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園園
【摘要】近年來我國的大學生群體常出現誠信缺失的現象,這對于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以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都產生了極為不好的影響,所以需要不斷地提高新時代下大學生的誠信教育,通過誠信教育的不斷開展,提高大學生的誠信道德建設,引領大學生找到正確的人生道德的發展方向,促進其全面的發展[1]。所以本文以新時代下大學生誠信缺少的原因以及開展大學生誠信教育的措施進行理論性的探討分析,以便更好地提高大學生的誠信意識,促進大學生誠信教育的發展。
【關鍵詞】新時代? 大學生? 誠信教育? 理論研究
【中圖分類號】G45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31-0007-02
1.引言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優良美德,是個人發展最重要的品質,在社會飛速發展,市場經濟不斷改革的今天,誠信則更加顯得重要而難得。如果在社會中誠信得不到保障,社會的發展都會受到很大程度上的阻礙,所以在社會中必須不斷地強化誠信的重要地位。而作為新時代下社會發展導向的大學生對于誠信的引導更加重要。所以對于現階段大學生中存在的誠信缺失的現象必須遏制住,并分析大學生作為社會的精英為什么會出現誠信缺失的情況,并以此進行不斷地改進,以達到促進大學生誠信教育的發展,促進社會誠信氛圍的加強。
2.當代大學生的誠信危機
2.1在生活中,大學生中出現部分人盲目的追求高消費,高攀比的行為,過分的使用超前消費,編造各種理由獲取國家給予的助學貸款,但在使用后由于自己的消費行為仍不停止,使得許多的助學貸款成為了還不上的款項,學生的誠信受到了很大程度的缺失。
2.2存在許多大學在學校期間學習風氣不好,經常出現考試作弊,抄襲他人作品,還有的為了得到獎學金、助學金填寫虛假的個人資料的行為,同時還有在畢業時偽造學習成績、學校評獎評優的結果、培訓經歷,或者參加工作后不履行就業協議等情況的出現。
2.3大學生在網上利用新媒體不斷地發布虛假信息,在網絡中自認為是法外之地,缺少必要的誠信意識,惡意進行傳播不良信息,進行虛假交易或者盜取別人信息等行為。上述的種種行為使得大學生的誠信造成很大程度的缺失,也嚴重影響了大學生整體的誠信形象,使社會對于大學生的誠信教育產生很大的不滿。
3.新時代下大學生誠信缺失的原因
3.1當前社會環境的變化
新時代下大學生誠信缺失的客觀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當前社會環境的急劇變化,社會中不良環境的負面影響對于大學生的生活以及思想急速的沖擊。隨著社會市場經濟的飛速發展,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但也使得人們對于利潤的追求更加迫切,人們在一些方面不顧法律與道德的束縛,比如出現的偷稅漏稅等行為,使得社會風氣急速的下降,另一方面,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仍存在很大程度上的不足,缺少一定的監督管理方面的措施與政策,出現很多的違背社會公序良俗的不道德的行為,比如在政治上的以權謀私,在工作中的欺上瞞下,越來越多的違背誠信的行為呈現在公眾的眼中,這些不好的風氣,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觀。
3.2學校對于誠信教育的教學不完善
新時代下大學生誠信教育的缺失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學校的誠信教育的教學不完善。我國的傳統教育在學校教育中仍然有很大的影響,而傳統應試教育的弊端也在大學誠信教育中起到了很大的阻礙作用,大學在進行教育時,很多時候仍然采用以分數作為學生能力高低的基本評判的標準,過分的強調分數對于大學生的影響,使得大學生的德育發展沒有很好的受到重視。而且部分大學對于大學生的管理也缺少必要的監督與評價,這樣就在很大程度上使學生極容易出現弄虛作假的行為,導致大學生出現誠信教育缺失的情況的出現。
3.3家庭誠信教育的缺失
我國部分家庭誠信教育的缺失與不足,也是導致大學生誠信教育缺失的重要原因,我國對于子女的教育非常受到家長的重視,家長將子女的學業上的發展看得非常重要,而且對于子女的成長過分的關注,這就在很大程度上導致我國的大學生缺少必要的艱苦奮斗的精神。同時,在家庭教育中家長往往對于子女的教育都是學業的要求,以及如何更好的進行就業,而忽視學生的誠信等良好的傳統美德的教育,使得學生在家庭教育中就極容易造成誠信教育的缺失。
3.4大學生心理的不成熟,缺少社會監督
由于大學生一直以學業為主,沒有接觸到社會的經驗,心理發展的不成熟,所以在校園非常容易受到社會中以及校園內不良風氣的影響,而且,在大學生心理建設的重要時期,在校園內以及社會中由于沒有健全的法律法規等方面的保障,缺少相對應的獎懲制度,使得無法使用有效的手段對不誠信的道德行為進行規范,而不斷地維護和踐行誠信道德的學生得不到應有的保護和獎勵,致使學生對于誠信教育沒有更多的認知,無法形成從自身就不斷地遵守和踐行誠信的優良品質,使得大學生誠信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阻礙。
4.加強新時代下大學生誠信教育的措施
4.1加強高效“兩課”教育
隨著社會的發展,對于大學生誠信教育的重視不斷地加強,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從大學院校的教育教學中不斷地加強大學生誠信教育,其中“兩課”教育的開展對于大學生誠信教育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斷地開展“兩課”教育能夠加強學校和學生對于德育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視,并通過不斷地改進“兩課”教育的教學模式,有針對性的根據新時代下大學生所具備的道德品質與行為因材施教,找準大學生的關注點在哪里以及大學生的專業上的特點,通過與大學生的就業環境相結合,使大學生能夠真實地了解到誠信對于未來就業的重要性,并通過不斷地完善校內的管理制度,為在校內開展大學生誠信教育營造良好的氛圍以及環境,并通過良好的大學生誠信教育的環境,更好地培養學生、大學教師以及校領導的誠信素養,從校園整體上營造良好的誠信氛圍[2]。
4.2加強對誠信教育的宣傳
社會整體的誠信氛圍對于大學生誠信教育的發展具有非常大的作用,通過對誠信教育不斷地宣傳,能夠有效的使誠信教育得到普遍性、持續性的發展。在進行誠信教育的宣傳時要做到不斷地與高校的實際情況相結合,使誠信教育的宣傳能夠涉及到大學生校園生活的方方面面,從而使誠信教育的宣傳最大化的對大學生的誠信素質的提高產生重要的影響。首先,在進行誠信教育的宣傳時,可以通過在全校范圍內開展演講辯論等活動,提高大學生對于誠信教育宣傳的認知度,使學生能夠更好的對誠信教育進行關注,其次可以通過不斷地鼓勵道德品質突出的先進個人,通過對他們的宣導,提高大學生對于誠信更多的認知,最后,可以利用校園內的校園網站實時的進行誠信教育的宣傳,使學生時刻在誠信教育的氛圍下得到熏陶,從而不斷地提升大學生的誠信品質,促進誠信教育的發展。
4.3提高大學生的心理建設,加強對誠信道德的認知
由于傳統教育對于誠信教育發展的忽視,導致當代大學生對于誠信的了解與認知具有很大程度的誤區。有些同學單純地認為誠信就是講義氣,對自己認識的朋友重承諾,而與別人沒有關系,在生活中講誠信,而在虛擬世界中則沒有必要講誠信,這樣的思維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終身對于誠信教育的效果。在我國的傳統教育中,一直將誠信作為人們生活方方面面的生活準則,是我國優良的傳統美德,在進行大學生誠信教育時,需要將我國傳統的優良美德也引入誠信教育中,使學生能夠更好地加強對于誠信道德的認知,同時在進行誠信教育的過程中,需要不斷地提高大學生的心理建設,強化大學生的誠信意識,不斷地加強誠信教育,是大學生逐漸形成誠信光榮,背信可恥的理念,不斷地引導大學生不斷地對自己道德水平進行不斷地提高,抵制社會的不良風氣,規范自己的誠信行為,使得大學生通過不斷地提高心理建設,也通過誠信教育不斷地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形成健康完善人格的教育模式。
4.4加強社會法治建設,與誠信制度保障
為了更好地進行大學生誠信教育的建設,需要不斷地加強社會法制方面的建設,以及誠信制度保障。任何教育體系的改革發展都離不開一種良好的社會環境,大學生誠信教育的發展同樣如此,誠信教育的發展不僅需要社會的支持,更需要形成具有強制力的法律制度的保障,只有通過秩序化的法律規范的支持,才能夠對違背公序良俗,違背誠信道德的行為進行懲罰,同時也要建立健全誠信制度保障與完善的誠信評價體系,使誠信者能夠得到應有的支持與贊揚,使違背誠信原則的人受到相應的懲處,只有這樣才能夠使大學生更加了解誠信對于他們的重要性,也能夠支持大學生不斷地遵守誠信的原則,從而促進大學生誠信道德水平的提高,也能夠在大學中更好地促進大學生誠信教育的改革與發展。
5.結語
誠信是最基礎的道德品質,但卻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進行大學生誠信教育才能夠更好培養具有誠信道德品質的優秀人才[3]。通過對大學生誠信教育的理論研究,可以得出,通過不斷地進行大學生誠信教育可以不斷地改善當今社會大學生誠信缺失的情況,從而達到有序的進行大學生的誠信道德建設,引領大學生找到正確的人生道德的發展方向,促進其全面的發展,進一步為我國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發展奠定道德建設的基礎,同時也能夠更好的為我國的誠信建設以及道德建設培養更多的具有高能力高素質的綜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張華楠.論大學生誠信缺失及重塑[J].科技創新導報,2008(6).
[2]李佳.淺談當代大學生誠信教育[J].大眾科技,2005(5).
[3]胡欽太.重構大學生誠信教育機制[J].思想政治教育,2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