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小梅
【摘要】近些年來,“核心素養”逐漸成為受到教育界廣泛關注的重要話題。尤其是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更是成為了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必要舉措。而數學作為一門至關重要的基礎性學科,無疑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途徑。為此,筆者搜集整理了相關的文獻資料,并著眼于教學實踐展開了研究。而本文將依據研究過程中產生的認識,具體闡述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關鍵詞】小學數學? 核心素養?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5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27-0104-02
當前,我國正處于社會發展快速轉型的關鍵時期。在這一社會背景下,對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其中一個十分突出的表現,就是更加關注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毋庸置疑,教育是人才培養的重要渠道。隨著社會發展對人才培養要求的不斷提高,教育活動必然也需要進行相應的調整。從實際情況來看,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存在一些比較突出的缺陷。而這些問題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及時轉變教育理念,將教學重點轉移到發展學生核心素養上來。同時,還需要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認知特點設計具體的教學策略。這樣一來,有利于逐步達到最優化的教學效果,從而循序漸進地促進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發展。
一、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興趣是學生主動探究某種事物的重要驅動力。無論基于何種目標的教學活動,都需要以激發學生學習熱情作為前提條件。尤其是在小學階段,學生的注意力容易被分散,所以更需要使其產生比較濃厚的學習熱情。為了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一方面要使教學內容基于學生的認知起點,另一方面要增強教學內容的趣味性。唯有如此,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其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當中,從而為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以“十幾減9”為例,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最主要的教學目標就是引導學生掌握20以內退位減法的算理并正確進行口算。從實際情況來看,對于小學生來說,計算知識是比較抽象和枯燥的,所以容易引起學生的抵觸心理。因此,我在教學中沒有直接引導學生學習計算知識,而是利用一個生活場景創設了教學情境。我對學生說:“昨天下午我到學校旁邊的商店買東西,看到有兩個學生在一起挑選文具。我在后面排隊結賬的時候,看到他們兩個都買了9元的商品,一個學生拿出了17元,另一個學生拿出了15元,那么結完帳之后,誰剩下的錢更多呢?”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學生都知道當購買的商品價格相同時,誰帶來的錢多誰剩下的錢就更多。然后,我繼續讓學生思考如何利用數學知識解決這個問題。經過一定的分析,很多學生都想到了可以利用減法知識。用帶來的錢減去花掉的錢,再比較剩下的錢就可以。但是,在列算式的時候,學生發現利用之前所學的減法知識不知道怎么列算式。而針對學生產生的疑惑,我順勢引導他們學習了本節課的內容。最終,利用這種方式,不但構建了教學內容和學生生活經驗之間的聯系,而且激發了學生的認知沖突,從而使其產生了求知欲望。
二、引導學生獨立思考
引導學生獨立思考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方式。此外,獨立思考的學習方式,能夠充分發揮出學生的能動性,從而鞏固學生的主體地位。而為了避免學生的獨立思考出現混亂,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設計一些啟發性的問題,構造牽引性的問題情境。以問題為載體,可以使學生的獨立思考更加有的放矢,從而幫助學生取得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需要指出的是,在核心素養發展的視角下,引導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并非是指設計“問題串”。教師應該明白,問題的提出要遵循適度原則,以此來給學生留出更加充足的思考空間。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的問題思考達到理想的效果。以“梯形的面積”為例,從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視角來看,教師應避免直接告訴學生梯形的面積公式,而是需要引導學生經歷梯形面積公式推導的過程。于是,我組織學生進行了自主性的知識探究活動。同時,結合本節課的探究主題,我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根據我們之前有所接觸的圖形轉化方法,可以怎樣將梯形轉化為我們之前學習過的平面圖形呢?你可以想到多少種方法呢?接著,學生對問題進行了思考,并結合自己的理解進行了動手操作。根據這個問題提供的思路,每個學生都想到了多種圖形轉化方法。之后,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展開了交流討論。通過對比,學生找出了圖形轉化的最優方案,并以此為基礎逐步歸納出了梯形的面積公式。通過這一過程,不但使學生的能動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而且使學生在交流中擴大了認識。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鍛煉了學生的數學抽象能力。由此可見,在小學數學課程中,利用問題啟發學生思考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
三、融入數學思想方法
毋庸置疑,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經歷一個系統性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除了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之外,還需要使學生掌握一種系統性的數學學習方法。基于此,在教學中融入數學思想的重要性逐漸突顯出來。簡單來說,數學思想是指客觀世界中的數量關系、空間形式等數學表征反映到人們的意識當中,并經過一定的思維活動而形成的結果。是人們將數學理論抽象概括之后形成的最本質的認識。也就是說,數學思想可以視為數學的精髓。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師中,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利用數學思想分析數學問題。這樣一來,有利于大幅促進學生數學能力的提高。
通常來講,教學內容中體現的數學思想是不同的,所以教師需要教學內容進行準確的分析,以此來提煉其中蘊含的數學思想方法。以“植樹問題”為例,在這個問題的解決中,主要涉及到了“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顧名思義,數形結合主要強調了數與形之間是存在聯系的,并且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實現相互轉化。在植樹問題的解決中,相對于引導學生直接根據問題中的數量關系進行公式的總結,圖示法無疑是一種更加有效的方法。利用圖示的方法,可以用線表示植樹的線路,用線上的點表示種植的樹木,這樣就可以將植樹問題轉化為一條封閉或者非封閉的線上的點數與相鄰兩點之間的線的段數間的關系問題。利用這種方式,可以實現數量與圖形的有機結合。相對于單一的數量運算,這種“以形助數”的方式可以使數學問題變得更加直觀。之后,針對這個問題中的線及線上的點,還可以利用數量關系進行解讀,以此來把握數學問題的特征。這樣一來,可以使學生逐步歸納出具體的植樹公式。從實際的教學效果來看,數形結合思想不但可以用于解決這個問題,而且在今后的學習中具有十分廣泛的應用價值。
四、注重思維能力培養
從本質來講,數學學習就是一種思維探究活動。而數學核心素養的發展,必然也是建立在學生思維能力提高這一基礎之上的。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需要充分重視思維訓練,將培養學生思維能力作為最重要的教學任務之一。從數學學科的特征來看,數學思維最鮮明的特點就是發散性。基于這一特點,教師可以嘗試引導學生進行變式訓練。利用這種方法,可以使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數學問題,從而使學生的思維得到發散,避免使學生形成思維定勢。
變式訓練的組織方法是多樣化的,比如在引導學生進行一題多變的訓練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現在需要緊急生產一批零件,如果甲獨自生產要用12小時,乙獨自生產要用10小時,丙獨自生產需要15小時,若這三個人一起生產要用多長時間呢?針對這個問題,我設計了以下變式問題:(1)甲在獨自生產的過程中,每小時生產的零件占零件總數的幾分之幾呢?乙和丙呢?(2)如果甲和乙一起生產,要用多長時間完成工作呢?(3)如果甲獨自生產3小時之后,剩下的工作由乙和丙一起完成,那么一共需要多長時間呢?(4)如果甲和乙先一起工作2小時,然后丙再獨自生產8小時,那么能否完成這項工作呢?通過對變式問題的思考,不但可以有效鍛煉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能力,而且能夠使學生更加準確地掌握這類數學問題的結構與解決方法。總之,在核心素養指導下的小學數學教學中,組織變式訓練是一種至關重要的教學策略。
五、加強數學知識應用
核心素養是指一種能夠適應終身發展與社會發展的品質。不難發現,核心素養發展所指向的是社會生活。在數學課程中,很多數學知識都具有明顯的生活背景,而現實生活中也蘊含著極為豐富的數學知識。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一些簡單的課外實踐,從而在知識的應用中強化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以“扇形統計圖”為例,通過課內知識的學習,學生了解了扇形統計圖的繪制方法和應用價值。因此,完成課堂教學之后,我給學生布置了一個簡單的家庭實踐任務。在這次任務中,學生需要詢問家長自己家當天的總支出以及在衣、食、住、行等領域的具體消費。之后,要根據得到的數據繪制扇形統計圖。最終,利用這種方式,進一步促進了學生的知識內化。同時,通過對本節課知識的應用,有效鍛煉了學生的數據收集與整理能力,而這種能力無疑是數學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
綜上,在新時期的小學數學課程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逐漸成為最重要的教學任務之一。因此,教師應該準確把握核心素養的內涵與要求,并依據教學內容設計合計調整教學策略。唯有如此,才能為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發展提供堅實的保障。
參考文獻:
[1]陳群英.培養核心素養,構建優質小學數學教學[J].學周刊,2020(3):103.
[2]鐘圓.淺談核心素養下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20(1):168.
[3]張劍.小學數學核心素養內涵及培育策略探析[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20(1):160.
[4]馮國強.核心素養下小學數學探究教學思考[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20(1):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