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桂麗
【摘要】盡管信息技術學科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相關,但是,歸因于部分高中信息技術學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脫離現實生活”“空談信息技術知識”,所以導致高中信息技術學科教學效益不佳。本文將在理論聯系實際的基礎上,緊緊圍繞“生活化教學情景:激趣導入之扳機;生活化任務:探究新知之蹊徑和生活化作業:拓展運用之橋梁”三個方面,詳細論述高中信息技術生活化教學策略。
【關鍵詞】高中信息技術? 生活化?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6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09-0089-02
信息技術與高中學生的學習、生活緊密相關,諸如,在一些信息化平臺中下載學習資源,制作一些與學習相關的演示文稿,利用Excel表格匯總一些與學習相關的數據資料等。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適應信息化時代的學習與生活,教師必須要提升學生的信息技術素養。聚焦高中信息技術教材中的每一項教學內容,無不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聯系。將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生活化,不僅能夠使得信息技術教學更加接地氣,還能夠提升信息技術教學的實效性。
盡管每一位高中信息技術教師都知道“生活即教育”,都知道將信息技術學科教學生活化的重要性,但是,有相當一部分教師卻不能夠采取一些有效的教學策略將信息技術學科教學生活化。竊以為,在高中信息技術學科教學過程中,無論是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景,還是開展生活化的教學任務,亦或是設計生活化的課后作業,都是將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生活化的一些有效策略。
一、生活化情景:激趣導入之扳機
教學情景,是學生“透視”教學內容的窗口,是教師“呈現”教學內容的舞臺。有趣的、生活化的、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教學情景,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能夠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之中進入一種學習狀態,讓學生在知識、心理、能力等各個方面做好學習準備。顯然,學生之所以能夠不知不覺地進入一種學習狀態,歸根結底,是因為他們對學習內容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因此,生活化的教學情景,是教師激發學生學生學習興趣之扳機。在高中信息技術學科教學過程中,教師為了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景,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首先,教師應該找準連接教材內容與學生實際生活的紐帶,為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景奠定基礎。以教學“信息與信息的特征”這部分內容為例,盡管大部分學生都對信息有一個感性的認識,但是,對信息的概念以及特征卻認識比較模糊,不夠完整。為了讓學生對于信息有一個全面、深入、透徹的認識,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創設形象逼真、切合實際的教學情景。通過挖掘教材內容,聯系生活實際,筆者發現“結繩記事”“飛鴿傳書”“烽火告急”等這些成語典故,都隱含著一個共同的特征,即“信息”。因此,在課堂伊始,筆者利用這些與“信息”相關的成語典故導入了新課。為了讓學生更為形象直觀地理解這些成語典故,筆者利用多媒體課件創設了相關教學情景,如古人通過“結繩記事”的情景,以及古人通過“飛鴿傳書”的過程,還有在戰火紛飛的古戰場上,戊邊的戰士通過“烽火告急”的情景等。盡管學生對于“結繩記事”“飛鴿傳書”“烽火告急”這些情景不太了解,但是,聚焦于教師創設的教學情景,學生就會更為形象、更為直觀地認識與了解這些情景。與此同時,學生學習這部分內容的興趣也會愈發濃厚。
其次,在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景時,教師還要盡可能地借助于一些信息技術手段,將生活化的教學情景信息化、趣味化。以教學“信息及其特征”這部分內容為例,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創設了生活化的教學情景,內容詳實的新聞報道、瞬息萬變的市場行情、心有靈犀的微笑動作、日新月異的科技成果、惟妙惟肖的繪畫作品等。聚焦于這些生活化的教學情景,學生對于信息的“載體依附性”“價值性”“時效性”“共享性”等特征,就會有比較清晰、具體、直觀的認識與理解。
最后,教師在利用生活化的教學情景導入新課時,一定要努力做到恰如其分、恰到好處,要讓生活化的教學情景成為點燃學生濃厚學習興趣的導火索,要讓生活化的教學情景成為引領學生有效學習的助推器。比如說教師在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結繩記事”“飛鴿傳書”和“烽火告急”的情景時,一定要把握了“度”與“量”,即要盡可能地用最短的時間,向學生形象直觀地展示,切不可耗費過多的時間,以防課堂變得“頭重腳輕”。
實踐證明,在高中信息技術學科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能夠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景,那么,生活化的教學情景就會成為激發學生濃厚學習興趣的扳機。
二、生活化任務:探究新知之蹊徑
探究新知,是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的關鍵環節。為了引領學生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地探究新知,教師應該圍繞教材教學目標,精心設計生活化的教學任務。以生活化的教學任務為蹊徑,教師就可以引領學生循序漸進、卓有成效地探究新知。在一些高中信息技術課堂中,盡管教師也會在課堂中使用任務驅動法,也會設計一些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教學任務,但是,歸因于教師設計的這些教學任務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不夠緊密,所以導致學生在完成這些任務時缺乏主動性、能動性與創造性。相反,如果教師能夠圍繞教學目標,精心設計一些與學生實際生活緊密相關的,生活化、趣味化的教學任務,那么,學生在完成這些教學任務時,就會變得興趣濃厚、動力充沛。如此一來,學生完成這些生活化教學任務的效果也會顯著提升。
因此,高中信息技術學科教師要在任務設計方面多花心思,真正設計一些學生感興趣、與學生實際生活緊密相關的教學任務。以這些生活化的教學任務為抓手,教師就可以引領學生順利實現教學目標,就可以在豐富學生信息技術知識的同時,提升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
“信息資源管理”是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高一信息技術學科中的一部分內容。在教學這部分內容時,筆者設計了這樣一些生活化的教學任務:任務一,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尋找生活中的數據庫應用系統。通過小組討論,學生就會知曉醫院、銀行掛號系統,都是“信息資源管理”在生活中具體運用的表現形式。任務二,讓學生利用電腦中的“資源管理器”對電腦中存儲的各種資源進行分類管理。的確,在實際生活中,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因為對電腦中的資源管理不善,所以導致電腦中的各種資源隨意存儲。此舉,不僅占用了電腦中有限的存儲空間,還為后期查找、使用資源造成了不便。但是,通過讓學生完成這些任務,學生就會感受到資源分類存儲的各種益處,就會在今后的生活中科學、合理、有序存儲電腦中的各種資源。任務三,讓學生或通過查閱資料,或通過走訪調查,了解學校圖書室的圖書管理系統。通過讓學生完成這些任務,學生就會明白,對于學校圖書室管理員而言,如果用常規方法,在大量的圖書中快速準確地檢索,并找到圖書,是一件費時費力的事情。但是,如果利用圖書管理系統,圖書館管理員就可以快速、準確地檢索、并找到相應的圖書。
很顯然,這些生活化的教學任務,就宛如是教師引領學生探究新知的一條蹊徑。通過讓學生完成這些生活化的教學任務,不僅有助于學生順利且圓滿地達成課堂教學目標,還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也有助于學生感受“信息資源管理”的重要性。
三、生活化作業:拓展運用之橋梁
作業,不僅是教師引領學生復習鞏固相關知識的一種指南,還是教師引領學生拓展運用相關知識的一座橋梁。依據學生完成作業的時間不同,可以將其分為課堂作業和課后作業。課堂作業也好,課后作業也罷,在引領學生復習鞏固、拓展運用知識方面的作用是相同的。每一項信息技術無不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相關,因此,無論是在設計課堂作業時,還是在設計課后作業時,教師都應該聚焦教材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將學生的作業內容、作業形式生活化。相比于普通作業而言,生活化的作業趣味更濃,更加能夠激發學生完成作業的興趣以及調動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
比如說,在教學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高中信息技術“調查中學生移動學習現狀——經歷數據處理的一般過程”這部分內容時,筆者圍繞這部分教學內容,聯系學生學習生活中的一些調查實踐,精心設計了一項課內生活化作業,即讓學生在課中以小組為單位,調查一些與“中學生移動學習現狀”相關的信息,并對這些信息進行“深加工”。在此基礎上,筆者要求學生認真撰寫報告。為了讓學生有的放矢地完成此項課內作業,筆者在學生完成作業之前,首先向學生出示了此次作業的評價標準。評價標準從學生“搜集資料的準確性、整理資料的合理性、分析數據的科學性以及撰寫報告的詳實性”等幾方面進行了評價。為了使得評價標準更加具有操作性,教師還對各個評價項目進行了細化,并賦予了一定的分值。緊接著,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以評價標準為引領,緊鑼密鼓地開始著手完成此項生活化的課內作業。從學生完成作業的整個過程來看,因為此項作業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緊密,所以每一位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都空前高漲。最后,當各個小組的學生完成此項課內生活化作業之后,教師又從不同的角度,采取不同的方式,對學生的此項課內生活化作業進行了評價。生活化的作業,讓學生完成作業的過程更加有趣,讓學生完成作業的結果更加有效。
還比如說,在教學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高中信息技術“綜合活動:夸夸我的家鄉”這部分內容時,筆者依據學生在課堂中的實際表現,以及對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精心設計了一項課后鞏固作業,即讓學生深入了解家鄉名稱由來和變遷的前提下,廣泛搜集一些關于家鄉的地理信息、歷史文化、名人軼事、風土人情以及旅游資源等。如此一來,學生在完成此項課后作業時,就能夠回歸生活,全面搜集一些與家鄉地理、歷史、文化、風土人情以及旅游資源相關的文本、圖片、數據、音頻、視頻等信息。在廣泛收集與細致整理這些信息的基礎上,學生還必須要對這些“信息進行加工與表達”。以此為契機,學生的文字處理能力、圖表處理能力等,都能夠得到顯著提升。
由此可見,無論是生活化的課堂作業,還是生活化的課后作業,不僅有助于學生進一步吸收內化所學知識,還有助于學生拓展運用相關知識。生活化的作業,讓學生完成作業的過程更加有趣,讓學生完成作業的結果更加有效。
總而言之,對于高中信息技術教師而言,為了著力提升高中信息技術學科教學的實效性,絕對不能“脫落實際生活”“空談信息技術知識”,否則,不僅會削弱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知識的濃厚興趣,還會“封閉”學生學以致用的路徑。相反,如果高中信息技術教師能夠創設生活化的情景、開展生活化的任務以及設計生活化的作業,那么,就可以引領學生在信息技術學科中管窺多姿多彩的現實生活,在多姿多彩的現實生活中研習琳瑯滿目的信息技術知識。如此一來,學生的現實生活就會因為信息技術而變得五彩繽紛,學生的信息技術素養就會因多姿多彩的現實生活而變得豐富厚實。從這個角度來看,回歸生活,是不是可以讓高中信息技術學科教學更加接地氣呢?
參考文獻:
[1]蔡偉平.淺談高中信息技術生活化教學策略的應用[J].福建電腦,2018(7):73.
[2]盛麗春.高中信息技術生活化教學探析[J].江西教育,2018(3):37-38.
[3]陳艷.淺談核心素養下高中信息技術生活化教學策略[J].人文之友,2020(5):241.
[4]鄢永林.探討高中信息技術生活化教學[J].中外交流,2016(14):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