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德生

【摘要】人文素養培養是素質教育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語文閱讀教學與人文素養教育有著密切聯系,為了有效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要求充分發揮人文素養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滲透作用。本文分析了初中語文閱讀中人文素養培養的重要性,提出了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有效措施,進一步優化了語文閱讀教學結構,提高了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水平,實現了人文素養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有效滲透。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人文素養
中圖分類號:G63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7485(2021)07-0133-02
一、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人文素養培養的重要性
語文課程是初中教育階段開設的一門重要學科,也是學生學習其他學科的前提和基礎,掌握語文基礎知識和文詞造句技巧,不僅能夠強化學生語言綜合運用能力,還能提升學生的創造力。初中教育改革發展背景下,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不能只注重對學生專業知識教育,還應注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關注學生的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為學生提供切實可行的幫助。語文閱讀教學中蘊含著豐富的人文素養內容,在語文閱讀教學中貫徹人本教育理念,突出語文閱讀的人文特性,實現人文素養和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融合,對于培養學生人文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強化學生對語文閱讀知識的理解,提高閱讀課堂教學效率。初中閱讀不僅要求學生理解文章內容,還要求學生明確作者的創作意圖,深層次理解閱讀文章的含義,在體會文章思想情感過程中,不斷提升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將人文素養滲入語文教學中,能夠進一步加強學生對文章情感的把握,增強學生語文核心素養,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進而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和自主學習習慣。
二、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人文素養有效策略
(一)基于閱讀教材挖掘人文素養內容
初中語文閱讀教材中蘊含著豐富的人文素養內容,要求教師在培養學生人文素養過程中,盡量不要脫離課本教材,挖掘閱讀教材中人文素養知識,基于語文課本教材開展閱讀教學工作,結合人文素養內容,加強學生閱讀訓練,引導學生表達閱讀情感,強化學生的閱讀寫作能力。例如,教學《濟南的冬天》,教師可以在開展教學實踐活動前,考慮到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學生之間存在的個體差異性,制定合理可行的教學方案,在正式進入課堂學習環節,教師要充分挖掘課文中蘊含的人文素養知識,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教學,使學生掌握生詞、生字,理解課文內容,學會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的運用技巧,體會作者對祖國寶地濟南的贊美之情,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
(二)實行語文閱讀課堂情境教學模式
構建趣味情境教學課堂是實現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人文素養滲透的有效手段,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需要教師掌握正確的閱讀教學方法,轉變傳統教學理念,采用人本化、個性化教學方法,運用情境教學模式,為學生營造一個充滿趣味的語文閱讀學習氛圍,促使學生盡快融入課堂學習中,提高語文閱讀學習效果,增強學生的人文素養。例如,教學《故鄉》,由于魯迅的文章蘊意深刻,學生通過短時間的閱讀,并不能完全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創作意圖,需要教師加強指導,采用問題情境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根據時間變化、人物發展變化等線索,分析文章的深層含義,掌握人物心理刻畫和形象描寫技巧,強化學生語文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
(三)注重閱讀教學與生活實際相結合
通過初中閱讀教學培養學生人文素養,要求教師在明確語文教學目標的前提下,把握語文閱讀教學與人文素養教育之間的聯系,強化學生語文閱讀知識水平,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豐富學生的思想感情。例如,教學《回憶我的母親》,教師在完成基本教學任務后,再指導學生按照時間順序分析閱讀課文,節選重點段落進行具分析和重點講解,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母愛的無私與偉大。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學習課文后,結合自己親身經歷,分享自己對母親的深厚感情,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培養學生的感恩情懷。
(四)借助現代輔助工具進行高效教學
利用現代教學輔助工具開展教學活動,主要是指借助多媒體播放教學課件,將書本上的知識呈現在教學課件上,可以在多媒體課件制作中插入圖像、視頻和音樂,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例如,教學《紀念白求恩》,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與白求恩有關的視頻短片,讓學生大體了解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幫助學生學習白求恩同志舍己為人的崇高精神,使學生掌握議論文的寫作方法,學會對比等修辭手法運用技巧,提高語文閱讀教學效果。
(五)完善語文閱讀教學競爭評價機制
傳統灌輸式為主的教學方法存在許多弊端,利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需要教師抓好語文閱讀教學與人文素養教育的結合點,創新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模式,采用多元化教學方法,建立和完善語文閱讀教學競爭機制和評價機制。教師可以開展多樣l生教學活動,以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導學生閱讀和理解文章深層含義,強化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例如,教學《背影》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體味文章中所表達的父子深情,在完成人物細節描寫教學后,教師將學生劃分為多個學習小組,使學生參與到學習討論中,加深對閱讀文章的印象,強化學生的理解能力,增進學生與父母之間的溝通交流。
(六)精選課外閱讀篇目拓展知識層面
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要求教師不僅要依據課本教材進行講解,還應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搜集與教材閱讀課文相關的文章,精選優秀課外閱讀篇目,拓展學生的知識層面,提高學生的知識儲備量,通過適當的課外延伸,使學生積累更多的語言用法,加強學生對閱讀文章內容的理解,強化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思維創造能力,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人文素養。例如,教學《春酒》,教師不能完全依靠課本內容進行講解,在完成基礎知識教學后,可以利用剩余課堂教學時間,進行課外知識拓展,精選余光中的作品“鄉愁”,將“春酒”和“鄉愁”分析比較,使學生在分析二者相同點和不同點過程中,強化對閱讀文童的理解,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
三、結語
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要求教師結合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從多方面進行分析,深入挖掘課本教材中的人文素養內容,不斷完善語文閱讀教學機制,采用情境教學模式,構建趣味教學課堂,注重閱讀教學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強化學生的理解能力,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人文素養的滲透效果,促進初中語文教學改革發展。
(責編 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