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秀華
【摘要】小學數學學科教學過程中,各類新型教學理念都已經得到了較好的應用,深度學習理念也是其中之一。在全面引入深度學習理念以后,小學數學學科課堂教學活動就可以具有更高深度,深入淺出講述學科重難點內容。本文先闡述了深度學習視域下小學數學教學的基本現狀,接著分析了問題主線教學模式的重要應用意義,最后從依托信息技術、引入生活情境、采用小組合作、構建問題沖突、開展課外實踐等五個方面,探究了深度學習視域下小學數學問題主線教學的優化策略。
【關鍵詞】深度學習? 小學數學? 問題教學? 小組合作
【中圖分類號】G623.5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35-0141-02
在新課標體系全面貫徹的背景下,小學數學學科教學活動也開始關注學生綜合素養的全面提升。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如果能夠靈活使用問題教學法,就可以較好提高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的參與度,并引導學生思考教學重難點內容,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成效。特別是在深度學習理念背景下,問題主線教學模式可以較好提高課堂教學的深度,使得深度學習理念可以在學科教學過程中得到全面延伸。在這種情況下,就有必要結合深度學習的相關理念,針對小學數學問題主線教學模式的具體應用展開全方位的探索與分析。
一、深度學習視域下小學數學教學現狀
在當前我國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已經開始積極引入深度學習理念,并依托于此提高教學深度,完成新課標體系中關于小學數學學科教學的相關要求。需要注意的是,雖然多數教師都開始使用基于深度學習理念的新型教學模式,但最終取得的教學效果都比較有限。這主要是因為部分教師對于深度教學理念的認知水平比較有限,目前還沒有掌握將這套理念應用到學習教學中的有效方式。比如部分教師認為深度學習就是讓學生學習重難點知識,因此直接面向學生講解這些內容,不僅無法取得較好教學效果,同時也容易引發學生對于數學學科的心理抵觸。在這種情況下,就有必要結合深度學習理念探索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的有效策略。
二、問題主線教學在小學數學學科中的應用意義
在小學數學學科教學過程中,積極使用問題主線教學模式具有較為顯著的應用意義。第一,問題主線教學模式可以顯著激發學生學科興趣。當前很多小學生對于數學學科的興趣水平都不算太高。但是在使用問題主線教學模式以后,教學活動就可以對小學生產生更強的吸引力,降低學科教學的枯燥性。這主要是因為在使用這套教學模式以后,可以較好融入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并做好自身跟學生的交流互動,優化課堂教學氛圍,提高學生學科興趣。第二,問題主線教學模式可以較好提高學生的綜合學科素養。這主要是因為使用問題主線教學模式可以引導學生積極進行學科實踐,使得學生將自己學習到的知識點應用的實踐環境中,最終具有較強的綜合學科能力。第三,問題主線教學模式可以促進深度學習理念的貫徹應用。教師在使用問題主線教學模式以后,可以將原本比較枯燥的教學知識點,轉化為生動的教學問題內容,引發學生進行深度思考,使得深度學習理念可以取得較好的應用效果。
三、深入學習視域下小學數學問題主線教學的改善對策
(一)依托信息技術,實現問題順暢導入
相較于其他學科來說,小學數學學科的教學內容是比較枯燥的,同時很多教學內容的邏輯性也比較強。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如果直接開展教學活動,就很難取得較好成效,同時也容易挫傷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就可以考慮全面引入信息技術,使得枯燥的學科內容可以轉變為生動的圖片、視頻等多模態信息。特別是在引入問題主線教學模式以后,積極使用信息技術也可以較好優化問題導入方式,提高教學問題對于小學生群體的吸引力,給深度學習活動打下較好的基礎。比如在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一年級《生活中的數》教學中,教師可以在課堂開始的時候面向學生提出“大家生活中都經常會看到哪些數字”的問題。學生這個時候就會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說出一些常見的數字。而教師可以考慮使用多媒體課件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見的數字,具體有紅綠燈倒計時數字、超市商品價格標簽、電子表時間數字等。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通過多媒體工具展示“數一數、認一認”的相關問題,帶領學生一起說出畫面中有幾只鴨子、幾棵樹等,使得多媒體工具可以較好配合問題教學法,優化課堂教學氛圍。
(二)引入生活情境,喚醒學生已有經驗
小學生的身心發展層次都比較有限,導致他們學習新知識的能力比較弱,同時也很難直接理解數學學科中的重難點內容。基于這種問題,教師就可以考慮在使用問題主線教學模式的時候,也應該積極引入生活情境,讓小學生借助于自己熟悉的生活場景來了解學科教學內容,降低課堂教學的難度。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提出一些自己感興趣的問題,或者是在生活中一直疑惑的問題。而教師則結合教學知識點解答學生的這些問題,逐步引導學生進入深度學習的狀態。比如在北師大版小學一年級《認識圖形》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結合生活情境提出教學問題。在課堂開始的時候,教師可以先帶領學生認識不同形狀的物體,讓他們學會區分長方體、正方體、球體等形狀。在此基礎上,教師就可以開展“認識身邊物體形狀”的生活情境,并面向學生提出“身邊物體都是什么形狀”的問題,讓學生結合自己身邊物體進行分類。而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可以較好得出這些問題的答案。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也可以讓學生提出自己感興趣但不知道是什么形狀的物體,由教師給學生解答。
(三)采用小組合作,促進學生共學互助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也可以靈活使用小組分工合作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互助學習,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深度。相較于師生互動來說,學生相互之間可以更好放開心扉,同時也可以探索學科學習過程中的各類問題。因此教師可以考慮設計一些問題主題,讓學生進行組內討論。教師在這個過程中則應該做好組間巡視工作,觀察學生的討論狀態,并且在學生遇到困難的時候適當介入其中進行教學指導。在小組合作學習結束以后,教師還要做好教學總結,使得小組分工學習模式可以取得更好成效。比如在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購物》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在學生掌握好加減計算規則以后,在課堂環境中開展購物結賬的小組分工合作活動,由組內學生分別扮演收銀員和顧客,進行購物結算的角色扮演活動。在購物活動開始的時候,教師可以面向學生提問:“小明買了6元的商品,為什么給了收銀員11元,而不是10元?”學生通過分組討論以后就很容易得出給11元可以找零5元,使得購物結賬更加方便。這樣以后,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在小組分工的角色扮演活動中進行體驗,并依次嘗試購買16元、24元等商品的時候,應該如何找零。
(四)構建問題沖突,推動學生深度思考
基于深度學習理念來看,教師應該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引發學生深度思考,而不是將重難點知識直接展示出來。這主要是因為小學生的邏輯分析能力比較有限,同時也很難直接學習重難點知識內容。因此教師可以考慮在課堂環境中構建問題沖突情境,引發學生思考問題內容。在學生深度思考過程中,他們就可以主動接觸重難點知識,并結合自己掌握的學科知識和生活經驗全面分析,切實提高學科學習成效。這樣以后,深度學習理念就可以在小學生群體中得到較好的延伸。比如在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三年級《周長》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在學生明確周長概念以后,提出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式。這里教師可以讓學生拿出書本,詢問學生如何快速計算書本周長。這個時候,部分學生可能會直接回答測量四個邊。此時教師在詢問學生只測量兩個邊能不能計算出書本周長,如果能的話應該測量哪兩個邊。通過這些問題,就可以引發學生的深度思考,使得學生掌握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式。
(五)開展課外實踐,錘煉學生學科素養
在小學數學學科教學過程中,教師也應該積極開展課外實踐活動,并通過這種方式錘煉學生的學科素養。事實上,小學數學學科中很多知識點都跟生活實踐場景有很大關聯。如果能夠立足于實踐場景開展學科教學活動,那么就能夠顯著提高學生對于學科知識的掌握水平。在具體設計課外實踐活動的時候,教師也可以融入問題主線教學模式,通過多元化問題來指導學生參與課外實踐活動,使得實踐活動可以順暢進行。在實踐活動結束以后,教師還要積極進行活動總結,鞏固學生的學科知識,提高他們的綜合學科素養。比如在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四年級《線與角》教學中,教師就可以開展測量家中常見物體角度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回到家中以后測量不同物體的角度。在布置這個作業的時候,教師可以給定幾個物體,具體有灰斗側面的角、椅子腿跟地面夾角等。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也可以面向學生詢問為什么這些角不直接設計為直角等問題,引發學生在學科實踐中進行開放思考。
綜合來看,深度學習支撐下小學數學教學活動應該充分發揮問題主線教學模式的作用,提高課堂教學活動的綜合效果。這也要求教師可以對深度學習理念和問題主線教學模式等內容有較好的了解,同時還要在教學過程中靈活使用信息技術,并積極引入學生的生活場景,使得問題主線教學模式可以有效開展。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也要結合學科教學內容合理設置問題,同時也可以考慮使用小組分工合作的方式引導學生相互討論與交流,顯著降低學生進行學科學習的難度,并引導學生主動進行深度思考。這樣以后,小學數學學科教學活動就可以取得較好成效,推動學生實現身心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春英.淺談深度化學習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策略[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1(13)
[2]陸開芹.基于深度學習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策略[J].求知導刊,2021(2)
[3]張錦秀.基于深度學習的小學數學說理課堂教學策略研究[J].考試周刊,20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