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對教育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教育課程不斷進行改革發展,對高等職業教育的要求越來越高,在專業課程的設定、師資力量的建設、教學模式、教學理念等方面進行有效的改進,為我國當前的高等職業教育中的化學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本文主要探討了當前我國高等職業教育中,化學教育教學的現狀問題,以及根據當前的現狀問題進行有效的改革探索,研究化學教育教學改革在高等職業教育中的實踐探索,以及應用實施方案的探究。
【關鍵詞】化學教育? 教學? 改革? 高等職業教育? 實踐? 應用
【中圖分類號】O6-4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30-0103-02
高等職業教育的定位是培養應用型人才,與普通的高校相比較,具有明顯的差異。普通高校注重理論知識和專業學術等方面的研究,而高等職業教育注重技能知識的掌握和學習,因此高等職業教育在教學方式上更加注重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的培養[1]。
一、化學教育教學的現狀問題
(一)教學方式比較傳統
化學課程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學科。既有嚴謹完善的理論基礎,又有較強的實踐功能,加強了學生實踐能力的發展。以前,化學課程的教學過于注重化學理論知識的傳授,老師是教學的主體,學生處于被動的地位。傳統的教學模式導致學生被動的接受知識,也影響了學生的主觀行動主義。特別是在化學實驗教學課程中,實驗課的教學方法總是先由老師講解實驗原理、老師進行試驗操作步驟的展示、講解試驗過程中的一些特別事項等方式,然后讓學生根據老師的展示進行試驗的操作。這種照搬照套的方法阻礙了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學生的思維能力沒有得到有效的提升,學生就無法發現新的現象,發現新的問題,無法對化學課程進行更加深入的探究[2]。
(二)教學方式與實際脫節
近年來,高等職業教育中化學教育教學內容存在很大的問題。職業教育的特點(實踐、技能等)決定了教育內容,教育內容必須突出職業知識的傳遞方式和職業技能的形成形式。教學內容應該基于原始的化學知識的學生,學習和掌握一定的化學的基本理論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提高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為專業理論基礎知識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而在現有的教學過程中,化學課程與專業課程相互脫離,理論與實踐聯系不大,與專業課程沒有很深的聯系。雖然現在有幾個版本的化學教科書供高等教育學生使用,但它們的內容仍然過時[3]。
(三)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不高
目前,高等職業教育中也面臨著學生教育基礎薄弱、學生學習能力高低不平、學生學習的意愿不強等問題。在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地位一般低于普通高校教育。職業教育的重要性沒有得到承認。因此,進入高等職業教育的學生往往在普通教育系統中成績差。高等職業教育機構是直接面向社會的,許多離開學校進入社會的工作青年也可以進行再教育[4]。其結果是,高等職業教育學校的學生來自不同的背景,具有不同的適應能力,這使得在化學教育課程的授課難度更大。另外,高等職業教育學校的學生學習意愿不強,甚至排斥學習,缺乏與教師的合作,使得教學課堂效果不好。
二、在高等職業教育中,化學教育教學改革的策略
(一)化學教育老師要創新教學方式
職業化學教學內容應適當、實用。職業教育的特點決定了其教學內容,必須強調職業知識的傳授和職業技能的培養。內容是讓學生在原有化學知識的基礎上,多學習和掌握一些化學基礎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提高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根據科目的數量,相對較短的學時等等。在教育實踐中,教學必須以積極尋求學生的知識和創造力為基礎。對于一些在工作中應用較少的理論性部分,教學時間必須減少,教學時間和注意力必須集中在基礎理論和必要的實驗操作上。提高教師和學生對實驗技能在與理論學習同樣重要的水平上的作用的認識。
(二)化學教育內容與實際相聯系
改進理論和實驗教材的處理。就職業培養目標而言,需要對教材進行深入研究,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和教學實施方案。我們必須靈活,根據職業學生的實際情況,熟悉教材的每一章。教材是實施課程標準和實現課程的重要工具。它也是教師課堂教學的基本基礎。根據不同專業的專業結構,對化學課程內容進行具體的細分和刪減。老師應該對不同專業的需求分析的基礎上,對于不同的化學課程知識進行有效的課程時間以及課程重點的分配,以促進教育的系統化和課程的完整,以避免化學教學內容重復,以及課程之間的不連續性[5]。
三、在高等職業教育中,化學教育教學改革的策略
(一)加強各學科之間的交流聯系,制定有效的教學方案
在教學計劃的制定及專業課程中教學大綱的修改等方面,專業教師與化學課教師要進行有效的交流和討論,化學課教師要從專業需求的角度對專業課程教學重點和難點進行研究學習。從事化學課教學的教師還要經常進入到專業課課堂聽課學習,以利于教學重點的把握,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必須積極閱讀專業教材。
(二)教學改革注重學生實踐應用能力的培養
教育內容的改革不僅僅是理論教育的改革,更重要的是加強和改革職業教育的實踐內容。隨著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職業教育機構對化學教材進行了連續的改革,并開發了一些適合高等職業教育的教材。然而,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教科書理論內容過于豐富,實踐內容不夠豐富;一些職業學校使用自己制作的課本,但大多數的內容質量很差,影響了課本的質量。這種課本質量顯然不符合高等職業教育的要求。我們必須根據專業學科的要求對教材進行整合和分析,開發符合高等職業教育要求的教材。要做到這一點,化學實驗課程的教學內容必須經過多年的化學實驗操作訓練。這是一個設計內容的問題,以滿足不同專業的要求,不僅傳授知識和技能,而且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經驗。實驗過程中,可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能力,搜集資料、獲取知識、處理信息以及語言表達能力等。
(三)促進高等職業教育化學課程的教學理念的改革
化學教學強調實驗課程的重要性,符合以實踐為導向的高等職業教育的要求。在高等職業教育中,重點是在獲得必要的理論知識的前提下發展實踐技能。化學實驗可以獲得關于物質變化的大量第一手感性知識,可以將理論知識從微觀轉化為宏觀,從抽象轉化為具體;實驗是化學教學中的靈魂,體現了化學真正的魅力,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也是教育和發展學生各種實踐能力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實驗課程不僅可以修改和鞏固教科書的理論內容,還可以提高學生對理論內容的理解和吸收,從而加強對優先級和困難的消化和吸收[6]。
(四)化學考核建立以理論知識與實驗動手能力相結合
化學課程考試以理論考試為主,雖然實驗考試部分也包括在內,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完善的方面,普遍存在理論試卷比例過大的現象。理論試卷是檢驗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掌握程度,學生往往都想考取較好的成績,獲取較高的分數。我們在教育評價工作中開展了“三級評價體系”,即標準化理論試卷評價,實驗功能操作,平時課間評價和課前提問討論3個方面的評價體系,3個體系的評價比例設定為4:4:2。標準化建設時試卷匯總考試重點不同專業的需求進行設置,不同專業的化學試題,實驗技能審查方面,綜合實驗參加的積極性,操作的訓練性,小組對學生間的協助和實驗內容的理解和操作的掌握程度要綜合分析和評價。將平時上課時學生提問,討論及對知識的綜合整理等方面的表現實時記錄下來,按比例添加到最終評價過程中。這樣的考核評價體系,在強調高等職業學校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的同時,有助于提高化學基礎相對低的學生的考核成績,并且學習成績的整體保障正規布局,正在取得積極的成效。
參考文獻:
[1]吳娜.基于就業為導向的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探析[J].江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34(6):100-101.
[2]林際丞,楊健輝,曹顯明等.貴州省醫學高等職業教育教學研究與改革[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9,3(22):117-119.
[3]梁燕.示范引領、開放創新:北京市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回眸——基于2017年北京市職業教育教學成果獎數據的分析[J].職業技術教育,2019,40(3):45-49.
[4]喬旭.高職化學教學的工學結合模式改革趨勢探討[J].教育現代化,2018,5(50):55-56.
[5]王春姣,王秀紅.2000-2018年我國中學化學教育研究的熱點與趨勢——基于《化學教育》載文的可視化分析[J].化學教育(中英文),2019,40(23):87-91.
[6]陶宇斐,關增建.我國高等工程教育實踐教學發展研究(1990—2019)[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29(5):156-166.
作者簡介:
卞富永(1985年-),男,云南雙柏人,講師,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