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詩玲
【摘要】高中生物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的一門學科,研究的是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各種生物,包括人類自己。所以,高中生物的生活化教學在一定程度上是回歸到生活的本質。在新課程標準中也提出,高中生物教學必須加強與生活的聯系,使學生能夠運用生物知識來解釋生活中的現象和問題。這對學生今后在生物領域的持續成長,以及正確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形成都有著重要意義。本文將從生活化教學概述,生活化教學對高中生物課堂的重要意義及其相應的教學策略等幾個主要角度展開討論,以供參考。
【關鍵詞】高中生物? 生活化教學?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91?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39-0124-02
所謂“生活化教學”,是一種以現實世界為基礎,能夠有效促進師生及學生間的互動與交流,同時可以展示以生活為中心的學習情境的教學模式。生活化教學需要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歷,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知識,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而不是以教師的生活或對學生生活的臆測為基礎。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生活化教學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而高中生物本身就是一門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學科,如果教師能夠在高中生物課堂中有效開展生活化教學,可以極大提升教學質量。
一、生活化教學概述
目前,生活化教學正在成為一種非常普遍的教學模式,并在這種模式之下形成了很多新型的教學方法。這些教學方法中有很多都適用于高中生物學科,成為高中生物學科加入這一潮流,積極開展生活化教學改革的重要資源。從目標來說,高中生物的生活化教學要讓學生在以下方面有所成長:能夠利用生物知識產生對生物世界科學客觀的理解,增強生命意識,并將相應的意識與能力應用到現實生活中去。與以往過于注重考試成績的高中生物教學相比,高中生物的生活化教學顯然能夠取得更加全面且深入的教學效果。
為了有效應用生活化教學,高中生物教師首先應該充分認識到生活化教學在理論上的價值,增強對生活化教學的重視,然后再找到適合于生活化教學的教學方法,要瞄準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升,充分發揮出生活化教學在高中生物學科的作用。特別要注意將比較抽象的生物理論知識轉化為學生比較熟悉或能夠理解的生活體驗。如果條件具備的話,還可以將其與信息技術相結合。總之,生活化教學是一種模式,關鍵在于與生活之間的聯系,至于具體采取何種教學技術手段或教學方法,教師要根據現實情況靈活確定。
二、生活化教學對高中生物課堂的重要意義
在上文對生活化教學的概述中,已經涉及到了該種教學模式對高中生物教學的作用。這里針對其意義展開進一步的闡述。首先,高中生物的生活化教學符合時代發展及當代高中生的學習成長需求。傳統教育模式的弊端已經被廣泛注意到,正在變得越來越無法適應時代的要求,考試成績不再是判斷人才的唯一標準,實際能力才是現在人們所關注的對象。而當代高中生更加追求個性,也不愿意接受以往過于死板的教學活動,對于他們無法理解其實際作用的知識技能缺少學習的動力。生活化教學可以較好地應對上述情況。其次,高中生物的生活化教學是該門學科實現改革創新,學校及教師的教學質量得以提升的必然途徑。在之前的一段時間內,應試教育理念在我國的教育領域大行其道,很多學校和教師所關心的都是學生的考試成績。但是,課本知識與實際情況不可能完全相同,學生的實踐能力也沒有得到有效的鍛煉,使得學生只掌握了大量與現實需要無法緊密銜接起來的理論知識。這嚴重影響了學校和教師的教學質量。通過生活化教學,可以有效扭轉上述局面,促進學校和教師轉變教育理念。
三、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策略
1.生活元素激發學習興趣
在傳統的高中生物課堂上,由于教學的機械性,很難引起學生對于生物學科的興趣。學生學習生物知識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不希望生物成績給自己“拖后腿”,而不是真的愿意主動參與到生物知識的探究之中。這樣必然不會實現真正高效且深入的學習成果,學生除了掌握很多解題技巧之外,對于生物學科的認識其實仍然停留在比較淺顯的層面。這種學習模式,即使學生取得了較為理想的學習成績,也不能視為教學的成功。教師應該通過積極應用生活元素,把學生對于生物學科的興趣真正激發出來,這是他們學科核心素養得以提升的基礎。例如,在學習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時,教師應該從這里延伸出去,用學生生活中比較熟悉的事物來舉例。比如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袁隆平與雜交水稻的故事。在當代青少年心中,對袁隆平等扎根科研一線,做出巨大貢獻的人物普遍存在濃厚的憧憬之情,但并不是特別熟悉他們的事跡。教師介紹的這些內容可以滿足學生的好奇心。而且,這些故事與學生將要學習的知識也有著緊密的聯系,可以激發出學生學習的興趣與熱情,促使學生積極開動腦筋,主動追求對知識及其意義的深入理解。
2.生活資源豐富學習內容
在生活化教學中,生活資源是必不可少的。在上文的例子中,袁隆平和雜交水稻的故事就是學生從生活中了解到的。應用生活資源應該成為教師在教學中的一種習慣。與此同時,教師要注意提升自己運用生活資源的水平,一方面要注意對此類資源的搜集和整理,另一方面則要加強對學生的了解,保證應用的時候能夠切實滿足學生的需求,最后還要盡可能將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也調動起來,鼓勵學生觀察生活,自行尋找生活資源并在課堂上進行分享。通過師生的共同努力,讓生活資源成為學生學習內容的有益補充。例如,在學習細胞的生命歷程時,教師可以將之與人類對于衰老問題的研究結合起來。目前該類研究屬于生物學科的前沿領域,一直都有新的發現產生,都可能影響到人類社會的發展。教師對此類研究及其未來前景的介紹,能夠極大開拓學生的視野,而且高中生正處于比較敏感,對自身思考越來越深入的階段,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生命意識。教師也可以提前給學生布置預習作業,由學生自己思考該部分知識與自己的生活存在哪些聯系,自己會產生各種聯想,然后搜集資料信息,在課堂上進行分享。
3.生活情境啟發學習思維
上文已經提到,生活化教學的基本形式之一就是生活化的學習情境。在上文的例子中,教師雖然沒有直接構建生活情境,但所介紹的內容本身就可以幫助學生通過聯想自行構建出某種情境。教師要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利用學生所熟悉的生活資源,基于學生的真實生活經驗或他們對生活的了解來構建情境。在學生面對他們體驗過的情況時,會有更加強烈的興趣去進行探索,激活學生的思維主動性。同時,教師還要為學生提供一定的思考空間,要給學生的思維發揮作用創造時間和機會。例如,當教師向學生解釋“組成細胞的分子”時,教師可以為三種主要營養物質創造一個生活情境。因為這三種營養物質也是學生在日常飲食中所主要攝入的營養。比如教師可以先向學生詢問他們的日常飲食習慣,平時喜歡吃什么。然后從細胞所需的營養物質的角度帶領學生進行分析,讓學生思考他們自己的飲食是否健康?應該如何調整自己的飲食,使之更加合理?教師要和學生一起展開交流討論,最后加以總結提煉。這樣不僅能夠完成教材內容的教學,而且還能促進學生的深入思考和分析,對學生的健康生活真正發揮出作用。
4.生活活動促進學習實踐
高中生物知識的有效學習除了要為學生開辟更多可能的人生道路之外,還是為了學生在生活中能夠有效應用這些知識,幫助學生從生命的角度更好地認識自己、社會和這個世界。這就是上文所說,高中生物學科的生活化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所以,為了推動高中生對生物知識的應用,教師應該積極組織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促進學生的學習實踐。在實踐中,教師要以所學知識為核心,充分考慮實踐活動的實用性及可行性,能夠馬上發揮作用,加深學生對生活的某種認識,或者學生有辦法進行生活驗證。例如,在學習“細胞的能量供應和利用”時,教師可以與社區衛生部門或者體檢機構等單位展開合作,由他們向學生介紹從醫學健康的角度怎樣認識細胞的能量供應和利用。還可以利用高中生群體中可能出現的貧血或血鉀低等情況,為學生答疑解惑,引導學生展開積極的交流探索。學生得到探索的結果后,教師再負責進行總結,幫助學生完善收獲,對學生努力的成果進行充分的肯定,最后請學生在生活中注意健康問題,避免出現類似的情況。這樣的生活化教學能夠直接對學生的生活發揮作用,促進學生主動的知識實踐。
總之,生活化教學對于提升高中生物學科的教學質量有著巨大幫助。大家對此要予以足夠的重視和深刻的理解,積極探索有效的生活化教學策略,完善生活化教學模式,讓生物學科在高中生的成長發展中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陳英水,陳欣.基于核心素養發展的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J].理科考試研究:高中版, 2017, 24(5):3.
[2]謝建中.新課程背景下的高中生物學生活化教學[J].生物學教學,2006,31(1):15-16.
[3]周鳳琴.淺析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策略[J].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與研究,2019(9):1.
[4]張會娟.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芻議[J].情感讀本, 201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