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嶸
【摘要】閱讀復習課一直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難題,一直存在教師講解多、學生參與少,學生練習多、復習效率低的問題。《語文課程標準》中“課程基本理念”里提到“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計都應有助于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復習? 新思路
【中圖分類號】G623.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37-0083-03
那么如何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創(chuàng)建高效的閱讀復習課堂,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下,實現閱讀中各種能力的鞏固提升呢?
通過多次研磨閱讀復習課,以及多次的碰撞和深度思考,對閱讀復習這一類的課有了新的認識和思考,認為閱讀復習課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有所變化與突破,從而構建高效的閱讀復習課堂。
一、教研之變——教材要盡用
(一)反思“老套路”
長久以來,我們在進行閱讀復習課的教研集備時,教研組往往會循規(guī)蹈矩,依據《課標》的學段目標,從課本中提煉與《課標》相對應的閱讀能力點,然后總結梳理提升此閱讀能力的一些方法,接著就搜集、篩選大量的相關練習,最后按照“方法梳理——練習鞏固”單一的模式實施課堂教學,總覺得有了方法,又有典型習題,這樣上復習課應該是萬無一失。其實,這種做法,僅僅在提煉閱讀能力點時使用了教材,表面上是尊重教材,實際上等于架空了教材,脫離了教材,沒有讓教材物盡所用,往往收不到高效的復習效果。比如在《歸納課文主要內容》復習課第一次研磨時,我們就采用了這種方式,梳理了各種文體歸納課文內容的各種方法,以及每種方法所對應的導圖,同時還搜集了多種文體多篇文章用于練習,以為教研集備已經足夠充分,應該能達到很好的復習效果,結果在課堂上實施時,發(fā)現學生不僅興趣缺失,而且歸納概括能力并沒有得到有效地提升,仍然停留在復習前的水準。究其原因,發(fā)現問題根本所在就是在教研集備時沒有利用好教材,沒有充分研究教材對復習課的引領作用。
如何充分利用教材,充分發(fā)揮教材在復習課中的作用呢?在研究中,有了新的想法和嘗試。
(二)嘗試“新路徑”
1.梳理課后題:在教研集備時,確定了本節(jié)課的閱讀復習點后,對課本中的課后題進行全面梳理,找出與本節(jié)課要復習的閱讀能力點相對應的課后題。例如在集備“歸納課文主要內容復習課”時,我們教研組的老師就對部編本六下語文教材的課后題進行了篩選,反復斟酌,找出“歸納課文主要內容”相對應的課后題。
2.確定標志詞:教研集備時,對篩選出的課后題進行進一步分析研究,找出題目中與本節(jié)課復習提升的閱讀能力點相對應的標志性詞語,其目的在于引導學生“辨題型”,思考怎樣的問法歸屬于這個閱讀能力點。例如,從屬于 “歸納課文主要內容”的課后題里總有一些這樣的詞語“寫了一件什么事”“通過哪些事例來寫……”“講了哪幾方面的內容”等。
3.總結出方法:集備時針對相關課后題,總結出方法,同時思考工具的使用(比如思維導圖、表格等)來更好地實施這些方法。仍以“歸納課文主要內容復習課”為例,我們研究與之相關的課后題時,認真思考了每道課后題的答題方法。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運用歸納方法,還要思考了實施這些方法的工具,那就是“流程圖”“氣泡圖”“樹形圖”“魚骨圖”等思維導圖。
4.篩選典型題:所謂典型題,有的是能突出的體現某一種方法的,有的是可以用多種方法的。尋找這樣典型的課后題,研究如何在復習課堂上就“點”層層深入,幫助學生查漏補缺。
5.相連課內外:教研集備時,要研究教材課后題與課外練習題之間的關聯(lián),考慮如何穿插使用,讓課后題成為抓手,輔助課外習題的優(yōu)質完成。
在教研集備中如果能針對以上五點進行全方位的思考和研磨,就能讓教材物盡所用,從而助力高效復習課的構建。
二、課堂之變——復習要悅動
(一)反思“舊模式”
往往新授課,我們都比較重視體現“悅動”的理念,重視學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而閱讀復習課,多都是采用“先講后練”“講練結合”的方式,“講”主要是教師在講,在灌輸;學生機械被動,往往“事倍功半”,收不到很好的復習效果。原因在于,不斷的講練,或讓學生乏味無趣,或讓學生疲勞抵觸,不能長久地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達不到復習課查漏補缺,螺旋提升的效果。
(二)嘗試“新設計”
為了保持學生在復習課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同時也更好地落實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我們在充分研讀教材的基礎上,閱讀復習課各個環(huán)節(jié)設計都要努力做到四個標準:
環(huán)節(jié)設計標準1.學生有興趣點。
2.有學生的提升點。
3.體現學生自主探究,自己發(fā)現問題,
生生互動解決問題的過程。
4.學生能感受到進步的喜悅,達到查漏
缺補、能力鞏固提升的目的。
為此,進行了如下環(huán)節(jié)設計:
具體解讀如下:
●課前準備階段:
1.查找課后題,標簽做記號。學生查找與本節(jié)課閱讀復習能力相對應的課后題,用小標簽貼在頁邊。這種方式不僅能讓學生在興趣中達到梳理課后題的目的,而且還能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整理資料的習慣,提升分類整理的能力。比如,學生在課前用彩色標簽,把自己所找到的課后題所在的頁數進行標記,這項活動學生有興趣且有實效。
2.完成課前測,查擺找問題。學生嘗試做教師提供的針對此閱讀點設計的閱讀訓練題。教師一定要精選文章,做到文質兼美。讓學生愛讀是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的興趣點,還要關注到利于當堂課閱讀能力點的提升。然后教師批閱,了解學生的問題所在,找出典型。例如,在執(zhí)教復習課《歸納課文主要內容》時,這一環(huán)節(jié)選擇了曹文軒的《羅圈腿的小獵狗》一文,文學大家的作品,內容生動有吸引力,學生讀來有興趣,而且歸納主要內容時,也能很好地考查學生利用已有的經驗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堂實施階段
1.交流課后題,提取標志詞。學生分享自己課前整理分類的成果,交流各自梳理的課后題,同時在教師的引導下標注題目中能體現本節(jié)課閱讀能力的標志性詞語,提高題型的辨析能力。
2.互評課前測,反思出標準。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對同學所做的課后題進行剖析,生生互動,發(fā)現其中的不足之處,從不足之處提升出“標準”,提升歸納能力。比如,“歸納課文主要內容”這一復習課,教師列舉了學生歸納主要內容的三個典型,這三個典型分別代表了“不完整”“不簡練”“不清晰”,生生互評,發(fā)現問題,從而自然地梳理出“歸納課文主要內容”的標準:完整、簡練、清晰。
3.回顧理方法,合作破難點。學生小組為單位,根據教師提供的帶有課題的彩色卡紙的提示,翻閱語文書,梳理出方法,用卡紙做記錄。在此過程中,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梳理運用,教師還可提供一些輔助的工具,比如思維導圖卡等。匯報時,學生同時交流方法,交流課后題的作答,提高回顧整理、合作探究、歸納總結的能力。如在“歸納課文主要內容”這一復習課中,教師提供了帶有課題的卡紙,卡紙背面有相應的提示,比如“方法”“主要內容”等,同時教師還提供了多個思維導圖的圖片,供孩子們選擇運用。
4.對標再練習,課內到課外。有了前一步對教材充分的整理回顧,學生此時再對照標準,對課前測文章的練習進行修改補充,進行二次作答,然后對標評價,效果會好很多,學生也能感受到自己進步的喜悅;最后再練習一篇課外文章, 再次對標,學生又一次感受自己的發(fā)展與進步,提高遷移運用能力。
以上課堂實施的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有學生的興趣點和提升點,學生都是參與的主體,學生在有效的合作探究中,不斷地交流、提升,體驗進步的喜悅,在保持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達到了復習課查漏補缺,鞏固提升的效果。閱讀復習課也可以變得有情有趣,有滋有味。
三、學生之變——反饋要科學
復習課是否有實效,關鍵看學生的發(fā)展與進步。曾經,我們對閱讀復習課的反饋是匱乏的,往往復習之后,就讓學生做大量的練習,發(fā)現錯誤就反復糾錯,很少對學生復習前后的答題情況進行科學地分析和對比,沒有深入地對閱讀復習課進行反思,閱讀復習課的水準是停滯不前的。
如何科學反饋,可以先列出學生做課前測達到標準的數據;經過復習后,再讓學生修正自己的作答,此時再列出達到標準學生的數據,比較是否比先前的數據有了明顯的提高。如此,我們就能很好地考查課堂的效果,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思路。
四、教師之變——觀念要轉變
(一)反思舊觀念
長久以來,我們教師對“復習課”的理解,往往都是學生已學知識的鞏固,并沒有新生成,應該以回顧梳理方法為主,利用教師已有的經驗,幫助學生在散亂的知識網格當中提煉出一些我們認為的重點內容。一步一步將想要讓學生掌握和提升的內容按照自己的經驗設計在了復習課的教學設計中,一直忽視了學生的感受——學生似乎整堂課一直在被動接受,而缺少了主動探索和自主發(fā)現的樂趣。
(二)嘗試觀念蛻變
發(fā)現舊觀念的弊端,打破對“復習課”理解的常規(guī)思
維,建立對“復習課”理解的新觀念:復習課更需要讓學生在快樂和興趣中自主學習、不斷探索,并品嘗到自己通過所學獲得進步的成就感。要真正以學生為課堂的主體,必須從學生的實際需求出發(fā),切實幫助學生解決真正覺得有難度的問題。且?guī)椭鷮W生解決有難度問題的方法和途徑,必須讓學生在興趣中提升,在提升中感受成功的喜悅,實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不斷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總之,教學永遠是一門無法達到完美的藝術,我們只能通過不變的創(chuàng)新、思變,才能讓我們的每一節(jié)課變得更高效。把充分研讀教材作為教學的落腳點,把鞏固知識、提升能力作為教學的關鍵點,把有趣有效的環(huán)節(jié)設計作為教學的重要點,學生才能樂于走進復習課。只有這樣,復習課才會有“新意”,才會有“驚喜”。
參考文獻:
[1]嚴承偉.創(chuàng)新教法,個性閱讀——小學語文個性閱讀教學策略探究[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19(1)
[2]鄭玉蘭.新課改背景下的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J].考試周刊. 201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