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軍成
【摘要】在素質教育的不斷推動下,如何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意識與能力是每個教師都要思考的問題,尤其是小學體育教學,其對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意識與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學生主體的感受,豐富教學方式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合作學習意識和能力。
【關鍵詞】小學體育? 合作學習意識? 合作學習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8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24-0160-02
一、培養學生合作學習意識和能力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健康行為
小學階段的學生身心正處于發展中,自我意識較強,部分學生缺乏與人交流合作的能力,需要在系統的教學與培養中逐漸提高。而體育課程具有實踐性、互動性等特點,且小學體育教學活動的開展一般以班級為集體,如籃球、排球、體操等均需要學生合作完成,因此體育活動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意識與能力。以培養學生合作學習意識與能力為目標開展小學體育教學不僅有利于學生在學會與他人相處與交流的基礎上,改善自己的性格及心理,形成積極向上的心理,還有利于學生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形成健康的行為,從而更好地去適應外界環境。此外,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意識和能力有利于使學生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提高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只有學生學會與他人合作學習,才能夠在學習與他人交流中充分展現自己形成健康的行為,以此提高自信心,積極地參與到體育活動中,從有效掌握體育運動鍛煉的方法和技能。
(二)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
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意識與能力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要在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意識與能力,教師就要開展合作學習活動,給予學生充分的自由交流與互動的時間,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夠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給予學生自我展示的平臺,還能夠使學生在與同學及教師交流的過程中,汲取多種思維方式,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創造能力,對培養學生體育綜合素質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三)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體育精神
體育課程具有實踐性、教育性等特點,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意識與能力的目的不僅在于提高學生與他人交往的能力,更在于培養學生的思想品質與體育精神。體育活動以團體合作為主,學生的體育精神與合作意識的高低對學生是否能夠融入集體,有效完成集體活動有直接的影響,因此在體育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與能力,對提高學生的體育精神、團體歸屬感有重要的作用。同時,在當前的社會環境下,人與人之間的競爭較為激烈,且社會對學生及人才的要求較高,而以培養學生合作意識與能力為目的開展小學體育教學能夠給予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更多互動的機會,能夠使學生學會與人相處,形成團體意識、體育精神與競爭意識,促進開發學生的體育潛能,因此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意識與能力有利于使學生將來能夠更好的適應社會,此外,體育精神是開展小學體育教育的導向,是培養學生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及核心素養的主要內容,對此,教師應注重通過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意識與能力,使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及體育精神。
二、小學體育教學中培養合作學習意識和能力的策略
(一)注重轉變教學觀念,明確教學目標
教育是一種有目的的培養人的活動,在小學體育教育中是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主要教育目標。而體育教育是通過開展各種體育活動和競賽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堅持不懈、勇敢的性格和精神,所以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要注重轉變教學觀念以培養學生合作學習意識和能力以及學生未來步入社會能否適應社會,成為全面發展的人為基礎開展體育教學。此外,在確立教學目標時,首先教師應充分了解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小學階段的學生雖然好動、活潑,但運動能力較差,好奇心強,缺乏耐心和毅力,自我控制能力、團隊意識與紀律觀念較差。其次,教師應根據學生當前的合作學習意識與能力、體育精神、運動能力等方面針對不同教學內容確立層次性、針對性的教學目標,結合學校和國家的教育理念和方針制定教學計劃,并嚴格按照教學計劃實施體育教學活動,確保學生能夠形成較強的合作學習意識、能力與健全的人格和品質。
(二)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促使學生放松身心
一個和諧、活躍的課堂教學氛圍是優化課堂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的重要因素,和諧的教學氛圍能夠使學生在參與課堂教學時放松身心,全身心地參與到課堂中,有效提高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為接下來的課堂教學打下基礎。和諧的教學氛圍能夠使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增加與小組成員之間的信任感,與小組成員和諧相處。因此,教師在開展小學體育課堂教學時,要根據學生的體育基礎、身體機能以及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充分利用小學生活潑、好動的特點,開展教學活動,營造和諧、活躍的教學氛圍,促使學生放松身心,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1]。例如,在教學前,教師可先組織學生做一些高抬腿等熱身運動,或使用一些簡單的太極動作讓學生進行熱身,使用不同的方式讓學生能夠提高對參與教學活動的興趣,放松身心,調整身體狀況,以更加飽滿的精神和心理狀態迎接接下來的學習。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選擇適合運動項目的音樂開展運動教學,營造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鍛煉學生的節奏感、肢體協調能力以及合作學習的能力。比如,在進行雙人跳繩的教學時,教師可以選擇節奏性較強的音樂,如《冰河時代4》《舞動青春-跳繩節奏》等音樂。在體育運動教學中結合音樂開展教學不僅能夠渲染小學體育課堂教學課堂氣氛,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還能讓學生在雙人跳繩中協調兩人的節奏,讓學生跟著音樂跳繩時能夠同步兩人的節奏,使學生在雙人跳繩的過程中初步形成合作學習的意識,以及掌握雙人跳繩的技巧與方式。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給予學生一定的鼓勵,使學生能夠更好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促進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和運動能力。
(三)豐富教學方式,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與能力
在傳統的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在開展合作學習環節時,部分教師會直接選定小組成員,這樣的教學方式雖然是教師根據學生之間的運動能力和身體狀況進行分組的,但是卻忽略了學生主體感受,在一個班級中部分學生與學生之間多少都會存在一些摩擦,如果沒有考慮到學生之間的關系進行分組,會加重學生之間的矛盾。并且部分教師的教學方式較為單一,不能有效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激發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在教學中學生參與度較低,不能主動積極的與小組成員完成學習任務,更別提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與能力了,同時也會對完成教學目標以及課堂教學效果有一定的影響[2]。因此,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實際學情,在教學中注重學生的主體感受,豐富教學方式。在進行分組活動時可先讓學生自由組隊,然后教師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分組情況,促使能夠更好地開展合作學習,提高學生之間的默契度,促進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與能力。例如,教師可開展兩人三組合作競賽游戲,利用游戲培養學生團結協作意識和能力,且充分發揮游戲和競賽的趣味性和競爭性,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融入在教學中,在與同伴進行合作時形成合作意識,促進提高自身的合作能力。在開始游戲前,讓學生兩兩隨意組隊,并為學生講解游戲比賽制度:兩人并排站立,將繩子綁在兩人腳踝以上部分,從起點出發至對面紅旗處返回,返回到起點后將繩子解后,交給下一組隊員進行比賽。這種合作教學形式,能夠較好地激發學生參與體育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和體育競爭意識,促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形成合作學習的意識,提高自身的運動能力和合作學習能力,促進有效完成課堂教學的進程。
(四)制定科學的評價體系,提高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與能力
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與能力是離不開教師的評價的,因為小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發展的階段,學生沒有一個正確面對學習,以及與同學和教師相處的方式,所以學生在與同學相處過程中出現較多的摩擦。這時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就極為重要,科學的評價方式,能夠引導學生學會與他人相處,學會合作學習的方式,形成正確的合作學習意識和競爭意識。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要重視從學生的學習行為、心理變化以及與他人合作交流的表現等多方面進行分析和評價,逐漸引導學生正確處理與他人的關系,形成合作學習的意識,從而不斷提高合作學習的能力[3]。例如,在兩人三足比賽中,在學生比賽的過程中教師就要注意觀察學生與他人交流方式、合作能力以及參與教學活動的態度等方面,在學生完成比賽后,教師要及時對學生進行正確的評價,比如當學生在比賽中與同伴發生爭吵等情況,教師先不要批評學生,而是要與兩名學生一起分析爭吵的原因,以及在兩人三組比賽中為什么兩個人不能很好完成比賽,步伐不一致的原因等,在分析時引導學生學會正確處理問題的方式,學會在合作學習時換位思考,學會考慮別人的感受,促進提高學生學習合作的能力。
三、總結
綜上所述,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合作學習意識與能力時教師要注重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使學生能夠放松身心,以更加飽滿的精神面對學習。其次,教師要注重豐富教學方式,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使用科學的評價體系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合作學習意識和能力。
參考文獻:
[1]武振強,殷玉輝.淺談體育教學中合作學習意識和能力的培養[J].讀寫算,2019(2):59.
[2]林孫洪.小學體育教學中學生合作學習意識和能力的培養[J].當代教研論叢,2020(1).
[3]丘小建.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有效應用[J].當代體育科技,2019,9(10):179-18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