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娟
【摘要】在實際開展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活動的時候,利用設計教學作業的方式不僅可以幫助小學生更好地鞏固所學知識,還能夠切實有效地培養他們的數學核心素養,提升他們的學習效果,真正實現核心素養下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的目標。對此,本文主要在核心素養的背景下,分析了小學數學作業設計,以進一步促進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升。
【關鍵詞】數學核心素養? 小學數學? 作業設計
【中圖分類號】G623.5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39-0118-02
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學活動和作業設計具有同等關鍵的意義,這主要是由于課堂的時間有限,小學生難以充分掌握所學知識,但是有效的作業設計,可以幫助他們再次鞏固所學知識,不僅可以使他們及時發現自己的不足,并開展有針對性的學習,還可以使教師更加全面地了解學生完成作業的狀況,并以此為基礎合理調整教學內容和方式,進而有效加強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效果和水平。
一、核心素養下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現狀
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層次分明的作業設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作業設計主要是使學生可以二次鞏固所學知識,使教學可以更加全面地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結合當前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大多數教師在設計數學作業的時候都會忽視內容的層次性與科學性,在作業中只單純地體現了教師的想法,對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造成了一定的阻礙,另外也沒有嚴格遵守因材施教的教學觀念,直接粗暴的教學方式,難以充分滿足小學生對學習活動的個性化要求,致使數學作業缺乏針對性,無法起到現實的促進作用[1]。同時,教師在設計數學作業的時候,倘若設計的內容太難,就會在一定程度上打擊學生的信心,甚至導致他們敷衍教師布置的作業。比如,在完成“萬以內的加減法”學習活動后,教師給學生布置了很多練習題,讓他們在課下時間完成,這樣的設計方式就忽視了學生的層次性,沒有切實做到因材施教,不管是學習成績好或是不好的學生都同等對待,設計的作業數量與難度都一樣,這樣也會打擊到他們的學習熱情,阻礙他們數學核心素養的提升。與此同時,大部分教師在設計數學作業的時候,還會忽視作業的豐富性與區別性,沒有根據學生的實際生活開展設計工作,許多內容都是直接照搬的課本中的習題,或者對這些習題稍微調整,這種沒有新意的作業,難以有效激發小學生的學習熱情,也無法更好地實現強化數學知識的目標。把學生的實際生活和數學作業進行結合,不但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另外還可以更好地培養他們的核心素養。
二、核心素養下數學作業設計的原則
(一)目的性原則
數學作業主要是教師結合所學知識,為了實現學生各種學習能力的提升,或者達到教學目標設計的任務,教師在設計教學作業的時候,必須要嚴格遵守目的性原則,充分突出小學生的主體性。學習效果是驗證完成作業情況的主要標準,所以,在設計數學作業的時候,教師必須要充分掌握小學生的實際狀況,同時根據他們的學習需求、個性特點、興趣愛好等方向設計作業,進而有效加強他們的學習動力與掌握知識的效果。除此之外,教師在設計數學作業的時候,還應結合教學內容和目標加強作業的針對性,以此更好地滿足他們對學習活動的個性化要求,有助于小學生更充分地掌握重難點知識,提升學習質量和效果[2]。
(二)科學性原則
科學性原則主要是需要教師在設計作業的時候緊密關聯教材知識,另外還應將實際的教學目標作為依據,與此同時,設計的作業內容還應和小學生的發展規律以及學習能力等方面相符,應清晰、明確、科學地表達出作業的重點。教師要合理地控制作業難度,在滿足小學生學習要求的同時,還應有效激發他們的好奇心理以及求知欲望。只有這樣才可以使他們獲取更好的學習體驗,以此有效加強完成作業的效率。
(三)層次性原則
因為小學生之間存在一定差異,所以,教師在實際開展教學活動的時候,必須充分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在設計作業實也應本著層次性的原則,根據小學生的學習能力與不同的學習需求,設計有層次性的數學作業。教師在層次性的原則下,必須根據小學生的學習能力、認知水平和學習需求等方面的差異性,合理地設計不同層次的作業內容,比如基礎型、拓展型、提高型等數學作業,學生也能夠根據自身的實際狀況和需求,選擇適合的作業,給他們提供充足的選擇權利,利用這樣的教學方式,不但可以有效激發小學生的學習動力,還能夠幫助他們獲得更多的學習信心[3]。
(四)關聯性原則
教師在實際設計小學數學作業的過程中還應在其中體現出知識內容之間的關聯性,還可以聯系其他學科知識進行設計,進而更好地實現學科融合,加強教材知識和社會生活之間的密切關聯,這樣的方式能夠在很大程度上促進小學生核心素養的加強,另外還可以使他們充分認識到數學知識對實際生活的作用,更好地優化數學教學環境。教師在關聯性原則的理念下,設計數學作業不僅要做到首尾關聯,還應可以加強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合理運用能力,幫助他們靈活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并形成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
三、核心素養下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途徑
(一)設計趣味性作業
小學生只有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才會投入更多的精力。教學活動應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和童話情境,選用他們感興趣的話題,以此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動力和熱情。設計趣味性的數學作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進小學生求知欲望的提升,進而充分拓展教學空間,利用課后作業有效激發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深入探究與靈活運用等能力[4]。尤其是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豐富有趣的作業可以使他們充分體會到學習過程中的樂趣,以此使他們積極地完成課后作業。例如,在學習完“分一分”這節知識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余的時間,將自己喜歡的故事書拿出來,利用課堂中所學的方式,將這些書進行分類,看看可以分成幾種,在下節課的時候講講自己是通過怎樣的標準進行區分。這種完成作業的方法肯定是小學生最喜歡的。
(二)設計實踐類作業
在新課程標準中要求教學活動中不僅要重視理論知識的傳授,還要注重實踐活動的開展。在小學數學課本中包含了很多與生活、社會緊密關聯的內容,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這些知識的進行觀察和思考,能夠更好地強化他們對社會環境的認知,加強他們社會參與感,促進他們朝著社會化趨勢發展。這種數學作業可以與某個研究專題進行充分結合,按照教材中的實際內容,引導學生獨立完成作業,或者利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5]。例如,在完成“年、月、日”這一教學活動后,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課堂中所學知識,制作一個日歷。在學習完比例尺內容后,根據校園中的實際建筑,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時間和機會,將他們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對這些建筑物進行測量和計算,通過合理的比例尺制作出校園的平面圖。在這種實踐活動中,小學生需要通過自己親身經歷觀察、測量、制圖等環節,在這一過程中,他們不僅學會了靈活運用所學知識,還能夠切實豐富他們的情感體驗,并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他們社會化性格的發展。
(三)設計生活性作業
在生活中挖掘教育資源,將所學知識靈活運用到日常生活中是當前最廣泛應用的教學理念。小學數學作業也需要把內容拓展到學生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教師在設計作業的過程中可以充分結合學生的社會生活、家庭生活等方面,為他們構建一個熟悉輕松的學習環境。教師應給學生提供更多的選擇作業的機會,使他們能夠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完成作業,更加充分地感受成功的自豪感[6]。例如,在完成“24時記時法”這樣一內容的教學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各種車票進行收集,并給他們提出問題,比如這張票從哪里出發終點是哪里?什么時間開始發車的?是通過哪種計時法代表時間的?倘若采取其他的記時法應該怎樣表達?利用這些問題使小學生能夠切實認識到數學知識存在于生活中的每個角落,在自己周圍發現數學問題,并合理運用所學知識進行解決,使他們意識到學習數學知識的重要性,使學生能夠更加喜歡學習數學。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筆者主要是在核心素養的視角下,分析探究了小學作業設計方式。在實際開展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的時候,利用優化作業設計的方式,不但可以使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印象更加深刻,還可以切實加強他們的核心素養,所以在今后的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必須重視對作業的設計,同時利用各種合理有效的方式對其進行全面優化,進而更好地滿足小學生對學習活動的多元化需求。
參考文獻:
[1]丁善容. 基于核心素養下的小學數學有效作業設計研究[J]. 學苑教育,2020(31):17-18.
[2]葉思燕. 基于核心素養下的小學數學有效作業設計分析[J].當代家庭教育,2021,(24):23-24.
[3]李世香.核心素養視角下的小學數學作業設計[J]. 江西教育,2021(24):42-43.
[4]姚鐵峰.淺談核心素養要求下九年級數學校本作業的設計策略[J].考試周刊,2020(98):81-82.
[5]馬佛強.核心素養視角下的小學數學有效家庭作業設計[J].智力,2021(20):109-110.
[6]丁亞平.核心素養下小學中高年級數學作業分層設計的有效措施[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0(24):12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