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興河
【摘要】知識的學習是為了讓學生將其轉化為解決實際問題的工具,掌握解決問題的技巧和方法。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情景教學”逐漸受到了廣大教師的青睞,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因年齡受限所能參與的社會活動也有很大的局限性,還沒有形成良好的抽象思維,想要讓學生快速的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的學習和運用方法,僅靠單一的理論說教顯然是不可取的,一定要從學生熟悉的情境著手,引導其進行自主的探索,從中發現數學的奧秘所在,激發其對數學知識的學習和探索欲望。
【關鍵詞】生活情境? 小學數學? 運用
【中圖分類號】G623.5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35-0114-02
數學作為小學階段最重要的基礎學科,其最主要的特點表現為知識結構復雜、抽象性強等,這也是很多小學生初學數學時理解困難,很難對這一學科產生學習興趣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今,新課改對小學數學教學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其教學一定要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將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數學知識和場景引入到教學當中,慢慢的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學習數學知識的樂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其在情境中去學習知識,并能夠有效的將這些知識進行轉化,去解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問題,始終讓數學知識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相連。這不僅能夠讓學生快速地理解和掌握所學,提高其數學思維和邏輯思維能力,還有利于其自主學習習慣和能力的養成,對于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有著非常關鍵的作用。
一、生活情境應用于小學數學教學的意義
將生活情境應用于小學數學教學,是情境教學法應用于教學的重要表現。生活中處處蘊藏著數學信息,有效地對這些信息進行發掘和整合,提煉出最適合當下教學的信息與教學目標相互結合,能夠為學生營造一個既獨特又熟悉的學習環境,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感。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生活情境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所發揮出的重要價值也愈加明顯。
(一)有利于豐富數學學科的課堂教學內容
對于小學生來說,最適合他們的教學方式應該是既有理論的教學又有貼合其實際生活的情境,也只有如此才能最快、最好地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點燃其學習的熱情。如多媒體設備的應用、數學問答情境的創設等等,都能為學生營造一個更加輕松的學習氛圍,讓其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當中,這不但豐富了課堂教學的內容,更為學生創造了一個更加適合其當下年齡特點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方式,隨著教學內容的延伸和拓展,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也會隨之提高,學習質量也會有很大程度上的提升[1]。
(二)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受年齡限制,小學階段的學生大多活潑好動,對于新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但也正是因為這些特點,使得小學生很難在一種事物上保持持久的專注,學習過程中注意力很容易被其它事物吸引和分散,尤其是數學是數學這種抽象性較強的學科,如不合理引導選擇科學合理的教學模式,學生的學習熱性很快就會被晦澀難懂的數學知識消磨殆盡[2]。生活情境的引入恰恰能夠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熟悉的情境本身對學生就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加上一些合理的構思和巧妙的安排,學生的學習興趣很容易就會被激發發出來。在這種情境下進行學習,不但能夠提高學生對實際生活的關注度和觀察力,還能自主地將所掌握的數學知識應用于解決實際問題當中。不但如此,在這種學習狀態中不論是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知識理解力還是其知識的運用能力和學習自信心等綜合能力都會有非常大的提升。
二、生活情境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現狀
在教育改革的大趨勢下,大多數教師已經意識到了教學生活化的重要性,并且開始將在教學中引入生活情境。但在對當下教學中生活情境的應用效果進行觀察時發現,教學效果并不是那么理想,最重要的原因是,教師并沒有根據學生的自身需求來選擇合適的情境教學素材,所選題材不是脫離學生的實際生活就是超出了學生實際的學習能力和理解范圍,最終所呈現出的教學情景對于學生而言缺乏熟悉感和親切感,大大降低了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性,可想而知教學效果肯定也無法達到所想目標,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也就無從談起了[3]。試問這種僅僅是為了“教”而創設的情境,又有何教育意義呢?,如此往復只能是與教育的根本目的背道而馳。
此外,仍有一些教師沒有意識到理論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的重要性,教學內容的設計上仍將數學當做一個絕對獨立的學科。要知道絕大部分的數學知識是對生活中一些數量關系的抽象化,是與生活緊密相連的。如果教學脫離了實際生活,那也就失去了教學的意義。如果知識機械式的對學生灌輸各類數量關系,各種計算公式,脫離知識與實際生活關系的講解,不但學生學習起來會十分困難,也無法引發學生對知識的思考和延伸,那么知識的學習也只是一堆脫離了實際的無用數字和符號,毫無意義。
三、生活情境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
(一)選擇與學生實際生活相符的情境進行教學
教師在選擇生活情境進行教學時在符合教學內容的同時,最關鍵的是要與將學生的自身特點、對知識的接收和理解能力、認知能力、實際學習需求等情況相結合。小學生的年齡注定了他們無法擁有對事物較好的分析力和理解力,受各種因素的影響每個孩子的知識掌握度、知識理解和分析力、邏輯思維能力等綜合學習能力也會有很大的差距。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情境選擇時將整體綜合因素全部考慮到其中,讓每個學生都能很好地融入到情境當中,都能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圍內獲取所需,且不會感到學習的壓迫感。只有如此,才能讓學生都能有所收獲,哪怕是能力較差的學生也能在不斷的知識獲取過程中獲得學習自信,從而提高自身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主性,并在最短的時間內縮短自己與其他同學間的差距[4]。
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為了符合學生的性格特點還是為了更加貼合教學內容,情境選擇上一定不能脫離實際,要明白教學的根本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掌握知識的運用能力,情境的選擇是為了給學生提供一個熟悉的、輕松的學習環境,如果脫離了學生的實際生活,那么情境創設的也就失去了意義。讓學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中探索數學的奧秘、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掌握解決問題的技巧才是生活情境引入教學的意義所在,更是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
(二)為學生創設生活化的學習環境
日常教學中,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有目的性地將一些學生熟悉的生活畫面引入課堂當中,弱化課堂的存在感,為學生營造一個他們最熟悉的生活氛圍。這種生活化的學習環境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設備對一些常見的生活畫面的視頻、圖片的播放,課堂內生活情境的演繹等來進行創設[5]。如三年級上冊《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講解中,教師就可以先用多媒體設備進行長方形與正方形特點的講解,而后讓學生在教室這個空間中去尋找這兩個圖形,最終會得到“課桌的桌面是長方形”“張貼的標語每個字都在正方形的框里”“黑板是長方形”等等答案,而后老師在將問題進行延伸,讓學生想象一下生活中有什么地方藏著這兩個圖形,引發學生的思考。這種層層遞進的教學方式,不但能夠讓學生時刻保持學習的專注力,還能讓其在沒有任何學習壓力的情況下,自然的進行更加深入的思考,并能夠將所學聯系到實際當中。讓學生自如地在理論與實際生活中進行轉換,為后期更加深入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學習基礎,養成延伸思考的良好學習習慣。
(三)開展多元化的數學實踐活動
數學教學不應僅局限于課堂之上知識傳授,合理地進行實踐教學才能夠實現新課改所提出的培養學生知識應用和實踐能力雙向提升的教育目標。利用生活情境進行實踐教學,能夠讓學生切身的感受到所學知識的實用性和解決問題的有效性,從而提高其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例如,在《認識人民幣》這一章的教學中,在詳細地講解了換算方法和技巧后,就可以以在課堂上開設“數學小超市”的方式進行“商品”售賣,學生進行分組,每一個小組都有售賣員和購買者,教師對商品進行標價,學生根據自己所需進行購買,自主換算自己在購買后需支付多少,自己所支付的金額和售貨員需找零的金額,而后組內角色轉換,教師只需觀察每一位學生的換算過程,并進行記錄,交易最終完成之后,對學生出現的換算問題進行統一總結和講解,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并鼓勵學生在處在這類場景當中時,如跟父母去超市、商場等場所時,主動地去運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識進行換算。如此,不但學生的參與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被充分地調動出來,其將所學應用實際的意識和能力也會隨著學習深度的增加而提升。
四、結語
總之,在當下的教育環境中,生活情境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不但是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更是影響學生綜合能力養成的重要因素,其對于學生學習和生活都有著非常深遠的影響意義。教師一定要引起高度的重視,認識到生活情境的引入對于數學教學的重要性,并能夠積極地將生活情境更加科學、更加合理地應用到日常教學當中,充分將其所蘊含的教育作用發揮出來,提高數學學科教學質量的同時,也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和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王章云.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小學二年級數學生活化教學實踐策略探析[J].智力,2021(9):17-18.
[2]閆玉潔.關于利用生活情境開展小學數學教學的思考[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1(3):13-14.
[3]宋林.探究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情境教學法[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1(2):84-85.
[4]李亞萍.生活情境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和思考[J].試題與研究,2020(35):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