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秋燕
【摘要】作為幼兒園教育中的重要文化資源,本土文化是幼兒園教育發展的歷史必然過程,也是當前幼兒園改革的現實需求。在幼兒教育時期,幼兒的身心發展正處于關鍵時期,他們的思維是感性且形象的,對他們而言,將本土文化這樣的生活背景融入到教育過程中,能夠體會到生機勃勃且真實的教育,激發出內心的學習興趣和創新熱情。對此本文針對本土文化融入幼兒園課程的重要價值與相關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科學有效的構建策略。
【關鍵詞】本土文化資源? 幼兒園課程? 課程體系? 家鄉情感? 資源開發
【基金項目】寧德市基礎教育科學研究2021年度開放課題研究成果《本土文化資源融入幼兒園課程的構建》(課題編號:FJNDKY21-308)。
【中圖分類號】G6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39-0140-02
在我國《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必須要充分利用現有的社會資源,引導幼兒感受到祖國文化的豐富和優秀,感受到家鄉的具體變化和發展,激發出幼兒熱愛家鄉以及熱愛祖國的思想情感。同時還需要與家庭和社區進行密切合作,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成長發展創造良好條件。而本土文化資源主要是指幼兒園所在社區的自然生態以及文化氛圍方面的資源,具體包括風土人情、文物景觀、飲食文化以及文化氛圍等資源。通過構建包含本土文化的幼兒園課程,能夠對幼兒進行浸潤式教育,從而提高整體教學質量。
一、本土資源融入幼兒園課程的重要價值
(一)有利于豐富課程內涵
在深入貫徹落實幼兒學習成長要求的基礎上,通過發揮地區教育資源優勢,能夠讓幼兒園課程教學內容得到更多補充。本土文化中蘊含著十分豐富的民俗活動以及獨特精湛的民間藝術,這些本土文化資源對于幼兒來說是最真實、最熟悉 且最貼近生活的教材[1]。比如,民間童謠的語言淺顯易懂,可以為幼兒帶來更加美好的熏陶和體驗,從而促進幼兒的情感和認知能力良好發展。同時,接地氣的民間游戲活動也是幼兒園體育活動中的亮點,像大陀螺、跳皮筋、丟沙包以及丟手絹等游戲都可以充分提高幼兒的手腦能力,同時還可以讓他們通過游戲來感受民間藝術的魅力,學會分享、包容以及合作思考等好習慣。此外,這些豐富的民俗活動也是幼兒最感興趣的社會實踐活動。在擴展幼兒生活與學習空間的同時,也具有獨特的教育價值。
(二)有助于推動幼兒教師課程資源開發
在幼兒園教育期間,教師的教育水平直接影響著幼兒園教學品質,尤其是反思型教師更為明顯。反思主要是指教師本身要具有不固執、不封建等特質,同時還能夠將優秀的經驗與自身經驗進行對比,從中吸取優秀之處。在新時代幼兒園教育時期,教師的課程資源開發能力與應用能力十分重要,在對幼兒進行觀察和解讀的基礎上,要隨著幼兒的興趣和步伐開展課程,不僅要滿足幼兒的實際需求,還要具有一定的挑戰性與探索性[2]。在此基礎上,教師也要及時更新觀念,具備新的知識結構和技能,能夠從幼兒的認知特點出發,遵循幼兒的興趣愛好來挖掘具有豐富本土文化特色的課程資源。也就是說,通過本土資源的開發與利用,能夠不斷加強教師的感受體驗,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與科研素養,進而提升藝術素養。
(三)有助于本土文化傳承
在當前國際化發展形勢下,我國社會被大量的外來文化與現代文化所包圍,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中,人們早已對自身成長的地域歷史文化漠不關心,不僅是成年人,就連幼兒也受到了此方面的影響[3]。因此,通過將本土文化融入到幼兒園教育課程當中,能夠讓幼兒學會關注生活社會環境,感受本土文化所蘊含的豐富文化內涵,進而能夠從小在傳統文化的影響和熏陶下,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與行為習慣。同時,作為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本土文化資源在提高課程內涵價值以及推動優秀文化傳承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此外,本土文化資源的引入還可以帶動教育觀念和教學形式改革,提高幼兒學習的主體性,進而推動幼兒身心和諧全面發展。
二、本土文化資源在幼兒園課程中的應用問題
(一)教學課本主導地位疏遠了本地民俗文化
一直以來,大部分幼兒教師針對幼兒教育時期的學習內容認知都局限在國家統一編制的課本之上,這也使教材課本成為了幼兒教師心目中獨有的學習資源和知識資料[4]。在此思維模式限制下,大部分教師都沒有認識到本土文化資源的重要價值,雖然各種游戲活動組織十分頻繁,但是并沒有將本土文化融入其中,教學課本的壟斷性導致本土文化資源邊緣化。而恰好是本土文化能夠為幼兒帶來最完善且最有效的學習環境。
(二)本土文化知識資源與課程之間的關聯性不強
長期以來,幼兒園課程教育呈現出了明顯的古板性和單調性,開展的鄉土文化知識教育也基本上都是效仿專業化、程式化的文化知識內容,同時教師在幼兒時期的教育基本都是以說教形式為主,因為幼兒不喜歡這樣專業知識與技能傳授,導致他們無法融入到學習活動當中,自我感知能力沒有得到有效培養,長期如此,就會導致鄉土文化知識資源與教學實踐之間出現阻礙,也就導致了課堂創新只能停留在教學模式以及教學方式創新上,無法從教學性質上發生根本改變,久而久之使幼兒失去了原有的學習興趣[5]。
三、構建具備本土文化幼兒園課程的有效措施
(一)扎根本土,形成完整的系統課程體系
將本土文化引入到幼兒園課程當中并不是簡單的緊湊,而是要結合幼兒的認知特點和教育規律,結合因地制宜的原則將本土文化當作一個系統課程進行開發。因此,在實際開發過程中,必須要形成一套完整且適合幼兒園實際情況的課程體系,充分發揮出社區資源的優勢,挖掘本土文化資源。比如,可以將幼兒活動的室外場地設計成當地特有的文化景點場景,在場地中設置果園、種植園地、升旗廣場以及植物迷宮等等,讓幼兒能夠在游戲活動中觀察自己家鄉的文化特點,從而感受民間工藝所帶來的藝術熏陶。
(二)開發包含家鄉本土文化的特色課程,激發幼兒熱愛家鄉的情感
作為一種教育資源,本土文化融入到幼兒園課程當中,不僅可以發揮出特有的文化韻味,還可以成為關鍵教學載體,開發并形成具有家鄉本土文化特色的主題活動課程[6]。比如可以挖掘當地的產業特色,結合幼兒的實際年齡特點,始終遵循靈活性、和諧性以及整體性原則,挖掘出與當地特色產業有價值關系的教學內容,將其作為主題線索,在充分研究與討論的基礎上,展開教育銜接,有層次地開展主題活動,將產業元素特點進行篩選,進而形成與教育主題相關的線索。
在整個主題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需要根據主題內容來創設對應的區域,在其中投放一定的材料,讓幼兒能夠在集體活動之后有機會展開個性化學習,在鞏固現有學習經驗的基礎上,更加快樂、均衡的發展,激發出內心熱愛家鄉本土文化的熱情。
(三)充分發揮家庭和社區的重要作用
家長和社區資源是幼兒園教育過程中最重要的資源之一。首先,家長對本土文化有著真實的切身經歷,因此家長本身就能夠提供豐富的本土文化課程資源。其次,作為教育活動的參與者,教師可以邀請家長來參與幼兒園本土文化主題活動。此外,家長還可以充當課程評價的主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課程開展的效果,促進課程不斷完善[7]。最后,在社區資源開發利用過程中,要充分利用社區環境資源、人力資源以及文化資源。在此期間可以組織幼兒走入到社區生活當中,與社區共同開展民間習俗活動以及民間節日慶祝等活動。
(四)品鑒本土文化經典,構建課程體系
在本土文化與幼兒院課程教育融合過程中,不僅要將鄉水文化融入到教學環境中,還要利用幼兒院外部環境,像走廊、主題墻、樓體等結構來傳遞本土文化,比如在晨間鍛煉期間,可以融入陀螺、搓鐵環等民間游戲,開設出符合當地文化特色的游戲區域,還可以每周開展一些特色課程,帶領幼兒走入到大自然和社區當中,收集一切可以利用的自然文化資源[8]。像蘆葦、麥秸、樹枝以及竹片等等,這些都是幼兒學習和游戲的寶貴資源。此外,教師還要充分挖掘當地家鄉資源,探訪當地的百年小吃老店,參觀老舊街區的銀行、社區街道以及住宅小區,使幼兒能夠在活動中不斷豐富自身的知識,在本土文化的浸潤下健康成長。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文化是社會發展歷程中所積累的寶貴財富,文化衍生出了課程,而課程有具有傳承文化的特點。構建具備本土文化的幼兒園課程教育目的就是為有效落實教育本土化的特點,讓幼兒能夠在濃厚的興趣帶領下參與教學活動,從而感受到自身成長環境所積淀的文化精髓,進而認同家鄉文化,并孕育出一定的思想性感與責任心。
參考文獻:
[1]洪素芳.家鄉本土文化融入幼兒園課程的探索[J].學周刊,2019(15):152-153.
[2]周艷梅.將本土文化融入幼兒園園本課程開發的建議[J].科普童話, 2020(24).
[3]奚鈺池.利用本土資源豐富幼兒園課程[J].教育(周刊),2020(18):37-37.
[4]孟慧.立足本土文化,開發園本課程[J].家長,2020(6).
[5]遲振坤.本土化的幼兒園傳統文化傳承實踐[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20.
[6]莊子明.閩南本土文化資源在幼兒園課程中的開發與利用[J].教育觀察,2019(6):36-37.
[7]張嚴.挖掘本土文化資源 豐富幼兒園活動課程——“楊柳青年畫”教學的研究與實踐[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16(5):77-78.
[8]池曉璐.淺析幼兒園開展本土文化課程的意義和價值[J].當代家庭教育, 20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