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夏旺 李潔 歐亞利

摘要:為貫徹思想政治教育與高校專業課程教學協同育人的教學改革方針,實現“教書”與“育人”隱性結合,文章以《紅色文化創意產品設計》為例進行課程思政教學探究;結合“育才”“育德”及思政教學主陣地探討了《紅色文化創意產品設計》課程思政教學意義,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實踐提出課程思政教學思路,并對實踐成效予以簡單闡述;對紅色文化創意產品設計不同階段價值觀引導并將紅色內涵貫穿于產品創意表達,有利于學生內化紅色精神,落實思政教學與《紅色文化創意產品設計》課程融合的教學目標,實現專業成才與精神成人的協同發展。
關鍵詞:紅色文化創意產品設計;課程思政;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碼:1672-7053(2021)03-0035-03
2017年5月,課程思政被納入到中央《關于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從地方實踐探索轉化為國家戰略部署。2019年3月,習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挖掘其他課程和教學方式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實現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對此,“課程思政”是在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全面加強思想政治工作、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課教育教學的過程中,特別是在進一步強調其他課程必須與思想政治課程同向同行、協同發力的形勢下提出來的。但事實并非所有課程環節都適合融入思政內容,需要把握客觀專業知識傳授與思政教育同頻共振的平衡點,在不同階段合理恰當地進行價值引導教育,讓學生在實踐中不知不覺形成一定的價值觀,才能真正實現專業實踐與“課程思政”教學深度融合。
“紅色文化”是具有我國特色的“文化符號”,其本身具有較強的“育德”價值。因此,推動《紅色文化創意產品設計》課程思政教學是順應教育理念的變化,也是新時期各高校產品設計專業面臨的重要任務之一。
1課程思政概述
課程思政教學是在思想政治課程教學輻射其他專業課程的基礎上,提出挖掘其他專業課程中蘊含的隱性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并與專業課程教育資源深度融合,將專業課打造成高校“立德樹人”的載體。因此,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課程思政”是將思想政治教育滲透到知識、經驗或活動過程中,教師在傳授課程知識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將所學的知識轉化為內在德行,轉化為自己的一種素質或能力,其主要特點是隱性教育,即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塑造。
2《紅色文化創意產品設計》課程概述
文化創意產品是近年來全球文化消費中的高增長點,隨著國家對文化創意產業的重視,各高校也在專業課程設置中引入了文化創意設計實踐課程。
《紅色文化創意產品設計》課程旨在教師通過組織基于行動或體驗式的教學活動,在紅色文化創意產品設計不同階段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使學生滲透到紅色資源的知識架構中,感受紅色人物的情感,進而影響自身的行為習慣、思維方式和價值取向。學生則通過實地考察、整理分析紅色文化相關資料和文獻,從物質層面和精神層面感受紅色革命精神,調動其內心情感變化,最終利用自身專業知識將紅色歷史情景與產品情景結合,使紅色文化創意產品成為契合時代發展的紅色文化傳播途徑及用戶與紅色文化互動的媒介。
3《紅色文化創意產品設計》課程思政教學意義
3.1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全面發展
《紅色文化創意產品設計》課程思政教學是集創新、技術、思政、藝術為一體的交叉學習融合過程,從前期調研準備(紅色革命精神熏陶、紅色知識構建、獨立思考、辯證思維能力等),到產品設計中期系統設計(提高團隊意識、培養職業道德觀念、強化社會責任感、樹立正確三觀等),再到產品設計后期制作(培養匠人精神、傳承意識、制作能力等),均是在立體、仿真或真實的社會化環境中完成創造力向生產力的轉化。這一過程通過價值觀的引導,能使學生進一步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和文化認同,并轉化為擁護黨和國家、擁護社會主義、建設社會主義的實際行動[6],進而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全面發展,實現產品設計人才專業成才,精神成人。
3.2發揮紅色文化的育人性價值
紅色文化創意產品是紅色文化傳播的一重要途徑,也是發揮紅色文化教育意義的重要載體。《紅色文化創意產品設計》課程思政教學是將紅色文化“育人性”特征融入高校產品設計教學實踐當中,不僅順應了國家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需要,有利于加強高端人才隊伍建設,同時對提升青年一代紅色文化藝術修養,進一步講好紅色故事具有重要意義。
3.3拓展專業思政教學主陣地
《紅色文化創意產品設計》課程思政教學重在讓學生實地親身感受紅色文化,通過收集、凝練紅色文化資源等不同設計階段內化紅色精神,并借助產品、互聯網等平臺將紅色文化“育人性”價值最大化,實現“育才”與“育德”有機融合。對此,專業思政教學主陣地從以傳統課堂為中心延伸至各個紅色博物館、紀念館等場所,使學生思政課程教學從校內走向校外,實現學校、社會的協同育人,有力拓展了專業思政教學主陣地的廣度和深度。
4《紅色文化創意產品設計》課程思政教學思路
4.1明確立德樹人的教學目標
4.1.1 知識目標
《紅色文化創意產品設計》課程思政教學,旨在學習實踐過程中達到“轉識成智”,實現專業知識技能外化于形、思政教育內化于心的知識教育目的。其知識目標培養主要圍繞產業政策、市場趨勢、用戶分析、內容生產等方向內容培養學生挖掘、提取、運用紅色文化歷史因子的能力,從中建立感恩、責任、傳承的意識,并通過案例分析、產業調研、實地考察、實訓落地等實踐環節,使學生了解紅色文化產業化事業動態的橫向鋪陳,掌握紅色文化創意設計的核心理念等。
4.1.2能力目標
新時期,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應是讓學生在知識習得的基礎上掌握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對此,筆者認為,清晰地思考和表述觀點,應是一項最為基本的知識能力。因此,從清晰地思考視角考慮,在《紅色文化創意產品設計》課程思政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實地切身感受紅色文化,通過“觀、聽、感”等方式,結合已有的文化知識對紅色文化創意知識框架進行綜合構建,培養自身紅色資源庫建立能力以及對紅色精神的反思能力;從表述觀點視角考慮,在教學實踐過程中讓學生針對紅色文化創意課題,參加創新設計大賽,從創意產生、設計、作品制作等環節進行元素凝練及轉化的觀點表述展示,并通過不同設計階段的價值導向教育,培養學生以正確的價值觀解決紅色文化創意產品設計實踐中遇到的實際問題。
4.2注重多維全面的教學內容
4.2.1適當擴展課程內容的廣度和深度
結合學生對文化創意產品設計的經驗及紅色文化知識認知,精簡教學內容。同時,減少對同類型的紅色文化創意產品的設計市場調研的統計情況,加強對不同類型的文化創意產品(如:藝術衍生品、博物館產品、旅游紀念品、特定主題紀念品等)的設計案例分析,拓寬紅色文化創意產品設計視角的廣度,打開學生創造思維的空間及設計思路,提高學習興趣。緊扣基礎,適當擴展課程理論內容(如:紅色故事、紅色遺址等)增加學生對紅色文化知識的深度認知,便于后期紅色文化創意產品設計素材的凝煉提取。
4.2.2引入項目實踐
把握學科前沿,從交互與用戶體驗的視角完善紅色文化創意產品從功能需求層向精神層的個性化需求轉換,并通過引入真實項目,結合地域特點和具體產品需求,細化產品設計并調整外部設計因素在產品設計中的所占比例,將紅色文化符號進行合理抽象加工,最終轉譯成具有現代審美、承載紅色文化語言且兼具實用功能的紅色文化創意產品。
4.2.3不同設計階段價值觀導向教育
《紅色文化創意產品設計》課程思政教學中每個環節都配有獨特的教學內容且均蘊含著獨特的思想、情感、教育內涵以及價值觀。如在產品系統組成教學中,培養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觀和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產品功能、結構、形態、色彩、材料與環境等各要素設計的教學中,引導學生結合馬克思主義哲學中關于辯證唯物主義、物質、實踐、聯系與發展等理論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實現一定的價值導向[7]。因此,在教學的不同環節除了向學生傳遞客觀專業知識,還需要根據不同設計階段合理恰當地進行價值觀導向的教育。
4.3多渠道融合的教學方法
4.3.1案例分析
在《紅色文化創意產品設計》課程思政教學過程中,引入同類型紅色產品創新設計案例、相似類型文化創意產品設計案例等,可以使學生更直觀、更全面地理解和掌握課程的內容和精髓,辨析紅色文化創意產品設計與其他產品設計的異同。如從公眾需求、文化創意、科學技術、工匠精神等視角分析故宮文化創意產品設計成功的原因。在這個過程中,主要引導學生關注案例作品的元素提取、轉化及應用;或從地域文化性(傳承)、實用性(基礎)、簡約性(助力)、產品情感化(保障)等視角解讀文化創意產品設計原則,鍛煉學生對社會發展需求認知的敏銳度,培養學生的洞察力和正確的三觀(如圖1)。
4.3.2實地考察
實地考察是讓學生切身接觸和感悟文化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對此,在進行紅色文化創意產品設計時,帶領學生走訪全國各大紅色老區及革命類紀念館,對毛澤東同志紀念館、首都博物館、遵義會議紀念館、延安革命紀念館、八一南昌紀念館、井岡山革命紀念館、鄧小平故居管理處等進行了深入內部的調查和研究。通過“觀、聽、感”等引導學生挖掘、整理每位革命人物的勵志經歷和每個感人故事背后的紅色精神。借助物質(如革命時期遺物、歷史建筑等紅色遺跡等)和非物質(如半條被子紅色故事、井岡山精神等)跨時空感受老一輩先驅為今天幸福生活做出的奉獻。同時,以問卷調查、田野調查、圖譜構建等多種方式,對革命老區的紅色文化創意進行市場分析、制定策略。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通過對紅色事跡的直接接觸,其情感認知會有所變化,這也為產品設計課程思政隱性教學奠定了基礎。當然,不僅僅是紅色文化創意產品設計,任何產品設計學生只有深入考察,才能進入該產品文化的“磁場”,形成自己獨立的價值觀,發現“缺口”激發創造靈感。
4.3.3知識框架構建
這里所說的知識框架的構建旨在讓學生把收集、整理的零散知識與已有的知識(不論是技能的訓練、能力的提高還是素養的提升等都離不開豐厚的基礎知識作為儲備條件)形成可以靈活調動的知識體系。對產品設計而言,它是多層次、多元化的綜合運用能力體現,只有了解需求趨勢,具備清晰的專業知識架構體系,同時注重精神層面的訓練與提升,才能較大限度地發揮創造力。
因此,在《紅色文化創意產品設計》課程思政教學過程中,筆者通過同類和相似文化創意案例分析,讓學生建立起文化創意產品設計思路框架;以實地考察、實訓落地等訓練引導學生挖掘紅色文化資源,構建紅色知識架構,促使學生在教學過程、實踐活動中潛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這也是課程思政教育實踐層面的體現(如圖2)。
4.4協同實戰的教學實踐
綜合考慮教學實踐的效益性及可行性[8],結合湖南紅色文化資源的地域優勢及產品設計專業學科發展、課程定位和人才培養目標,在進行《紅色文化創意產品設計》課程思政教學實踐中,筆者利用大學生創新實踐活動平臺,在紅色文化創意產品設計實踐中,以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為主,進行實地考察,強調學生親自“觀”、長輩“講”等互動學習,使學生切身感受紅色氛圍,調動其情感變化;充分挖掘紅色資源背后的感人故事、提煉當地紅色文化內涵;引導學生樹立“做的不光是產品,更是傳遞一種情懷”的意識,于無形中塑造責任和擔當的價值觀;遵循功能最大化、定位精準化、目標一致性的設計原則[9];同時結合優質文化創意案例,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將紅色文化載入紅色文化創意產品的設計中,從了解公眾需求到培養匠人精神,將紅色育人意義貫穿于產品創意表達,讓人們在接受文化創意產品的同時受到紅色革命精神的熏陶(如圖3)。
經多年教學實踐,秉著“立德樹人、紅色育人”的理念,實踐教學中的紅色文化創意產品在不同賽事和活動中收獲了一系列成果。如成果在意大利米蘭第24屆國際博物館協會全體大會展出、第四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設計大賽中獲國賽銅獎、2019中國特色旅游商品大賽獲銀獎、入選全國紅色旅游文化創意產品和紅色旅游演藝創新成果征集及湖南省高校“十大”實踐育人案例等。
5結語
《紅色文化創意產品設計》課程思政教學是將思想政治教育滲透到紅色文化創意產品設計知識及實踐環節中,引導學生將所看、所聽、所學知識轉化為一種內在素養和能力。筆者在教學實踐過程中主張學生實地感受紅色文化,進行紅色知識整合建構,強化學生的情感機制,使學生以一種敬畏紅色歷史的態度投入到產品設計創新實踐過程中,同時對接企業或項目讓產品落地,實現“育德”與“育才”的協同發展。未來,真正做到思政教學與《紅色文化創意產品設計》課程的深度融合,仍需緊密結合地方高校文化,建立課程不同環節、不同設計階段的價值觀導向教育的完善思政體系,滲透隱性教育理論,這樣才能發揮《紅色文化創意產品設計》課程思政教育教學中“鑄魂育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