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智瑩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育人是新時代提高高等職業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有效途徑,并在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但其仍在經費投入、教師隊伍建設和實踐育人形式等方面存在問題,因此必須從轉變教育理念、重視實踐育人,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整體素質,豐富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等方面入手,推動新時代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育人工作不斷向前發展。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 實踐育人? 問題和對策
【基金項目】本文系江蘇衛生健康職業學院校級科研項目(項目編號:JKD201907)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7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35-0048-02
中共中央、國務院在早在2004年就已經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其中強調了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式,而在大學階段的思想政治教育環節中,社會實踐是其中必可不少的重要環節,對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有著重要作用。高等職業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一個重要分支,肩負著為國家、社會和人民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歷史使命。鑒于此,本文將針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育人問題進行思考分析,并提出幾點對策。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育人的內涵
實踐性是社會生活的本質特性。凡是把理論誘入神秘主義的神秘東西,都能在人的實踐中以及對這種實踐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決[1]。馬克思主義實踐觀作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觀點,一個非常典型的運用,就體現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育人環節。如果說高等學校是一個小型的社會,那么,高校的教育則是需要全體教師和學生來共同參與的一種特殊的社會實踐活動。思想政治教育具備明顯的實踐屬性,兩者可以進行有效的結合,增強生命力和吸引力。思想政治教育者應開展形式多樣、多姿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吸引受教育者對活動的興趣,進而參與進來,在活動中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在改造客觀世界的過程中不斷同步地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2]。
二、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育人存在問題
(一)對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育人的重視程度不足,缺乏經費保障
高等職業學校以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為目標,主要以傳授學科專業知識和培養職業技能為主。高職學校一般都非常重視對于專業學科的建設,往往對其投入較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支持,使得專業學科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往往重視不足、理解不夠深入準確,部分高職院校開展思政教育實踐教學,更多的是為了響應國家思政教學改革的要求,而非從育人目標出發,思維也較為局限和固化,認為實踐育人僅指實踐教學、實習或社會實踐。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重理論、輕實踐”觀念依然大量存在,理論講授占據課堂大部分時間,而學生受到教師影響,主觀認為思政實踐不重要,往往在課堂實踐教學環節中應付了事。再有,思想政治教育缺乏經費保障,限制了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探索和研究,更限制了思想政治實踐教學的開展。沒有經費的支撐,師生就很難走出課堂,走進社會。
(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隊伍存在人數不足、缺乏經驗等問題
列寧曾經指出:“在任何學校里,最重要的是課程的思想政治方向。這完全由教學人員來決定”[3]。然而,現狀是高職院校普遍存在缺乏高水平的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的指導教師。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學校內部能夠參與到實踐活動的指導教師人數還遠遠不足。高職院校在高等教育中已經高于一半的比例,但教師隊伍的擴充遠遠沒能跟上高職教育事業的發展,師生比例嚴重失調,從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員隊伍則更是捉襟見肘。二是教師缺乏實踐經驗。一支專業的思政教育工作者隊伍是開展好思政教育實踐育人工作的前提。部分高職院校思政教育工作隊伍主要由青年教師組成,往往是高校畢業后直接參加工作,缺少社會實踐經驗,而且工作后又鮮少有機會外出參加學術交流、實地考察、進修學習等,教師自身的能力提升不夠及時,從而對實踐活動的規劃和安排缺乏整體性和有效性。實踐活動因缺乏針對性的指導,育人效果也難以達到滿意的效果。
(三)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育人形式不豐富、效果不明顯
中共中央、國務院在2017年下發了《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其中特別指出要推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化,要充分運用大學生喜歡的表達方式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強化社會實踐育人,提高實踐教學比重[4]。當前,高職院校在有序開展思政課理論教學的同時,增加實踐育人環節或內容,對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和成長成才起到重要作用。但總體來說,高職院校思政課實踐育人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體現在:一方面,思想政治實踐育人形式單一。還有許多的教師運用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思想政治實踐育人的教育活動,實踐育人活動局限在諸如社會調查、社會參觀等社會實踐活動中,學生對此興趣不大。另一方面,思想政治實踐育人效果不明顯。部分高職院校關注就業狀況考核,而不關心人才質量的培養;注重傳授專業、文化知識,而忽視學生道德修養、人文素養的培養,且實踐育人的內容枯燥,多數學生采取消極應對的態度。因此,高等職業院校的思想政治實踐育人活動往往達不到滿意的效果。
三、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育人實施策略
(一)保持觀念及時更新,加大經費投入,加強對實踐育人的重視程度
高度重視實踐育人工作,其開展的是否積極有效,直接關系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能否得到良性有序的發展,因此,高職院校應該要高度重視,將實踐育人擺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一是要提高認識,更新觀念。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育人工作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手段,又是思想政治教育學科一項重要實踐資源,更是衡量高等職業院校教育教學質量的一項十分重要指標。要認識到實踐教學和理論教學同等重要,二者相輔相成互相促進,思政實踐育人工作應該貫穿于教學全過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新協調發展有賴于實踐育人工作開展,而且二者是相互促進,相互補充,形成良性循環。應該在校園內積極營造實踐育人工作氛圍,使得師生對思政實踐育人工作能達成共識。二是拓寬資金渠道來源,確保資金投入充足。經費是高校思政實踐育人工作的提前與保障,各高職院要積極爭取各方力量支持,多渠道、多方位的增加對實踐育人的經費投入,做到專款專用,確保各項實踐育人工作能得以順利開展,從而提高實踐育人的實效性。
(二)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隊伍的建設,提升實踐育人能力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特別強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是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組織保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隊伍建設狀況直接關系到黨的教育方針政策的落實和人才培養的規格和質量。要想實現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育人工作者隊伍建設的可持續發展,就必須及時適應新形勢發展需要,科學合理確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隊伍規模,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個人素質的提高和整體結構的優化。一是整合高校內外資源,加強隊伍建設。對外需加強對思想政治教育、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等相關專業背景的人才引進力度;對內可從學生工作隊伍中選聘,選聘對象有一定學科專業背景;另外,還可聘用一些社會實踐經驗豐富的教師來兼任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育人。二是加強培訓,提升教師實踐能力。建立完善崗前培訓、日常培訓、專題培訓等體系,通過社會實踐、項目資助等方式多渠道、多層次全面提升教師思政實踐育人能力。如此多措并舉,思政工作隊伍定能得到穩定長遠的發展,教師實踐育人水平能得到提升,最終建設一支德才兼備的思政育人專業隊伍。
(三)緊跟形勢,改革教學內容和方式,保證實踐育人質量
只有在思政教育實踐育人過程中不斷轉變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法,更新實踐育人內容,豐富實踐育人形式,才能讓高職院校思想政治實踐育人工作緊跟時代步伐、順應形勢變遷。一是創新實踐育人方法。高等職業院校要堅持做好宣傳,不斷創新方式方法,加強對社會實踐育人的宣傳,不僅要加強課堂實踐育人方式的創新,而且要加強課外實踐教育的創新,充分利用好教學實踐活動、社會實踐、校園文化活動及志愿者服務等載體。二是更新實踐育人內容。應該及時追蹤、關注國際、國內的社會熱點,分析、把握社會發展形勢,并及時更新實踐育人的內容和優化其內容結構,融入愛國主義教育、紅色文化教育、“四史”教育、校史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等。三是豐富實踐育人形式。改變傳統實踐育人形式,將校內實踐育人活動和校外實踐育人活動合理結合,積極主動地將實踐育人的場所,從課堂延伸到課外、校外,廣泛開展各類社會實踐,并推動實踐育人主體從教師轉向學生,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中心”。
習近平總書記說過,青年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生力軍,肩負著國家和民族的希望。做好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育人工作,有利于學生樹立正確人生觀,落實好立德樹人任務,也契合了高職院校高質量發展需求。做好此項工作更使得廣大青年學生能夠適應時代環境,滿足時代需求,提高自身政治素質、理論知識水平和實踐能力,能在實踐活動中將自身的前途命運與國家發展、社會進步緊密聯結,進而激發自身的責任意識和擔當意識,為國家富強、民族興旺、社會進步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35.
[2]于歐,張春枝.馬克思恩格斯關于實踐活動與思想政治教育關系的主要觀點及其現實啟示 [J].南昌航空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5,17(2):1-6.
[3]列寧全集(第4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249.
[4]廖煬.高職院校專職輔導員現狀分析[J].卷宗,2020(1):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