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
【摘要】數學作為小學階段的一門重要學科,其通常對學生的綜合思維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需準確地把握住小學生學習數學的關鍵階段,通過互聯網具備的優勢促進數學教學模式創新,以激發出小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提高小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學習豐富性與趣味性,從而為小學生后期的學習與發展奠定夯實的基礎。
【關鍵詞】互聯網? 小學數學? 創新素養? 培養?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5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40-0055-02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數學教師需充分運用互聯網平臺與資源,為學生創設多元化的教學情境,促進互聯網相關資源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結合,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的同時,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數學課堂的學習。而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中,若教師仍舊運用傳統的教學模式,不僅會導致教學氛圍的枯燥乏味,而且還會使學生出現相應的逆反心理以及排斥心理,這就會影響到高效互動的課堂教學構建。基于此,數學教師需注重互聯網的運用,突破傳統化教學模式,指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數學各個教學環節,從而使學生的學習效率得以提高的同時,形成數學核心素養。
一、互聯網下小學數學創新素養的培養意義
小學數學的核心素養界定版本不同,但本質是一樣的,其通常能歸納成:保證小學生可以明白數學的價值,促進學生運用數學知識、數學方法、數學思想觀察事物、推測事物、嘗試事物、思考事物、計劃事物的興趣生成,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能力,以促使學生在數學知識的學習中形成相應的情感體驗,并形成通過數學知識進行數學問題解決的能力。同時,學生的創新素養培養,還能使學生通過數學知識進行交流,運用數學思想,如變量思想、對應思想、假設思想等[1]。同時,小學數學的教學中,數學學科的教學目標實現,不僅能夠使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認識進入理想狀態,更加深刻地認識到相關數學知識,而且還能使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應用素質與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從而為小學生的后續發展奠定夯實的基礎。因此,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中,需立足于核心素養的培養理念,培養學生的創新素養。
二、互聯網下小學數學創新素養的培養策略
(一)創設數學情境
互聯網下,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時,可通過信息技術的運用,突破傳統化教學模式,運用互聯網創設相應的數學情境,以促使學生在情境中深化知識體驗,體會到數學知識具備的奧妙[2]。除此之外,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時,還能通過信息技術使抽象化數學知識直觀化、形象化,促進學生在數學知識學習時畏難情緒的降低,從而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例如,在“圓”的教學中,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時,可通過課件呈現實際生活中的“圓”,在實際生活中,隨處可遇到的現象會使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的奇妙,以激發出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認同。當學生融入到課堂后,數學教師可通過信息技術呈現“圓”折疊的動畫,以激發學生自身的學習欲望。同時,教師可指導學生觀看動畫當中的人物是怎樣通過圓規進行畫圓的,并引導學生依據動畫情節實施分析討論,最后讓數學教師引導學生總結出通過圓規進行畫圓的方法。在學生對于圓心、直徑、半徑進行認識的過程中,數學教師也能通過動態圖指導學生深化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形象化,從而使學生在整節課的學習中都能保持學習的興趣與熱情。
(二)增強學習體驗
立足于核心素養的教學理念開展教學,學生形成數學素養逐漸成了數學教師開展教學的重要目標。此時,數學教師可通過信息技術的運用,對學生自身的數學素養進行培養,這不僅能夠使學生積極主動地融入到課堂學習,深刻地體會到數學知識的美好,而且還能促進學生自身的創新思維提高,從而為高效化數學課堂的構建奠定夯實的基礎[3]。例如,在對“多邊形的面積”開展教學時,其教學內容主要包括三角形面積、平四邊形面積、梯形面積以及組合圖面積。學生在對相關面積公式進行學習時,一般需通過動手實踐進行推導,其操作活動通常是教學的關鍵。因此,數學教師應做好相應的引導,通過信息技術構建智慧課堂,轉變傳統化教學模式,從而使學生在課堂參與中進行合作交流以及深度操作。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學習為例,數學教師可通過微機室創建智慧課堂,每個學生所用的計算機是其與教師進行直面交流的有效工具。數學課堂的具體教學中,數學教師可將拼擺、割補的任務發至學生端,而學生接到任務后,則在“畫畫”的工具欄,將平行四邊形變成長方形進行操作,學生的操作結果及整個過程都會在學生保存之后發送至教師終端。最后,數學教師可抽查幾個出錯的學生開展講解與糾正,這不僅能夠使學生自身的參與感得到切實提高,而且還能通過新穎的互動,在課堂上集中注意力學習,從而使學生形成創新素養。
(三)增加課堂容量
小學數學的課堂時間通常是40分鐘,數學教材的一個單元的內容通常需分成多個課時開展講解,想要深化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理解,許多教師會對相同的題目反復地書寫板書,這就使課堂的容量變得較小,學生在數學課堂上也無法學到更多實質性的內容。而互聯網背景下,數學教師可通過互聯網技術促進課堂教學的優化,以高效率的信息技術促進課堂的趣味性提升,從而使學生在短暫的時間內學習與掌握更多的知識[4]。例如,“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相關內容教學時,本節課的內容是圖形和幾何,教師在講解時需在黑板上畫圖形,這不僅會造成課堂的時間浪費,而且還可能有許多不標準圖形,這就會影響到授課效率。此時,數學教師可通過多媒體設備,促進課堂教學的優化,在對“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之間的關系”進行教學時,數學教師可在教學課件上不斷切換這三種圖形,促使學生精確地分析三種圖形的特殊關系。數學課堂的隨堂練習中,數學教師可將試卷例題直接掃描至多媒體上,當學生進行自主檢測時,可登錄自己的賬號,進行問題回答,并讓學生在課后進行知識回顧。通過這種學習模式,不僅實現了課堂時間的節省,促使學生學習到更多的數學知識,而且還能使學生的學習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四)加快資源流通
互聯網下,資源共享已成了一種必然趨勢。因此,在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中,數學教師可通過小組合作與信息化教學的結合,促`使學生能夠在課上與課下可以隨時地進行思維分享,以達到共享學習的效果。例如,數學教師可引導學生于釘釘平臺上注冊屬于自己的賬號,數學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水平進行分組,以確保每個小組的學生學習水平都盡量相同。然后,數學教師可將小組的成員都放到釘釘群,讓學生進行課上課下的溝通交流,而不明白的問題則由成員代表反饋給教師,以促使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得以提高的同時,使學生形成相應的創新素養[5]。例如,對“圓柱與圓錐”的相關內容開展教學時,數學教師可在釘釘上對學生進行分組,并將課堂的教學目標發到群里,并附加相應的例題與習題。如課前預習的時候,小組長可分配預習的任務,并開展細致的交流與分析,在該過程中,組長可鼓勵成員將其搜集到的趣味性知識發送至群里,此時,學生就會產生思維碰撞,并明確其后期的學習主線。當學生完成了本節課的內容學習后,教師可將教學的重點以微課視頻的形式發送至釘釘群,讓學生進行知識的鞏固與復習,從而使學生通過相互交流與溝通解決相關數學問題。在該教學過程中,教師需注重自身的引導作用,并對學生的學習進行相應指導,從而使學生自身的合作意識得以增強的同時,促使學生實現高效化學習。
(五)優化家校合作
家庭作為學生接受到綜合教育的主陣地,這就需數學教師在教學中,關注家長在學生實際成長中具備的正向作用。想要使學生形成綜合能力,教師就需將學生的生活點滴作為出發點,而信息技術的運用,則提供給家校合作良好的渠道,此時,數學教師可通過科技手段,創建家校之間的聯合機制,以家校合作促使學生實現綜合成長,并實現家長教育觀念的轉變。同時,數學教師可向學校的領導申請小班制的家長跟蹤系統,通過網絡平臺創建家長群,以促使家長可以隨時了解到子女在校的情況。例如,在對“小數的意義與性質”開展教學時,數學教師可通過校園平臺構建微信家長群,以此使家長更好地了解到子女自身的知識容量,并在學生完成相關內容的學習后,數學教師可在家長群中發送家庭作業,對學生的學習狀況實施總結反饋,并將教學進度展示給家長,從而使家長更好地輔導孩子完成作業。另外,家長還可以在家長群將學生的優勢和不足告訴教師,將學生近期的進步分享給教師,這不僅能夠實現校內外的互相了解,而且還能使學生位于良好學習氛圍,實現高效學習。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是義務教育的重點課程,數學教師不僅需認識到互聯網具備的教育價值,而且還需在具體教學中,準確地把握學生的學習與認知特點以及數學學科的教學規律,并通過互聯網的運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引導學生通過互聯網進行學習資源的查漏補缺,從而使學生的學習效率得以提高的同時,使學生形成獨立思考以及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張沁芳.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數學創新思維能力培養探究[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 2020.
[2]厲軍飛.淺析核心素養背景下互聯網技術對小學數學的教學創新[J].讀與寫:上旬, 2019(7):2.
[3]常秀琴.信息化背景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創新素養的研究[J].明日, 2019(4):1.
[4]李鮮明.互聯網+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電腦樂園, 2019(12):1.
[5]周義用.關于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探討[J].收藏界:名師探索, 20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