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秀秀
【摘要】小學生核心素養包括能體會,會學習,有共情能力、感悟能力,有人文素養,更有健康的體魄、高尚的思想道德等。小學英語閱讀與語文教學一樣,由于它們包含著豐富的內容,如情感、人文、政治、思想、生活哲理等,有利于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所以核心素養理念下的小學英語閱讀教學,如何實現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就成了英語教師研究的主要問題。
【關鍵詞】核心素養 ?小學英語 ?閱讀 ?學生 ?教學探析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20-0082-02
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是新時代培養全能型人才,強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教學理念。小學五年級學生,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自學能力,更有了自主學習的意識,也認識到了學習的重要性,在英語閱讀教學中加強他們的核心素養培養,既能夠全面提升學生的適應能力、抗壓力能力、學習能力,也能為建設學生的身心健康做好鋪墊。筆者借此就核心素養下小學五年級英語閱讀教學,談一些自己的思考和認識,與大家共勉:
一、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現狀與問題
(一)對詞匯教學不夠重視,學生基礎不牢
萬丈高樓平地起,沒有扎實的地基,蓋不起高樓,建不起大廈。詞匯在英語學習中,就像字詞在語文學習中一樣,是學好英語的地基。學生沒有扎實、豐富的詞匯積累以及對詞匯靈活、融會貫通的運用能力,閱讀與寫作對學生來說就是天方夜譚,無處下手,無處著落。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雖然認識到詞匯的重要性,在詞匯教學中也投入了大量的時間、精力,幫助學生打基礎。可是在閱讀教學中,教師似乎就把注意力集中在“閱讀”二字上,閱讀過程中碰到的基礎知識,如陌生的詞匯、關鍵的語法,不再關注,稍帶而過。究其原因:
一是教師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學節奏慢不下來,總想著趕時間完任務,詞匯有專門的學習時間。孰不知閱讀教學中的陌生詞匯當時不解決,放著放著就不不了了之了。這樣不但影響學生對文本的理解,也對學生隨時隨地積累詞匯的學習習慣的養成造成不利的影響。
二是教師缺乏足夠的基礎意識。每一個學生學習能力的強弱,與他們的智力是有關的,但是沒有基礎知識為他們的智慧做鋪墊,他們的智慧也像“巧夫難為無米之炊”發揮不了作用。可惜在小學五年級英語閱讀教學中,筆者發現大多數教師基礎意識不強,閱讀教學只抓整體課文,抓學生的默讀、朗讀、理解、總結、分析等,對于學生詞匯漠不關心。這看似抓大放小,實則是從根本上動搖了核心素養下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目的
(二)閱讀材料解讀不夠深入,學生的情感浮于表面
事實證明不管是語文閱讀還是英語閱讀,要想讓學生走進去,理解、體會,感受其中的情感,吸取其中的人生哲學,增強學生的核心素養,淺嘗輒止的閱讀是難以實現的,一定要教師深入挖掘閱讀資料背后的東西,如寫作背景、作者的寫作目的、中西方文化的差別等。我們知道五年級的小學生真正學習英語也就兩三年的時間,他們的基礎有限,能力有限,對于閱讀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融入一些相關資料、圖片、視頻、音樂,再結合自己對閱讀內容的理解給學生深入解讀,學生對于文本的閱讀也就停在表面上。比如,“Friday, October 20”片段的閱讀中,如果教師只是領讀,讓學生自主閱讀,不深入講解,學生就走不進內容,理解不了其主旨,掌握不了關鍵的信息,對于閱讀后的按原文意思填空,回答問題、給句子排序、判斷句子正誤等,沒有辦法完成。顯然,這樣的閱讀既不能幫助學生積累基礎知識,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也不能豐富學生的思想與情感,增強他們的體驗感,提升他們的共情能力,從而讓閱讀教學難以實現預期的效果,對于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更是沒有著力,無從談起。
(三)課內外閱讀沒有結合起來,內容不夠豐富
教材知識只是滿足學生基本的學習需求,長期局限于教材,會使學生對英語閱讀學習失去興趣。對內容麻木,對教學過程的參與缺少熱情,無法實現小學英語閱讀教學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與提升。盡管大多數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或許早已發現了這個問題,可是沒有引起重視,沒有把課內外閱讀結合起來,促進英語教學。
首先,作為英語教師要在教學中結合新時代核心素養的教學要求,給學生推薦一些課外讀物,但對于過程沒有進行陪伴、關注、督促、指導,使學生對著一堆不同版本的閱讀資料、英語繪本,不知道怎么讀才有作用。他們東翻翻、西翻翻,忙忙碌碌,形式存在,可是閱讀是無效的。
其次,課內外沒有緊密結合,使閱讀教學不夠豐富。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有很多內容是適合把課外的延伸資料引進課堂來豐富教學內容的。比如,在“What?蒺s he like?”教學時,教師給學生講解了課文、詞匯,為了豐富內容教師可以為學生找一些相關的課外小作文,讓學生進行閱讀,讓學生理解課文中的情感,掌握這種課文的寫作方法,為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奠定基礎。可遺憾的是,教師在具體的教學中,不延伸,不拓展,淺淺地講講文本就算完成了教學任務,使教閱讀教學陷入低效,學生的英語素養也得不到相應的提升。
二、小學英語閱讀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教學策略
(一)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增強學生的體驗感
小學五年級學生雖然已進行了一些重要的基礎性學習,但是他們畢竟年齡還小,玩心還比較重,對于學習還沒有足夠的、正確的認識,在學習中偶爾的思想渙散,望東看西,與同學說話或者玩玩具都是再所難免的。對于小學生的這種天性,教師在閱讀教學中不能強制性的打壓,要結合引導,要努力為學生營造輕松的課堂學習氛圍,讓學生放下玩心,融入輕松的學習中。因此,教師首先要做到,不打壓學生的天性,不要用嚴肅的教學模式來上課。其次,教師在解讀閱讀內容時,要有意識地帶一些簡單的句型,要時時注意用漢語補充,讓學生聽得懂內容,理解內容,學生才能進入內容,感受情感。最后,教師關注每一個學生,讓每一個學生感覺到教師的關注,從而能更加專注于學習,形成課堂上的良性循環等。只要教師能關注小學生的心理和天性,在英語閱讀課堂上,注意營造氣氛,使課堂變得活躍、輕松,學生一定會慢慢喜歡上英語閱讀,進而對英語這門學科產生興趣,為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奠定基礎。
(二)運用信息化的教學技術,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以往不管小學英語課堂,還是語文、數學課堂等,輔助教師教學的除了一張黑板、一支粉筆、一本教材,就只剩下語言的講解了。有些知識,如課文朗讀或者詞匯的聽寫和講解可以運用講授的方式讓學生理解,并掌握其音、其意等,但是有些內容,如閱讀資料中的情感,句子中描述的場景等,教師就很難用語言描述清楚,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之感,在一定程度上就會影響到課堂教學效率。而隨著時代的發展,信息技術不斷革新,在小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電子白板、投影儀、微課等,在豐富教學方式,讓學生更靈活地學習內容,掌握知識,培養學生興趣的同時,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升教學效率。比如,在講“My ?family”時,為了讓學生會說、能懂“Who’s that…?He’s/She’s my…”,能認讀“This is my…”,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就在簡單的講解后,運用多媒體動畫或者圖片給學生更多、更恰當的語言環境,讓學生更準確地掌握課文內容,重點句型。如此,不但可以借助多媒體集色彩、聲音、圖畫、視頻等于一體的呈現方式,激發學生興趣和學習的欲望,還能真正實現英語閱讀教學的目的,提升學生核心素養,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三)夯實學生基礎,增強學生閱讀學習的信心
對于小學生來說,成功的體驗是增強他們學習的信心,培養他們學習興趣的關鍵。作為教師我們要結合小學生這種心理需求,從夯實學生的基礎知識入手,讓學生從點滴中體驗成功,增強其學習信心,進而培養其閱讀興趣。首先,在單詞教學中,教師雖然不能給學生過多的任務,但一定要采取一些有趣的方法,讓學生牢記當天在閱讀中積累的詞匯。比如,在課堂上拼寫、聽寫,檢查錯誤,降低錯誤,就能逐漸提高學生的信心。其次,對于一些常用的句型,不但要讓學生能懂、會用,還要讓學生能默寫下來。因為句型也是常用的基礎知識。最后,要有計劃地給學生制定復習的計劃,比如,一天幾牢記10個或者5個詞匯,閱讀幾頁或幾篇英語課外讀物,熟練掌握三四個句子等。這些不但能不斷幫助學生積累基礎知識,還能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增強學生學好英語信心,讓學生體驗成功,產生學習興趣和熱情,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促進英語教學,實現核心素養下的英語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三、結語
總之,在課程教學中通過一些手段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理解能力,使學生的身心健康得以養成與提升,增加學生的共情能力、感悟能力,提升學生思想道德水平,是新時代核心素養要實現的教育教學目的。教師在教學中通過閱讀內容中的故事情感、人文情懷、愛國思想等,是提升學生的英語素養,也是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途徑,更是新時代每位英語教師追求的教育教學目的,對實現課程教學質量的提升有深遠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張鳳.淺談核心素養背景下的小學英語閱讀教學[J].新課程導學:下旬刊,2018(10):97-97.
[2]何冬嫻.核心素養背景下的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策略探析[J].新一代:理論版,2021(8):175-175.
[3]吳燕蔓.基于英語繪本與分級讀物的小學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培養[J].教學與管理(理論版),2018(6).8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