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海偉 張志宇
【摘要】在如今的信息化社會,工程造價產業不斷發展環節中所積累的信息數據越來越多,這也代表著此種產業的發展早已進入了一個大數據時代。在此種情況下,人們也開始對工程造價提出了更加多的要求,為了滿足整個產業以及社會持續發展的需求,BIM技術也就應運而生,同時在如今的施工工程成本控制當中獲得普遍的運用,確實增強了造價技術的能力,也為工程造價產業更加平穩順利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為此,筆者將結合自己的經驗,就基于BIM的工程造價大數據下的施工項目成本控制進行分析。
【關鍵詞】BIM技術;工程造價;大數據;施工項目;成本控制
隨著建筑產業自身經濟效益的持續提升,確實為國內經濟水平的不斷增長提供了大量的幫助。達成建筑施工工程經濟效益的快速增加,開展成本控制是十分關鍵的,當前BIM技術在整個成本控制之中的運用以及工程造價大數據技術的使用都能夠逐漸增強成本控制的實際質量,確保施工工程有一個良好質量的同時,用尤為低廉的成本完成高要求的工程施工,然而BIM技術的使用環節中卻還有著諸多問題應該調整。
1、當前施工項目成本控制現狀和主要問題
1.1成本數據數量十分多,計算難度較大
建筑工程歷經長期的發展,其所涉及到的流程也越來越多,包含的施工技術、主要設備、所有資源等等內容都十分得復雜,所以施工工程成本所積累的數據量就開始不停地增多,其將要處理的數據計算工作就越來越困難,然而在整個施工工程實際運營的環節中,所有流程運營期間卻無法確保成本的每一個支出數據都是按照規定要求開展的,會由于各式各樣的因素而對額外支出造成嚴重影響,更是提高了成本數據的收集甚至是計算工作的困難程度。
1.2成本數據資源控制的精確性偏低
建筑工程之中所有施工工作的開展都會形成一定的成本數據,施工環節中資金和成本的流動是持續的,以往的成本控制技術無法達成對成本數據的及時獲取和整理,對于各個成本數據的獲取都是在一個十分固定的時間點做好統一收集,然而因為成本數據的總量非常多,從所有施工流程之中開展數據獲取時早已有著較長的時間,而工作人員帶來數據的精準性卻不能保障,有的時候工作人員還會把重要的數據完全丟失,這就導致成本數據的精準性越發不能保證。
1.3成本數據共享效果差
在建筑工程成本控制中,造價管理和管理人員對成本數據開展獲取、整理和計算時,最終都會制作為成本數據報告。成本數據報告必須上傳到施工管理的其余各個單位,報告是每一個單位對工作方案進行調整的關鍵依據,以往的成本控制方式僅僅是把制作的數據報告上傳到其他單位,這部分數據的參考作用十分低,可以體現的效果更是尤為小。
1.4成本數據庫參考價值逐漸降低
建筑產業的實際發展速度十分快,隨著網絡技術越來越完善,信息傳播本身的效率也逐漸增高,建筑產業市場動態的變化更是尤為大,同時建筑產業當中成本數據也隨著時間的推移在持續進化。借助如今的網絡信息技術就能夠有效地對成本數據做好收集與存儲,進而產生成本數據庫,但是我國建筑產業的發展速度非常快,原先成本數據庫之中的信息就會慢慢喪失參考作用,這就致使所有數據受到了嚴重的限制,不能再次使用。
2、基于BIM的工程造價大數據下的施工項目成本控制策略
2.1直接費用控制
直接費用控制盡可能達成在資源耗費十分少、資金占比尤為低、推斷市場發展趨勢準的基礎上,降低工程成本。其一就是資源準備方面的控制。按照BIM技術的模型參數,借助工程造價當中的大數據技術來研究并核算以往類似項目的成本損耗,歸納出本項目的所有任意節點、施工段以及構建項目量的人工、建筑材料甚至是機械等等諸多資源的需要數量。然后利用工程造價大數據來推測且核算出主要資源的實際價格走勢,像是人工、各種鋼材、銅以及水泥等等材料的價格趨勢,聯系項目的具體進展,明確所有資源最為適合的進場時間或者是進場數量、成本應用量。其二就是資源消耗方面的控制。人工關鍵是制定好所有工作的公用總量與用工效果,借助工程造價當中的大數據技術來探索出能夠讓施工效率有所降低的重要部位做好有效控制,避免出現二次返工的情況。材料關鍵是要根據實際的消耗量,利用工程造價大數據技術來明確材料的消耗量,設立完善的限額領料制度,盡量讓浪費問題消除。機械關鍵是要增強機械本身的臺班生產效果,采用工程造價大數據技術進行全面分析,完成好機械場內部的施工協調工作,以此來讓機械生產質量獲得提升。
其三就是項目變更方面的控制。項目變更的主要因素多種多樣,有一些是施工部門提出的、有某部分是圖紙出現錯誤、有各種不可抗力因素導致的,還有某些是建筑公司本身的原因所引發的。大部分變更都會讓項目量甚至是工程造價出現較大的改變。出現項目變更的時候,就能夠利用BIM技術對模型參數進行一定的調整,再借助工程造價大數據技術完成計算和分析,對變更方案所造成的資源損耗、成本浪費、實際進展等等開展對比,挑選出最好的變更方案。其四則是結算時期的控制。項目量的計算與核對工作是參與各方對最終項目量進行計算和確定的環節。項目量的計算與核對本質上就是借助BIM技術來對所有模型參數及項目本身參數做出的核對。工程結算則是采用貨幣來對整個項目進行表示,以上項目量通過參與方完成核對沒有任何異議以后,才能按照合同規定價格去核算出合同的總價。也能夠借助BIM技術來隨意挑選的一個區域部件開展拆分或者是匯總,利用工程造價大數據當中存在的市場價格確定合同約定付款方式下的所有付款金額,從而能夠對工程造價做好迅速的拆分及匯總工作。在對項目進展款或者是結算款進行全面核算以后,就要向施工部門申請這部分進展款又或是結算款,施工部門每一次付款的時間都需要歸納到工程造價的大數據當中,以此來當作施工部門將來進行招投標工作時的主要依據,在工程招投標的環節中,可以借助工程造價大數據來明確施工部門具體的付款進度,加強投標部門對工程風險的有效控制。
2.2間接費用控制
首先就是完善施工方案。隨著施工工作的逐漸開展,BIM技術建模或者是模型當中的施工進展參數也開始達成同步更新,并逐漸模擬出整個項目的實體甚至是早已達成項目實體,利用工程造價大數據技術的分析就能夠在第一時間看出存在的問題,有效的完善施工方案。并且,還需要在第一時間制定好臨時性的構筑物布置、材料入場時間甚至是腳手架等等設備的進出場時間,防止資源閑置情況的出現,以此來減少成本耗費。其次就是協調管理。借助BIM技術來對模型進行建立,利用工程造價大數據技術來明確模型的主要構件或者是施工細節,預先看出設計當中存在的弊端與施工環節的難點,防止各個設計圖紙之間產生碰撞而對整個工程的順利開展造成影響。采用工程造價大數據技術進行分析能夠清楚地劃分出不一樣施工團隊和分包商施工的主要范圍,明確施工工作的具體內容,落實所有部門的職責。再采用BIM技術來對工作人員完成施工以前的交底工作,如此一來就能夠讓工作人員知曉每一個施工內容,真正讓施工品質獲得保障。
結語:
總而言之,BIM技術是工程管理當中最為重要的信息載體,結合當前最新出現的大數據技術,就能夠變成建筑產業不斷發展的前沿。把BIM技術與工程造價大數據技術更好的融合起來,就可以迅速形成完整的應用流程,還能夠輔助建筑公司在成本控制環節中不斷地使用新技術,增強成本管理能力,真正體現出科學能夠不斷的促使生產力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喬曉剛.基于BIM的工程造價大數據下的施工項目成本控制[J].山西建筑,2017,43(08):218-219.
2018年重慶工商職業學院科學研究“重慶地區工程造價企業BIM技術應用研究”項目支持,項目編號NDYB201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