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新課改的逐漸深入,多媒體設備的熟練運用,當前授課手段、授課方式都發生了較大的改變。本文主要對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運用進行分析,針對當前教學背景,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淺談小組合作教學的運用方式,以不斷提升初中英語教學手段與質量。
【關鍵詞】小組合作? 初中英語? 教學研究? 應用
【中圖分類號】G633.4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26-0083-02
英語的學習在學生未來有著很大的幫助,尤其在初中階段正是扎實學生基礎的關鍵時期。在教學中,教師要轉變傳統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手段,培養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而小組合作教學的方式具有突出優勢,發揮重要作用,可以在教學實踐中深入研究,不斷提升教學質量。
一、小組合作教學模式
根據學生人數、性格特點、學習能力、接受能力等多方面的因素,將學生分成小組,并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對知識進行探討與分析。該種學習模式與傳統學習模式存在較大的區別,更能夠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探索能力,對所學知識有深度的理解與認知,更加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共同對教師布置的任務進行分析、探究,得出結論。此過程需要學生通過自己的力量來完成,而教師只扮演引導者的角色,提供幫助,但絕不給出答案。
二、合作學習的優勢
增強團隊意識。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學生的理解、接受能力各不相同,學習的結果也差異較大。采取小組合作的方式能夠讓學生之間近距離接觸,發表自己的想法與觀念,暢所欲言,激發學生學習意愿與興趣。尤其在探究中,需要學生聆聽他人的發言,需要學生共同完成任務,此時更能夠增強其團隊意識[1]。
提高心理素質。在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下,大多情況都需要學生上臺發表小組得出的結論,或發表自己的觀念與想法。在發表時,學生的自信心得到極大的提升,能夠勇敢地走向講臺發表自己獨到的見解與思考,心理素質得到明顯提升。
促進個性化發展。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需要發揮各自的優勢,共同朝向目標而努力。在這個過程中,需要積極調動自己的聰明才智來解決問題,或與他人合作完成任務。而此時,小組成員之間的相互肯定與信任,提高了學生的自豪感,集體意識,促進其個性化發展。
三、初中英語小組合作學習的應用
(一)合理分組
合理分組是小組合作的前提,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分組才能充分發揮小組合作的優勢與作用。初中學生的身心發展存在較大的差異,每個學生都有其自身的性格特點,在分組時要秉持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每組中都應當含有學優生和學困生,都要有性格開朗與性格內向的學生。以學優生帶學困生,以開朗的性格帶動內向的性格,如此才能提升小組合作的效果。教師要充分分析學生之間的差別,了解不同學生的性格特點,根據初中生身心發展規律進行分組。例如:教師根據班級學生的人數確定好小組數量,通常每組人數控制在6人左右為最佳。在分組前,深入了解學生的愛好、特長、當前發展水平、知識吸收能力,在以上因素基礎上,結合小組分配的原則進行分組。這樣,才能夠保證小組內成員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提高學習質量。
當然,教師也要充分尊重學生自己的意愿采取自由分組原則,讓學生更能夠發揮自己的特長,更愿意分享自己的學習心得。組內成員相互幫助,共同進步。
(二)靈活運用
小組合作模式的教學方式有明顯的優勢,教師在教學過程重要靈活運用,將其貫穿在教學的每個環節,潛移默化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與探究的能力,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
在課內教學環節中,知識傳授是主要教學目標,而為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下展開學習,可利用合作教學模式展開教學活動,促進學生對知識的學習與吸收。例如:單詞的學習是初中英語教學中的重點,很多學生表示對單詞記憶有一定困難。為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師可以布置單詞記憶任務,要求小組內成員自行探討記憶方法,并分析哪種方法記憶的速度最快,最有效。在下節課中,由小組長對小組成員的學習成果進行匯報,最后全班進行交流探討,得出最有效的記憶方法。在相互促進、相互幫助、相互督促的方式下,學生高效完成了學習任務[2]。
在課外活動中,也可以充分發揮小組合作模式的優勢。傳統教學活動中,課后作業主要以背誦、做習題的方式進行。這種機械式的課后作業只能逐漸打消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難起到促進作用。為改變這種現狀,可以利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布置靈活的課后作業,利用課余時間進行探討與研究,將課內所學的知識遷移拓展至課外,以不斷提升學生對知識的吸收能力。例如:為鍛煉學生的英語聽力能力,布置看電影寫字幕的課后作業。為每組發送一段不同的電影選段,要求其利用課余時間,根據電影臺詞將字幕寫出來,并完成角色配音。利用課堂剩余時間,讓每組成員上臺展示學習成果,并對其表現進行評價,選出最優小組給予一定獎勵,以資鼓勵。
(三)分層教學
合作模式中,教師要充分認識到不同學生的差異,并將學生分成A、B、C三個等級,為每層學生擬定好學習任務與學習目標,由A層帶動B層學生完成任務,由A、B兩層學生帶動C層學生完成任務,讓每層學生都能夠體會到小組合作的意義,能夠以該種學習模式有所收獲,擴充知識網絡體系。例如:在學習詞匯時,利用小組成員之間的帶動性展開教學。布置教學任務,圍繞話題進行討論,了解關于顏色、價格等相關方面的詞匯,以及詞語的屬性。在教學過程中,將學習能力、吸收能力較好,更適應小組合作學習方式的學生分成A,將有英語基礎和學習能力的學生分成B組,將認為英語學習壓力較大且無法完成單詞記憶的學生分成C組。由于每組成員中都包含A、B、C三個等級,因此小組之間保持著同質性。在教學中,由A組學生負責完成詞匯的應用,以及組內任務的分配設計。B組學生的主要任務則是培養學習興趣,訓練語句的表達,幫助A組學生完成相關任務,輔助檢查學習結果。C組學生則主要掌握單詞的拼寫,以及詞匯在何種語境下使用,幫助組內檢查詞匯的拼寫是否存在錯誤[3]。
以該種模式展開教學,教師扮演著引導者的身份,為學生提供學習資源,包括視頻資料、照片資料、詞匯等等,構建相應的學習環境與氛圍,保證學生的學習任務分配合理,所有學生都能夠順利完成學習任務。
初中生的可塑性較強,當每位學生都有了自己的任務與目標后,其將朝著目標奮力前進,其興趣也能夠被完全激發出來,產生學習欲望,能夠自主進行學習。但在此過程中,A、B、C層內的學生需要教師及時進行調整,隨時關注學生的發展情況,學情變化,對任務、學習內容等及時加以調整。
(四)利用學生特長與愛好
小組的分配并不是一成不變的,針對不同的授課內容可以適當將組員進行調整,以順利完成不同的學習任務與內容。結合實際情況,將有著共同愛好、興趣的學生組成一組,以調動其學習氛圍,發揮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優勢。例如:在學習食物制作一課時,很多學生表示很陌生,不會制作食物,但能夠明確表示自己喜歡吃哪一類的事物。針對此,將學生按照不同地域分成川菜、粵菜、吉菜等小組,根據自己的口味選擇小組。然后,教師為每組布置學習任務,要求列舉出屬于自己菜系品類的英文菜名,挑選出一道菜查閱其制作方式,并將菜譜翻譯成英文。在探討過程中,可以使用電子產品,輔助學習。在探究過程中,每位學生都積極發言,課堂氛圍十分活躍。討論環節結束后,每組都要闡述自己組內的任務分配情況,學習成果介紹,學習方法介紹,相互學習,共同進步。最后,由教師進行總結,詢問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學到了哪些知識,對自己的學習方式是否有促進作用。
(五)評價與分析
小組合作教學模式一定要包含評價與分析環節,主要分為學生自我評價、組內評價、組間評價、師生互評幾個環節。在學生自我評價中,客觀分析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不足,以便在日后的學習中能夠改進。其次,利用組間與組內的評價,讓學生之間相互了解,客觀認識到自己的優勢與不足,并加以改正。而最重要的是師生互評環節,由教師進行總結,給出正確的前進方向,由學生發表建議,幫助教師即時調整授課方式,滿足學生需求。以此,才能夠實現小組合作教學模式的真正目標,發揮其優勢,促進英語教學質量的提升,促進學生學習情緒的提升,學習興趣的提升。
三、結論
綜上所述,初中英語教學中運用小組合作教學模式具有明顯的優勢,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自主性。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性格特點與興趣愛好進行分組,要合理布置教學任務滿足學生發展特點,要設計評價與分析環節,確保教學方向的準確性,確保教學方式符合學生的心理。
參考文獻:
[1]吳璐茜.合作共贏,誰與爭鋒——談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家長,2021(20):54-55.
[2]郭小東.合作共贏,誰與爭鋒——談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校園英語,2021(27):118-119.
[3]虞燕.ARCS動機模型在初中小組合作學習中的應用研究——以譯林版初中英語中的“Food and lifestyle”為例[J].英語畫刊(高中版),2021(14):115-116.
作者簡介:
任廣耀(1976年-),男,甘肅慶城人,漢族,中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