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十八大以來,中央高度重視高等教育的發展,尤其是高校思政工作,培養何種人才、用什么方式培養、為誰培養人才,已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如何全面構建高校思政工作體系,將思政元素全面融入專業課程建設中,習總書記提出了“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強調形成協同效應。因此,將高職專業課程中全面融入思政元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新時代賦予高職教育的重要任務。
【關鍵詞】課程思政? 保險? 信息化教學
【基金項目】本文屬廈門市教育科學規劃課題《高職金融專業“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編號:1901。
【中圖分類號】G64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30-0029-02
金融行業關系著國計民生,金融行業人才的道德素養和政治立場決定了行業的平穩健康發展。其中,保險業發展更是離不開具有良好政治素養、精通業務的人才隊伍。習總書記關于高等教育工作的重要理論,就是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將思政理論全面深入地融合專業課程中,潛移默化地實現三全育人。
那么要如何實現課程體系中思政元素的全面融入建設呢?
1.重視指導思想的全面引領,堅持以德育人。
在教學改革探索中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教師教書育人的根本職責所在,課程內容德育先行,注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統領作用,引導學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
2.突出誠信為本的價值觀教育,職業道德的培養貫穿課程教學中。
在教學中普及《保險法》的內容,強調保險從業人員的行為準則,通過案例分析,剖析當前社會上存在的個別保險公司不合規的行為;同時在課程的教學設計與教學實施過程中,采用仿真情境模擬,通過職場中真實的工作任務,讓學生深刻理解職業底線和職業道德,避免觸碰法律及職業紅線。
3.牢固樹立風險防范意識,提升規避風險能力。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把“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放在了突出顯要的位置。針對保險行業高風險的特性,課堂上應添加相應的風險實例,引導學生著重從金融系統、保險業發展進程、金融創新等角度關注經濟活動中存在的各類型金融風險,并了解因風險防范不足或防范不當,而可能產生的嚴重后果,從而樹立學生風險防范意識,有效提升規避風險的能力。
4.加強工匠精神的培育,營造職業榮譽感
在專業前提下,敬業、精益、專注、創新是工匠精神的精髓所在。伴隨著“工匠精神”的灌輸,讓學生對自己未來堅守的崗位充滿敬畏之情。在教學設計中選取保險公司、保險從業人員負責任、有擔當、積極進取的正能量案例,鼓勵學生積極投身保險行業,鍛造工匠精神,凝聚保險文化自信。
其次,如何建設《保險學基礎》課程中的思政元素呢?我們來解析一下這個課程:
一、課程目標
(一)課程專業目標
《保險學基礎》為金融管理專業職業核心課,課程的專業培養目標和學習內容符合高技能人才培養目標,符合專業相關技術領域職業崗位及崗位群的任職要求。根據職業標準及行業崗位的要求,通過課程我們需要培養學生掌握相應的知識目標:包括理解保險的概念、性質與特征、掌握保險合同的知識和保險的基本原則、掌握各個險種的特征、技能目標(運用壽險的基本知識和經營流程,開展壽險營銷、核保、理賠和客服等業務)。
(二)思政育人目標
遵循習近平總書記的“各類課程都要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的宗旨,結合金融保險行業企業和金融專業本身蘊含的豐富的課程思政元素,培養學生馬克思主義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及正確的職業觀念,關注學生“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等思想道德素質的提升,滿足學生職業發展的需求。
具體目標:
1.樹立學生的法制意識:熱愛祖國、遵紀守法;結合案例,讓學生熟悉保險法律法規,杜絕惡意推銷。
2.加強學生的職業責任意識:通過情境教學、實訓任務完成等環節,培養學生愛崗敬業、務實勤奮誠信職業道德。
3.培養學生團隊協作精神:通過分組完成實訓任務等環節,實現理實一體、教學做一體,培養學生積極溝通、相互尊重,團隊合作等精神,提高團隊工作的效率,培養學生相應的組織協調能力。
二、教學內容構建
三、教學實施
針對職業的需求,我們確定了《保險學基礎》培養定位是為保險公司、保險中介企業及相關機構單位培養具備跨學科、跨領域復合知識體系,且擁有良好實操能力,具備綜合職業技能、全面職業素質的技能人才,課程設置的目的在于讓學生對保險有比較全面的認識和了解,掌握保險的基本知識;熟悉保險經營的基本環節和保險市場的運作;具備分析和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能夠實現和就業的“零對接”。
項目開發在注重理論知識儲備的同時,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合理設計實踐教學方案,組成一個與理論教學互相滲透、技能遞進、層次分明、訓實(實訓與實踐)融合的教學體系,旨在最終實現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和人才培養質量的全面提高。課程教材在補充崗位職責案例的基礎上,還應添加相關思政元素和思政內容。
利用信息化手段,構建課程資源豐富、內容專業、資訊新鮮、學習管理便捷、對外開放共享的綜合平臺。利用保險核心業務實訓軟件及BSI保險教學平臺,創設模擬工作過程的學習情境,真實模擬保險業務活動。一方面學生在實訓室運用保險核心業務實訓軟件集中訓練,強化保險經營全流程模擬,仿真進行各個崗位職責的操作;另一方面理論教學時及課后可以遠程登錄BSI系統,實現邊學邊做,反復學習、不斷操練,加強學生崗位實操的訓練,不斷鞏固相關知識點和業務操作。從而強化課程思政元素,并不斷加強學生的思政意識觀念。
綜上,《保險學基礎》的課程建設,就是要通過完善教學內容、優化教學設計、創新教學方法,進一步挖掘課程中的德育思政元素。通過重要知識點和思政元素的微課視頻教學,讓學生獲得直觀的認識,更深刻地理解崗位職責和職業道德樹立的重要性;通過模擬工作情境,仿真教學,讓學生做中學、學中做,沉浸式進行職業體驗;再運用案例式教學、小組討論、仿真實訓等方法和手段,豐富教學活動,把德育知識、思政元素滲入日常教學過程中,推進職業素養、工匠精神、正確的三觀進課堂、進頭腦,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職業情操”和“社會責任感”,使得師生在專業修煉、政治覺悟、職業素養方面得到共同提高。
參考文獻:
[1]曾揚.《高職<保險實務>校企合作課程建設探討
——以廈門城市職業學院為例》[J].現代職業教育,2018(2)
作者簡介:
曾揚(1981年-),女,福建廈門人,金融學碩士,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