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旭東
【摘要】小學是義務教育的基本階段,小學數學基礎知識的奠定尤其重要。目前小學生還處在形象思維模式,而數學知識具有較強的抽象性,為了更好地將抽象知識形象化,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和積極性,小學數學老師可以運用情景教學法。情景教學法將知識簡單化、形象化,符合小學生的學習特點,有助于小學生的理解并吸收。
【關鍵詞】情景教學? 小學數學? 教學效率
【中圖分類號】G623.5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27-0005-02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新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思維不斷完善,情景教學法就是小學數學教學推出中一種全新的教學方法。小學階段,學生身心尚未發育成熟,學生好奇心強,思維活躍,在有限的40分鐘課堂教學中,很難將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結合起來,傳統枯燥的教學方式無法實現有效學習。運用情景教學法,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增強課堂趣味性,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從而提升教學質量。
一、創建生活情景
數學知識本身就是對生活現象運用邏輯思維進行抽象總結的知識體系,在小學教學教學中,老師要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轉換成學生更容易理解的生活情境,這要求老師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設計,要充分考慮到小學生的生活實際,選取與小學生生活情境相接近的內容,這樣可以在學生本身具有的認知水平基礎上開展教學,從而提高教學質量。情景教學法是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建構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直觀、具體的教學情境學習數學知識,讓學生在思維和情感上產生共鳴,調動學生的熱情和積極性。學習數學知識的目的不是只為了學生的成績,而是將所學的知識和數學原理運用到現實生活中,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數學教材中的知識大多數都是從生活中提煉出來的,數學來源于生活并且最終服務于生活。因此,在數學教學中老師創建生活情景,將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相關聯,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實體化,使小學生感到熟悉感、親切感,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體會到數學的樂趣和價值,同時也提升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應用能力。例如在講解“加減運算”這節知識點的時候,數學老師不用直接告訴學生幾加幾等于幾,幾減幾等于幾,這樣難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數學老師為學生創建生活情景,一半學生當老板,一半學生當客戶,老師把商品(筆、本子、尺子、橡皮等等教室已有的工具)的價格規定好,老板提供商品,客戶自由選擇購買的東西,自己體會計算的樂趣和價值,老師在旁觀察,發現問題及時糾正,這也是讓數學知識貼近于生活的一種,引導學生將自己所學的數學加減運算應用到真實的生活購物中。小學生年齡尚小,生活閱歷少,老師在創設生活情景時要結合學生實際生活經驗和常識,將學生帶入情境中,讓學生全身心投入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在生活情景活動中,學生的計算能力得到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二、引入問題情景
傳統的教學以老師為主體,老師授業解惑,過度關注老師的“教”,學生的“學”,沒有關注學生也是個體,缺少老師和學生的互動和交流。在新課改下,更注重以學生為主體,老師作為引導者的身份,充分發揮學生的發散思維。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就是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老師在教學中引入問題情境就非常有必要,結合教學內容,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創設問題情境,帶領學生用自己已知的知識探究未知的內容,激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對未知領域的熱情和興趣,達到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率的目的。小學生是以形象思維為主要思維形式,對形象情景化的問題會用心觀察,認真思考,比如在學習“軸對稱”時,老師給學生創建一個有趣的問題:“同學們,你們在生活中看到的有哪些軸對稱的圖形?”這時學生就要發散自己思維,思考在生活中遇到的軸對稱圖形,如窗戶、蝴蝶、字母W等等,當學生回答自己想到的軸對稱圖形時,老師要及時表揚他們的回答,提高學生的自我認可以及被認可的喜悅感。再如教學“分數加法和減法”,運用電腦演示,魔術師表演,引導學生進行認真觀察,圖中每個數字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并找出變化規律。即,8塊餅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是多少?若得到一份,再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是多少?……當得到一塊時?問,如果按這個規律繼續往下分,應該怎么分?每份是多少呢?這樣運用現代教學手段,創設問題情境,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熱情。因此,為了有效激發學生的思考積極性和主動性,老師一定要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愉悅的氛圍,老師提出的問題情景要具有趣味性,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使課堂教學變得豐富精彩。
三、營造游戲情景
小學低年級的學生的心理特點是好奇、好動、好強,注意力不穩定,對感興趣的事物就集中注意力去完成,對不感興趣的就心不在焉。在數學教學中就要抓住學生的這一特點,而游戲正好順應兒童的這一心理特征,寓教于樂,在玩中學習,在學習中玩,建立良好師生關系,讓學生了樂于學習。比如在復習“加減法”時,老師根據教學內容設計一個找朋友的游戲,在班里選出十名學生,其中五名學生拿有算式的卡片,另外五名學生拿著算式結果的卡片。游戲規則是拿著算式卡片的學生要以最快速度找到對應結果的卡片學生,速度最快的獲勝。拿著算式卡片的學生大聲喊出自己卡片上的算式,問:“誰是我的朋友?”這時拿著結果卡片的學生以最快的速度打出“我是你的朋友”。通過創設游戲情境,將原本枯燥的數學知識變的有趣,在游戲中不僅能夠鍛煉學生的計算能力,還能學生體會到學習的快樂。再例如,在學習小學數學“千克與克”的知識時,老師在課堂上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讓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地參與其中,小組之間進行競賽。每個小組分發一支鋼筆、一個文具盒、一本數學書,每個小組談論交流,對每個物體進行估算重量,并填寫表格。老師接下來用準備好的秤帶領大家進行測量記錄,最后公布那個小組估算的數據最準確,給予勝利的小組一定獎勵。通過游戲鍛煉學生的觀察力和估算意識,在課堂學習中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意識,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營造游戲情景,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激發學生觀察生活中數學知識的意識。
四、基于多媒體情景
傳統的數學課堂完全基于老師枯燥的教學方式,學生在課堂上無法體驗知識的用處,對于學習一直處于被動接受狀態,教學效果自然不能令人滿意。隨著科學技術和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目前教學方法有了很多創新。利用多媒體技術打造更直觀的、更有效的教學內容,把數學知識結合多媒體技術,將抽象、枯燥的數學知識以直觀的視頻或圖片方式呈現,讓教學內容生動、形象、直觀且生動,有效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引起學生的學習動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共同參與教學活動,讓學生體驗數學知識的魅力。例如小學生喜歡的各種動畫片,數學老師可以在教學中適當引入動畫片進行教學,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完成課堂教學內容的學習。如學習“100以內加法與減法”的相關知識時,老師可以給學生展示一段《喜洋洋與灰太狼》動畫中灰太狼去羊村抓羊的片段,然后告訴學生:“原本有36只小羊在青青草原上吃草,灰太狼來了,從青青草原上抓走了8只小羊回狼堡了,現在青青草原上還有多少只羊?”這種利用動畫片情節進行數學教學,能夠激發學生的注意力,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課堂積極性。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加深學生對重難點的理解,從而達到高效的數學教學質量。
五、基于故事情景
對目前教學而言,情景教學法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應用的效果并不好。一方面是老師受傳統應試教育的長期影響,對新課改背景下的情景教學法不太熟悉。因此,情景教學法在教學中并不常見。另一方面,情境教學法的還缺乏系統性,在整個小學數學以及整個小學教育中的推廣和普及不夠全面,以致于造成現在的尷尬局面。為了更好完善情景教學法的系統體系,老師們需要嘗試新的教學方式,基于故事情景實現數學教學效率的提升。故事因為有趣,充滿想象力,小學生普遍喜歡聽故事,在數學教學中,老師抓住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創設故事情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導入趣味性教學故事,使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如在學習“認識圖形”這一內容時,為了加強學生對新知識點的鞏固,老師可以利用多媒體顯示屏對學生進行展示圖片,讓學生在老師展示的圖片中找出正方形、平行四邊形、梯形、菱形等形狀。學生根據老師的要求找出下個對應的形狀。見此情景,老師給每一位學生分發了一套小棒,讓學生用小棒拼出自己喜歡的形狀,并認識每個圖形的基本特征。有的學生拼平行四邊形,有的學生拼三角形,還有學生想拼更大的圖形,看見自己材料不夠,準備動手搶同學的材料。見此情景,老師急忙制止了這名學生的行為,并為學生講述了一個小故事:小老虎十分霸道,總是到處欺負其他小動物,終于有一天其他小動物聯合起來孤立小老虎,最后小老虎只好離開了家,到其他地方生活。這個故事目的是教導其學生要關心同學,要尊重他人的意愿,借東西的時候要有禮貌。受到了老師的批評后,學生停止了自己的錯誤行為并對自己的行為道歉。在本次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用講故事的形式替代了批評教育,不但維護了學生的自尊心,還規范了學生的行為習慣,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這個過程中滲透了一定的德育教育,不僅對數學越來越感興趣,而且還形成嚴謹的學習態度和孜孜不倦的求知精神。
綜上所述,情境教學法是營造一種輕松地教學氛圍,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多種情境教學為載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情景教學法實際教學中,老師需注意的是結合小學生生活實際,調動學生積極性,才能不斷提升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秦云峰.基于情境教學在小學數學中的實踐分析[C].2020年中小學素質教育創新研究大會論文集. 2020.
[2]陳雁燕.基于情境教學的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 2020(2):2.
[3]張峻.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情景教學方法的應用策略[J].教育界:綜合教育,2019(11):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