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登虎
內容摘要:中華傳統文化歷史悠久,經歷了歲月的打磨,千百年來依然歷久彌新,其中蘊藏的智慧與文化,是重要的教育資源,將其與語文教學進行融合,有利于小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促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對小學生可以健康成長具有重要主要作用,同時,傳統文化教育的引入,還可以進一步傳承、弘揚我國傳統文化。本文主要分析了傳統文化教育與語文教育活動的關系,實施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具體運用對策。
關鍵詞:傳統文化 語文教學 運用方法
我國傳統文化中蘊含著大量的教育資源,如文化環境、文化作品、文化精神等,充分挖掘其中的教育元素,并應用到語文教學中,可以提升學生思維能力、想像力、實踐能力等,通過向學生滲透傳統文化價值,使得學生可以樹立良好的思維品質,提升文化審美觀念,對小學生日后健康成長起到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側重分析傳統文化教育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對策,旨在充分發揮傳統文化教育價值,提升語文教學教育質量,促使小學生更好的成長,全面落實語文素養教育目標。
一.傳統文化教育與語文教育教學活動的關系
我國文化經過歷史長河的沉淀,流傳下來的優秀傳統文化,對中華兒女產生了深遠影響。這些傳統文化的形成,見證了社會的演變過程,充分體現了當時社會的思想以及價值觀念。而語文學科本身就充滿了文學性、思想性、人文性,在其中融合傳統文化教育,有助于提升語文教育教學效果,助推語文學科的進一步發展。傳統文化與語文知識中,都體現了對人思想、行為的教育,所以,語文教師需要結合語文教材實際內容,選擇適宜的傳統文化教育內容,將二者進行充分融合,提升“育人”效果,落實“立德樹人”的教育根本任務[1]。
但由于我國傳統文化屬于歷史發展遺留下來的產物,所以當中依然存在一些封建思想,教師在實際應用過程中,需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合理選擇傳統文化內容,使得當中的教育資源可以發揮指導作用。切忌盲目運用,以免對學生成長造成不利影響[1]。總的來說,將傳統文化教育應用到語文教育活動中,有利于促進語文教育作用的發揮,而語文教育活動則是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的有利載體,將二者進行充分融合,對促進小學教育發展起到重要作用。
二.在語文教學中應用傳統文化教育的積極性
(一)促進學生傳承民族優秀傳統文化
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是傳統文化教育中的重點內容,在當今社會發展中,并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其傳承能力不斷下降。要知道的是,使一個民族長久發展的關鍵動力就是該民族蘊含的文化底蘊,如果缺失這一文化,將會嚴重影響到民族的長遠發展。為繼續傳承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需要每個人的努力,因此,將其應用到語文教學中,向學生滲透傳統文化思想、內容,促使學生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充分發揮語文課堂作用,使得學生全面認識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樹立弘揚和傳播的義務[2]。
(二)有助于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語文課本只是作為教師教學的工具,不能僅僅局限在課本知識中,所以,將傳統文化知識引入到語文教學中,不僅可以豐富教學內容,同時,還可以借助傳統文化教育內容,培養學生思想、道德意識以及行為等,可以說,對學生綜合發展起到重要作用。從傳統文化教育看,其本身就是不斷完善、豐富的過程,為了更好的傳承傳統文化,將其滲透到語文教學中,并引導學生落實到實踐中,對提升學生綜合素養起到很大促進作用。
(三)有助于學生三觀的形成
當代傳統文化教育,并沒有完全沿用所有的內容,而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形成了新的傳統文化。我國現社會發展飛速,基于經濟全球化發展趨勢下,世界文化、經濟、政治相互交融,傳統文化在這一發展中可以起到很大促進作用。比如面對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問題,可以運用“和平”思想,對于西方享樂主義,功利性思想,可以實施“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等教育[3]。由此可見,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有助于幫助小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在我國傳統文化教育中,友善、孝順、文明、禮讓等傳統美德,對小學生的言行會產生積極影響。所以,在語文課堂中開展傳統文化教育,借助教師的主導力量, 將符合現代社會需求、學生成長需求的傳統文化內容教授給學生,可以有效避免學生盲目搜尋大量的學習資源,反而造成學習失誤。語文教學為傳統文化教育實踐提供了良好的平臺,同時也促使語文教學教育價值最大化,彰顯傳統文化魅力。
三.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具體實踐對策
通過上文對傳統文化教育與語文教育活動的關系以及應用于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分析,不難發現,為了進一步發揮二者的教育價值,需要通過具體實踐進行落實。由于現代與古代所處環境不同,需要語文教師要從學生實際以及教學內容出發,積極創新傳統文化教育融入語文課堂的方式方法,給學生們帶來耳目一新的感覺,進而使得學生可以更好的感受傳統文化魅力,逐步形成傳承意識[4]。下面具體分析了幾點實踐策略,希望可以為語文教師提供參考。
(一)強化語言文字基礎,夯實傳統文化
在語文學習階段,除了要培養學生學習意識,同時,還需要幫助學生掌握基礎的語言文字,這也是學習傳統文化的基礎條件,對學生日后學習具有重要作用。從語文課本知識結構看,相互之間都存在一定的聯系,是可以進行互相促進、作用的。因此,在實際語文課堂教學中,需要強化學生語言文字能力,為接受傳統文化教育打好基礎。
以人教版語文教材為例,講到識字部分《柳樹醒了》、《春雨的色彩》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課文的語言文字入手,當中“醒了”、“彎腰”、“微笑”等擬人化方式,使得內容更加生動,容易被學生接受,可以使得小學生的識別能力、理解能力有所提升。而后,語文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進行模仿,根據自己的理解或者想象,通過語言文字表達出來,在提升學生表達的能力同時,可以提升學生用文字描寫事物、表達感情時可以具有更加深刻的體驗[5]。語文教師需要明確一點,我國傳統文化的發展與文字有著緊密的結合,而在傳播這一文化過程中,漢字表述是基礎部分,因此,有必要增強學生語言文字基礎能力。
(二)立足課文內容,引入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教育應用在語文教學中,并不是弱化語文課文內容,而是在其基礎上,合理結合傳統文化,幫助進行知識延伸,進而學習到傳統文化知識,所以,具體如何引入,還需要語文教師立足課本教學內容,進行恰當的調節。部分語文教師認為引入傳統文化后,會直接影響到課本教學進度,影響到教學效果,其實不然[6]。傳統文化中的教育資源非常廣范,而語文課本很多內容都體現了中華傳統美德,需要教師在講解時,要有意挖掘,進而滲透傳統美德。比如,在《曹沖稱象》一課中,曹沖充分發揮了自身的聰明才智,動腦筋想出了稱大象的辦法,曹沖的愛動腦筋,善于觀察身邊事物,具有聯想的品質,在當今非常值得學生學習,這也是中華傳統美德的體現。借此課文內容,滲透給學生傳統美德,可以有效提升學生學習能力,激發其想要爭做有智慧的孩子。
(三)開展民族節日活動,滲透傳統文化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抓住民族節日,組織學生開展相應的活動,從而有效提升學生對民族節日的認識,感受到我國濃濃的民族文化氣息。小學生大多活潑好動,喜歡熱鬧,教師可以從其興趣愛好出發,舉辦多種不同的民族節日活動,在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較好的落實了傳統文化教育[7]。比如,可以組織開展傣族的“潑水節”活動,開展“紀念屈原”活動,或者帶領學生一些演唱兒歌、練習民族舞蹈、穿戴民族服飾等,同時,要讓學生按照自己的方式對節日活動進行記錄,而后組織開展節日活動總結,進一步在思想上強化學生對民族節日、民族文化的了解與認知。
(四)加強語文課堂管理,實踐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不僅與教學內容存在緊密聯系,還有課堂管理具有重要關聯,當中涉及到學生上課的狀態,學生的行為,這些方面都可以融入傳統文化教育。比如很多小學生近視、駝背的問題,為此,語文教師可以結合優秀傳統文化,引導學生提高對身體健康的重視度。在我國傳統文化中,強調“站如松、坐如鐘、行如風”,借此古訓,時刻提醒學生要注意行為、姿態,從而有效幫助學生形成健康的體態[8]。教師還可以引入《弟子規》中的“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展開教學,引導學生要學會愛護、關心自己的同學、待人友善。通過管理學生, 為語文教學順利開展打好了基礎,同時,也有效幫助學生將傳統文化踐行到實際中。
綜上所述,我國傳統文化中蘊藏的優秀的中華文化精髓,是人們勞動、智慧的結晶。借助語文教學教學進行滲透、實踐,不僅可以提升學生文化水平、思想品質,同時,對推動語文教育起到重要作用。作為語文教師,需要靈活運用多種方式,促使傳統文化與語文知識可以更好的融合,幫助學生理解其肩上所承擔的傳承和傳播的重任。
參考文獻
[1]王騰.核心素養下傳統文化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對策[J].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教育科學研究所,2018,56(12):100-101.
[2]張慧.傳統文化教育在小學語文閱讀課堂中的滲透探究[J].小學生作文輔導(五六年級版),2019,12(011):122-123.
[3]李通玉.傳統文化教育在小學語文閱讀課堂中的應用[J].高考,2017,67(12):123-124.
[4]張云玲.傳統文化在語文課堂中有效實施的對策[J].教育藝術,2019,67(19):234-235.
[5]申倩.淺析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考試周刊,2019,78(65):101-102.
[6]彭怡.讓地方傳統文化在語文教學中綻放光彩[J].教育界,2020,23(009):237-238.
[7]徐祥香.淺談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教育——《第一次抱母親》教學案例分析[J].教育觀察(下半月),2017,(09):342-344.
[8]黃任忠.淺談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教育[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 2020,12(002):574.
(作者單位:甘肅省白銀市平川區共和鎮毛河洛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