時掌握到學習小組的大致學習情況;組內的學生可以互幫互助,相互提高學習效率。
同時,這個方法適用于上述的兩個教學方法,例如在上述問題“雞兔同籠”“大巴車租借問題”中,教師可以分組進行情景活動的展示,或者是分配各個小組大巴車出行方案,極大地啟發學生思考,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這種合作型小組探究模式教學在新時期的學科教學中尤為常見,如果教師能夠根據學生們的具體學習情況將他們進行合理安排的話,就能夠極大地增強學生們日常的課堂學習效率,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考探究能力。
(五)做好課堂任務,將問題帶出課堂
小學生的課余時間較為充裕。在這個時間段內,教師不必給予學生太大的壓力,可以根據學生個人狀況,結合所學的知識和正在學習的課程,布置一些相關的課外任務,鼓勵學生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以此來增強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實際應用能力。例如,在教學“錢幣交易”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家長的陪同下結合所學內容,購買一些學習用品,結合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認識錢幣和買賣交易。對于數學這門與生活實際有較大關系的學科來說,將日常的數學理論知識帶入生活實踐中能夠增強學生們對于數學知識的深層次認知和理解。
三、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生數學教學采用導學互動模式,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自我思考能力。這樣的教學導入,不僅不會脫離現實,反而會能積極與現實結合,聯系實際,著重體現了數學在實際生活上的應用。同時,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首先解決了學生在傳統教學模式下不能獨立思考的問題,其次減少了師生在教學中多余的負擔,拒絕了填鴨式教學,提高學習效率。對于小學生來說,重點培養了學生的數學思維和團隊協作能力,在多次的導入教學中收獲了掌握知識的方法??傮w來說,導學互動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作用較為積極,我們應該不斷加深對導學互動模式的研究,以期給予學生更好的發展。
[1]吳耀榮.探討小學數學教學中導學互動教學模式的應用[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9(15).
[2]馬會娟.小學數學教學中導學互動教學模式的應用探究[J].學周刊,2018(26).
[3]張洪濤,張秀慶.導學互動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教師,2016(S2).
[4]郭永標.導學互動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的研究[J].好家長,201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