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建良
【摘要】在小學教學中,語文學科是一門基礎且重要的課程。通過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與進步。而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特點以及學習需求也不盡相同。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時候就需要思考如何采取有效的策略,提高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效果,如何打造適合低年級學生發展與進步的教學模式,如何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教學;語文教學;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7485(2021)07-0159-02
一、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育觀念比較落后
在當前的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很多教師的教學觀念還比較陳舊。這主要表現在很多教師只重視教的過程,卻缺乏對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往往無法有效激發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在這種被動的教學形式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得不到有效激發,很多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缺乏主動學習的意識,因此他們的教學觀念還比較陳舊,無法應對新課程改革下,對于小學語文教學提出的新要求。
(二)教學模式有待提升
在當前的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教學模式,還有待提升很多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模式比較僵化,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懂得靈活變通。部分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沒有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而只是通過直接講述的形式把教材中的內容教給學生。這種教學模式往往不能有效引導學生參與其中,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也得不到有效提升。由于忽視了對學生思維和能力的培養,因此課堂教學效率也比較低。
(三)教學策略和方法的應用不夠靈活
在當前小學語文低年級教學中,很多教師的教學策略和方法的應用不夠靈活。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和認知水平都不夠成熟。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就要做到因材施教,要采用適合學生身心發展的教學策略和方法。而當前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卻忽視了學生的年齡特點,教師所采用的教學策略和方法不夠靈活,缺乏創新性,無法有效解決小學低年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很多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雖然也進行了教學策略和方法的探索,但是在把教學策略和方法應用在實踐的過程中缺乏創造性。因而,無法發揮出教學策略和方法的作用。
二、提高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效果的有效策略
(一)認真備課
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低年級教學的過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認真備課。教師需要對教材內容進行認真的研究和分析,要從宏觀上把握教材體系。在每一堂語文課前,教師都需要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認真的設計。同時,教師在備課階段還需要對學生的學情進行認真的分析,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進行教學環節和教學方法的調整。
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語文知識積累有限,認知水平和學習能力都有待提升。因此,教師在備課階段就需要看到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師可以在備課階段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通過多媒體進行教學內容的加工和整合,有效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果。備課的過程中教師還要對學生的潛在問題進行預判和預設,只有做好充分的準備才能上好一堂語文課。
(二)創新教學模式
在小學語文低年級教學過程中,教師還需要創新教學模式,要能夠把新的教育理念融入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可以發揮學生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優勢,讓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進行學習。教師還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手段創新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還可以針對教學內容為學生創設學習的情境,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當中進行學習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所要學習的內容。例如,學習《雷鋒叔叔,你在哪里》這一課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在課堂教學中用歌曲創設情境,幫助學生了解雷鋒叔叔,走進雷鋒叔叔。
教師可以給學生播放歌曲《學習雷鋒叔叔好榜樣》,讓學生在聽的過程中注意歌曲中的歌詞,然后在聽完歌曲之后,詢問學生“為什么雷鋒叔叔是我們的好榜樣?他都做了些什么事情?我們應該怎樣向雷鋒叔叔學習?”通過這種形式,就能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自然而然地投入學習當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結合低年級學生好奇心比較強的特點,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課堂游戲,在游戲的過程中學到語文知識。例如,學習“傳統節日”這一課的時候,教師就可以讓學生進行“你來比劃我來猜”的游戲,小組成員拿到節日名稱之后,要通過肢體動作把節日的習俗展示出來,剩下的成員在給定的時間內進行猜測。這種有趣好玩的教學模式能夠很好地吸引學生。
(三)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為了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在進行小學語文低年級教學的時候就要先給學生安排一些自主預習任務,通過預習任務讓學生能夠養成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利用課前預習的時間畫出文章當中的生字生詞,讓他們帶著感情去朗讀課文,把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標記出來,在開始教學的時候,教師請學生說一說自己認識哪些字,哪些字不容易記憶,自己在記憶本課的生字生詞過程中有什么好的方法。如,有的學生分享自己在記憶生字“鄧”的時候通過拆分的方法,先記憶漢字的部首,然后再記憶整個生字。而在記憶漢字“注”的時候,則通過聯想之前學過的生字“住”,通過部首的替換來進行記憶。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組織自由朗讀文章,然后同桌相互讀生字來進行強化練習。要求學生不僅僅要自己正確朗讀,還要在別人朗讀的時候認真傾聽,判斷對方的讀音是否標準正確。通過這種方法,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還能提高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
(四)優化教學評價方法
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還需要優化教學評價的方法。教師給學生的教學評價一定要有針對性,要能夠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例如,學生在回答問題非常出色的時候,教師要給學生及時且積極的鼓勵,教師可以對學生說“你真棒,這個問題的答案非常完美。”而在學生回答問題不正確的時候,教師可以通過一些激勵性的評價引導學生。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還要通過眼神的暗示和肢體動作來給學生進行鼓勵的評價。例如,教師在讓學生朗讀課文之后就可以對那些讀得流利,且發音準確的學生豎起大拇指。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在學生的日常作業當中通過激勵性的話語和積極的評價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信心,讓他們能夠更好地投入語文學習中。
三、結語
總而言之,當前的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還存在不少的問題,很多教師的教學觀念比較落后,教學模式也有待提升,教學策略和方法的應用不夠靈活。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就要認真備課,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實際需求。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創新教學模式,給課堂教學注入新鮮的活力。同時,教師要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優化教學評價方法。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提高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效果,促進學生的發展與進步。
(責編 楊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