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珊珊
【摘要】英語學科屬于語言類學科,其目的是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口語交流能力。但是在農村初中英語教育中由于受到環境的影響,加上學習耗時較長、難度大等因素,導致學生對英語學習的積極性遞減,出現了學困生情況。要想改變英語學困生現狀,應針對學生的教學問題進行深度研究,并運用針對性的解決方案,幫助學生突破學習困境,提升英語學習成效,本文專門針對農村初中英語教學中如何轉化學困生進行研究,以供各界同仁參考。
【關鍵詞】農村? 初中英語? 轉化? 學困生
【中圖分類號】G633.4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28-0054-02
初中階段各項學習都處于緊張狀態,英語教學也提升了難度,大部分的學生在此階段學習成績都會出現較大的變動。英語知識對口語交流有十分高的要求,但是受到農村環境的影響,無法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語言交流環境,因此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常常出現力不從心的情況,導致學習成效不高,因此教師應針對學生面臨的困境研究有效的解決辦法,提升學生的自信心,積極面對英語學習。
一、農村初中英語教學中學困生形成的因素
(一)小學與初中英語教材脫節
在英語學習過程中,每個學段都有自己的學習任務,小學英語教育中三年級才開始學習英語,有些學生在小學結束后才掌握該時段的英語知識,在小學英語知識基礎沒有打好的情況下,學生在學習初中英語時更是難上加難,由于小學英語教學與初中英語教學無法有效銜接,造成學生英語學習困難,為初中英語教師教學帶來了極大的挑戰。在教育中常會出現學生在初期接觸英語知識時對英語十分感興趣,但是由于初中英語內容過難,會導致學生漸漸對英語學習失去興趣。如果在學習中能夠讓學生領會成功的喜悅,就能提升學生的學習動力,進而主動進行學習。但是在初中英語課程中,常常一節課的時間要學習四十多個生詞,在短短的課時中巨大的學習任務讓學生難以提起學習興趣,喪失了學習的動力。在學習中學生十分渴望成功,但是面對巨大的學習任務,讓學生感受到了絕望,因此造成學生對學習產生了抗拒心理。這樣的學習無法帶給學生成功的喜悅,只有挫敗感。教材不能銜接,導致教育內容大幅度增加,讓學生無法提升學習興趣,導致學習困難。
(二)缺乏學習毅力,無法面臨挫折
在英語教育中大部分學困生憑借興趣聽課,遇到感興趣的知識會認真聽,而面對發音講解、單詞背誦等環節無法提升興趣就索性不聽,對于課程中講解的知識內容不能有效掌握,在課后又沒有進行復習,在不斷的學習中,學生落下的知識越來越多,最終在學習中一片茫然,對英語學習產生了厭倦與恐懼。大部分的學困生都存在課上不認真記、課后不復習、作業不認真完成的情況,在不認真的學習環境中,對學習充滿了應付心理,在考核中也經常出現抄襲等情況,長此以往的發展導致學習困難,成績難以提升。在英語學習中背單詞是最常見的學習環節,但是也是學生最薄弱的部分,只有幫助提升學生英語單詞背誦速度,才能提升英語學習效率。但是在初中英語教育中,大部分教師還在運用傳統死記硬背的方式開展英語教學,這樣的教育方式沒有發揮學生教育主體的地位,導致學生在被動的環境中學習,最終難以提升學生英語成績,造成學生英語學習困難。
(三)教師英語能力不足,導致學生英語學習困難
在英語學習中教師的教育水平,與學生的成績好壞有直接關系。受到環境與文化差異的影響,教師教學水平也參差不齊,學生英語學習本就困難重重,再加上教師能力不足,導致學生的英語學習過程更加雪上加霜。在英語教育中運用科學的教育方式,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英語成績。但是由于英語教師口語能力不足,無法在課程中創設情境教學,同時也沒有結合學生的差異進行針對性調整教學方案,在單一的英語教育中,無法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英語屬于語言類學科,其中的聽、說、讀、寫是重點,教師并未對學生聽、說、讀、寫進行培養,只是一味地死記硬背,不采用多樣化的方式開展課程,只會讓課程開展更加困難。
二、農村初中英語教學中轉化學困生的方法
(一)精準定位學生學習困境,進行因材施教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要想解決學困生問題,應分析產生此類情況的關鍵性因素,然后再制定解決方案。在當前農村初中英語教育中出現英語學習困難的因素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首先,英語學習方式不正確,大部分學生在詞匯及語法學習中會采用死記硬背的方式,沒有對所學的英語知識進行及時的復習,導致基礎薄弱,印象不深,記不住。其次,學生學習意志不堅定。學生一旦遇到較難的知識點就會自然選擇逃避,對英語學習缺乏信心,沒有積極面對學習,無法提升英語學習成績。最后,教師教育方式采用不當,在農村教育中大部分教師仍然沿用傳統教師主導課堂的方式進行授課,完全沒有尊重學生的教育主體身份,所以沒有根據學生的特點與興趣調整教學方案,導致課程內容過于陳舊、乏味,無法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阻礙了學生的英語學習效果。因此教師要想解決學生英語學習困難的情況,應從以上方面做出改變,結合學生的喜好與學情設置針對性的教學方案,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積極地學習,同時在課程中為學生提供實踐訓練的機會,針對學生的情況調整教學方式,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提升英語教學質量。
(二)運用真誠的師愛緩解學困生的自卑心
在初中時期學生的思維與情感十分敏感,因此教師應重視對學生心理健康的關注,運用親切和藹的態度開展英語教學,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親切力,從而積極地面對學習,緩解學困生的自卑心理。但是在實際教育中卻只有少部分的教師把這個作為重點看待。其中的原因主要包括:有些學生由于自卑會自然地疏遠與教師之間的關系,或是教師對學生缺乏足夠的耐心,在課程中極少對學生體現出關懷,甚至會因為學生學習成績低而冷落學生,由于敏感情緒的緣由學生會漸漸失去學習的信心,在學習中形成挫敗感,最終失去了學習的興趣與動力,導致學生最后的英語成績一落千丈,因此教師在英語課程中應表現出更多的關心與真情,撫慰學生敏感自卑的心情,提升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建立良好的師生情感。例如教師可以觀察學困生的情況,多加關注學生的狀態,在課程中多多對學困生進行提問,運用真切的情感關注學生的心理情況,提升學生英語學習的信心與興趣。讓學生更加自信積極地面對學習,主動學習英語語法與句式,從而提升英語學習成績。
(三)尋找機會給予學生鼓勵與贊揚
在學習中教師的關懷與肯定,對學生建立自信積極的學習觀念有積極的作用。因此教師可以在課程多多贊揚學生或在課程結束后與學生多多交流。面對自尊心較強的學生教師應采用平等、溫和的語氣進行交流,即使學生的回答不正確,教師也應運用和藹的語氣予以糾正,緩解學生的膽怯心理,在面對回答積極正確的學生教師應給予肯定并配合眼神的贊許;對于學困生在課程中如果有積極舉手的情況,教師應為學生提供機會,提升學生的答題信心與勇氣,另外教師在批改作業過程中,應細心觀察學生的進步情況,對于學生有進步的地方應予以表揚,并在作業中給予評語鼓勵,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在困境中的學生,能夠攻克困難戰勝自己,在教師的鼓勵中不斷勇往直前。
(四)運用高超的教學藝術,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在學習中運用積極的態度學習遠比運用消極態度學習的效率更高。如果學生在課程中存在緊張、恐懼等情緒,就會影響學生的反應與感受,對學生的學習十分不利。所以教師應重視學生在學習中的心態,運用有趣活躍的教學方式,促進學生積極熱情地面對學習,緩解學生對學習的畏難情緒,促進學生積極快樂地學習英語知識。其實教師只要多花費心思觀察學生,并施與教學技巧就能夠有效維護學生的自尊心,提升學生對學習的信心,因此教師在教育中應施展高超的教學藝術,為學生構建自信心,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另外教師應重視自身專業能力的提升,可以通過網上學習或是組織培訓的方式,提升自身的英語水平進而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成績,緩解學習困難的問題。此外,還可以在教育中信息技術中開展英語教學,運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呈現制作好的教學課件,其中的內容可以是教材中的英語短文對話,教師可以在課程中讓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模仿視頻中的英文對話,培養學生英語交流能力,運用科學有趣的教學方式開展教學,提升學生的學習信心。
(五)制定科學的評價體系,促進學困生成長
在教育中良好的教學評價代表了教師對學生的肯定,對學生良好的開展學習十分重要。但是在初中英語教育中教師慣用的評價方式是以成績定高低,這樣的教學評價方式讓成績差的學生失去了學習的信心,阻礙了學生學習能力的進一步開發,不利于學生的學習發展。因此教師應在教育中設置針對性的評價方式,根據學生的不同認知情況設置不同的評價體系,并在學生學習產生變化時調整學生的評價級別,運用差異化評價方式,促進學生共同發展,讓學困生也能夠在學習中感受到被肯定的快樂,體會成功的喜悅,促進學困生健康成長。
三、結束語
學困生情況是大部分教育中都會存在的問題,要想有效解決學困生情況,教師應重視情感方面的付出,為學生提供關懷,感受到自身被重視,提升學生的學習信心,促進學生積極參與學習,幫助學生從學習的困境中勇敢地走出來,邁向成功。
參考文獻:
[1]王淑華.淺談初中英語學困生的成績轉化[J].教育教學論壇,2014(5):109-110.
[2]劉嘉英.怎樣在初中英語教學中進行學困生的轉化[J].青春歲月,2012(24):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