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磊
【摘要】目前家長對孩子的要求越來越高,希望他們在德、智、體、美、勞五個方面都能全面發展,對孩子的學習成績也越來越重視,要求他們在學校能好好學習,提高自己的成績。然而,學生在學校中的學習并不是一味地只會學課本上的知識,對課內學到的知識滾瓜爛熟,而對其他方面卻毫無知曉,如課外書籍、閱讀能力、思維方面等等。所以要想讓學生真正學好知識,增加他們的課外書籍閱讀量也是至關重要的,這對學生以后的學習、生活大有益處,豐富學生的視野,拓寬學生的思維,提高他們在寫作方面的能力,以及讓學生的閱讀能力也有一定的加強。因此,在小學語文學習上,要加強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學校、家長和學生自身的努力付出都是必不可少的。我們可以通過課堂上教師幫助學生加強課外閱讀能力培養、學校積極開展關于支持小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活動、家長和學校相互協助學生選擇適宜且有益的課外書籍三個方面來加強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讓課外閱讀成為課內閱讀的引導,課內閱讀成為課外閱讀的基礎,將小學語文學習與課外閱讀相結合,加強培養學生對課外知識的了解及語文素養的提升。
【關鍵詞】小學語文? 課外閱讀? 語文學習素養? 寫作閱讀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23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19-0119-02
如今,隨著教育水平的提高,家長對孩子的學習成績越來越重視,不論是初中還是高中。而對于小學教育來說,語文作為小學生的重要科目之一,其學習更是需要得到重視。許多家長重視孩子成績,往往認為只要學好課本上的知識就好,卻忽略了課外知識的積累,沒有意識到這能更加提高孩子的能力、發展孩子的思維,若是孩子的語文成績稍落后,只會想到孩子上課不認真聽講,沒有好好背書。對于語文學習,閱讀在其中占有一大比例,其實,要想提高小學生的語文成績,課外閱讀的積累也是必不可少的,增加課外書籍的閱讀,從中掌握閱讀的速度,學會總結歸納,這對于課內的閱讀和寫作等都是大有益處的。能夠將課外閱讀所學到的知識合理有效地用在語文學習上,如課內閱讀和寫作能力,能夠有效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為此,為了加強小學生語文閱讀學習和課外閱讀的有效結合,我們可以通過三個方面來進行指導。
一、教師在課堂上幫助學生加強課外閱讀能力培養
之前有過不少學校對小學生的課外閱讀情況進行了調查,經調查后統計,結果表示只有少部分學生在家長的督促下有自主地進行課外閱讀的習慣,但有大部分學生則對課外閱讀不太了解,表示不感興趣,習慣性差,缺少進行課外閱讀的資源等等,而在導致這個結果的原因中學校應該主動擔起大部分的責任[1]。教師是除了父母以外學生耳濡目染的人,在平時的上課學習中可以對學生進行指導,爭取讓學生每天進行課外閱讀練習,如每天抽出一節課讓學生在課堂上自主閱讀,讓學生意識到課外閱讀的重要性,培養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能力,想方設法讓學生找到能讓自己感興趣的課外書籍,培養學生耐心和閱讀能力,進而能將所學到的課外知識高效運用到語文課內閱讀、寫作等方面。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家長也能協助教師幫助學生進行課外閱讀。
比如,在平常的上課時間,教師在課堂上,不要一味只局限于講解課本上的知識,這樣學生會慢慢變得死板,思維不會跳躍,只知道課本上的東西,不會變通。教師可以在平時的授課中,適當給學生分享一些課外書籍的知識,也可以使用多媒體通過PPT的形式將課外書籍的知識轉移到白板上,給同學限定的課堂時間讓他們自己閱讀,這樣一來課堂就不會枯燥乏味,增加了課堂的靈動性,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讓他們自己尋找自己的閱讀方式,既可以更加生動充分讓同學們理解課堂知識,又能潛在地提升學生對課外知識的興趣。教師也可以在每個星期抽出一節課來專門給同學們分享課外書籍內容或讓同學們自己閱讀課外書籍,可以勾畫,摘抄好詞佳句,教師也可以將這個任務作為每個周的作業,讓同學們相互分享自己閱讀到的好段、好句,既能增強自己的閱讀能力,也能豐富同學們的知識。此外,教師也可以在空余時間向同學介紹自己認為對同學有用的書籍,不是整篇地給同學讀,而是進行選擇性導讀,引發同學的閱讀興趣,讓同學自己能想辦法找到該書籍,自己進行閱讀。在學生閱讀過后,教師要教學生如何將課外閱讀學到的東西與課內閱讀有效結合使用,如有耐心地閱讀文章、找到段落中心句并勾畫、讀完文章要基本知道作者想要表達些什么等等,幫助學生能將通過課外閱讀學到的知識合理應用在課內閱讀,有效提高語文素養。
二、學校積極開展支持、促進小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活動
學校是學生學習的地方,但除了局限于課本上的知識,學校也能教會學生許多東西,培養出多方面的人才[2]。除了家里,學校就是學生長時間活動學習的地方,學校就是孩子的第二課堂,但在學校不僅僅是為了學習課本上的知識,還要增加課外閱讀的量。平時教師布置給學生閱讀課外書籍的作業往往都是在課后、家里完成的,很多學生不以為然,心里想著反正教師也不知道自己讀了沒有,反而把大量空閑時間花在了看電視、打游戲上。因此與其讓學生自己在課后、在家里進行自主閱讀課外書籍,教師無法清楚得知學生學習情況,也不知道學生到底學到了多少,還不如學校展開相關方面的實際行動,幫助學生多進行課外閱讀,以便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既增加自己的課外知識,又能促進學生課內閱讀的學習。所以,學校應該大膽創新,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激發孩子的興趣,閱讀應該從小抓起,讓學生從各個方面都能學到課外知識,總結歸納閱讀方法,促進自己課內閱讀的提升,這對語文素養的提升也大有益處。
現在大部分小學學校的規模都沒有初中高中大,但是學校也能充分利用學校資源來幫助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比如,學校可以利用一間空的教室將其設為小的圖書室,再購買一些小學生的課外閱讀書籍,或者教師同學也可以捐贈一些自己的課外書來幫助學校圖書室的形成,有了一定數量的圖書,同學們就可以充分利用課余時間去圖書室閱讀課外書籍。在圖書室建成后,學校也要安排管理人員對書籍、圖書館進行整理、維護,保持圖書館的清潔。學校也可以在每個月或每個周開展一次讀書會,同學們可以在一起交流自己閱讀過的課外書,相互分享好詞佳句、好的內涵和自己的感受,互相交換看課外書,也可以上臺分享自己的心得體會或進行相關方面的演講。通常情況下學校對于平時表現優秀的學生來說,無非是獎勵獎狀和文具,這樣不新穎的方式可能會讓學生對此失去興趣,所以,學校可以通過獎勵課外書的形式來幫助學生閱讀課外書,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也能間接推動學生閱讀課外書籍,這樣一來,學生在看書的時候就會想到這本課外書是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的,因此會看得更認真,興趣也來了,學到更多東西。
三、家長和學校相互協助,幫助學生找到適合自己閱讀的課外書
學生在課后教師都會每天布置家庭作業,回家之后就由家長監督孩子完成作業。在學生的學習生活中,都是教師和家長相互協助,共同幫助、督促孩子學習,而在課外閱讀上,也是同樣的道理[3]。教師在學校幫助學生培養閱讀課外書的習慣,灌輸閱讀有益的想法,家長在家里督促孩子看看課外書,平時多帶孩子去書店、書城感受書籍的魅力,有條件的家長可以常常給孩子買一些適合學習階段的課外書,增強孩子對課外書籍的興趣。在家里家長也要以身作則,利用和孩子的相處的時間一起讀書學習,在家里營造一個良好的讀書氛圍。
教師在學校和同學相處過程中,能夠發現學生感興趣的方面,可以多給學生推薦這些方面的書籍,讓學生伴隨興趣一起閱讀,這樣才能學到更多,高效地將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相結合。比如,在小學階段,他們總喜歡看一些對學習沒有多大益處的書,如《老夫子》《查理九世》《蠟筆小新》,這些書雖然能給學生帶來一時的歡笑和放松,但對他們的語文學習卻沒有多大益處,很多時候都是看完了就過了。因此學校要多呼吁學生看一些經典有用的書,適合小學階段的書,如高爾基的《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和《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海底兩萬里》《安徒生童話》等等,這些經典著作不僅能開拓學生的視野,讓學生學到許多課外知識,也能鍛煉學生的閱讀能力。同時,教師要教學生如何將經過課外閱讀學到的知識運用在語文的課內閱讀上。家長在家里幫助孩子閱讀課外書,向孩子解釋難懂的句段、生僻字,和孩子一起學習、共同進步,幫助學生完成作業的同時增加課外閱讀的量,培養興趣,增強語文素養。
四、結束語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課外書對小學生的學習是至關重要的。課外閱讀對小學生的語文學習大有益處,有目的地去閱讀,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加快閱讀速度,培養寫作思維,閱讀的同時也可以做好讀書筆記,方便用在以后的寫作上,這樣一來,書讀得多了在平時的語文學習中自然也會順手很多,學生的語文成績也會逐漸提高,家長就不用擔心孩子學起語文來很吃力,對于其他科目成績薄弱的學生就可以適當將時間花在薄弱科目上。通過幫助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培養喜歡讀課外書的習慣,增強這方面的興趣,使學生的閱讀方法是正確的,閱讀速度是高效率的,將課外書中所學到的知識與語文課內閱讀相結合,從多方面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在閱讀中讓學生在學校、家庭中健康成長,儲備一定的知識基礎,有效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熱愛語文學習。通過閱讀課外書籍,讓小學生真正會讀書,有所付出,有所收獲。
參考文獻:
[1]蔡妙琴.立足課內銜接課外——探尋小學語文課內閱讀有效銜接的途徑[J].小學時代,2020(4):74-75.
[2]董曉翠.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有效銜接的策略分析[J].教育觀察,2019,8(42):117-118
[3]鄭清梅.淺談鄉村小學語文課內與課外閱讀的有效銜接[J].亞太教育,2019(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