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音樂是培養學生審美素養的重要課程,要提高小學音樂課教學成效,需要教師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根據小學生學習特點融入游戲教學內容,依據不同的音樂課教學內容或課型分別采用不同的游戲教學方法,才能提高學生音樂學習興趣,實現音樂教學成效提高。
【關鍵詞】小學音樂? 游戲教學?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7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30-0149-02
音樂是小學的重要課程之一,是培養學生審美素養和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重要學科。一直以來許多教師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習慣采用“熟悉”的教學方法,學生對這些教學方法“習以為常”,難以激發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與熱情。如果在這些“熟悉”的傳統教學方法中,加入游戲教學內容,就會產生別樣的教學“風景”,從而促進小學音樂教學成效的提高。
一、小學音樂游戲教學的意義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融入游戲教學內容,無論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還是提高音樂課教學成效都有重要的意義。一是能夠激發學生音樂學習興趣。小學生活潑愛動、愛做游戲,在音樂教學中融入游戲內容,能讓學生在“玩”中學、快樂中學,能夠使學生的音樂課學習思維處于活躍狀態,能夠激發學生的音樂課學習興趣,提高學生音樂課學習積極性,為有效教學奠定良好基礎。二是能夠增強音樂學習體驗效果。通過把多樣化的游戲內容與音樂課教學內容相結合,能增強學生的音樂學習與練習體驗效果,使學生能夠全面深入地體會和感受音樂旋律、節奏等特點,體驗和感受音樂產生的美感,有利于促進學生音樂審美素養提升。三是能夠提高小學音樂教學成效。把游戲教學融入到小學音樂教學中,能使枯燥的音樂練唱教學變得興趣盎然,增強課程教學趣味性,有利于學生在音樂游戲過程中體驗和掌握音樂基礎知識,能夠提高學生的音樂學習創新能力,能夠提高學生音樂學習合作意識,從而有利于提高小學音樂教學成效。
二、小學音樂游戲教學的策略
(一)游戲融入音樂欣賞,增強音樂感受能力
感受與欣賞是小學音樂課堂學習的主要內容,也是音樂學習的基礎,提高學生良好的音樂感受與欣賞能力是培養學生音樂審美素養的主要途徑。在音樂感受與欣賞課教學中,通過多種手段引導學生掌握音樂表現的要素、音樂作品中包含的情感、作品的形式與體裁、作品的風格與流派等方面的內容。要讓學生掌握這些音樂感受與欣賞教學內容,需要提高學生的感受與欣賞能力,而把音樂教學內容融入到游戲活動中,即運用游戲教學方式,能提高學生對音樂作品的欣賞與體驗效果,能讓學生獲得良好的欣賞體驗,包括對各種樂器聲音的速度、節奏、力度、音色、旋律等方面的聽辨與感受效果,有利于為學生音樂學習奠定良好音樂基礎。例如,在教學蘇少版三年級的《春天來了》這首歌時,為了提高學生對這首歌曲的感受與欣賞效果,使學生從歌曲中體會出春天的味道,可采用游戲體驗的方式進行教學。在歌曲教學時,可利用塑料袋、文具等物品模仿春天的雷聲、雨聲來作為歌曲的引子和尾聲,從而體會春天的美好,豐富了歌曲的同時,提高學生對歌曲的體驗效果;再如,在教學四年級的《打麥號子》這首歌曲時,可讓學生戴上大草帽,擼起袖子,模仿農民伯伯田間勞動的動作、表情并配合號子的聲音,來體驗農民豐富的喜悅之情,體會打麥子勞動時的快樂。在學唱歌曲《打麥號子》的時候,可邀請孩子玩一玩“拋草帽”的游戲,讓孩子感受草帽拋上去和落下來的力度,并將力度的感受運用到歌曲演唱中。此外,在勞動號子拓展部分,還可請學生站成一排,模仿纖夫拉纖的動作、腳步,以及船工嘴里發出的“嘿喲,嘿喲”的號子聲,體驗船工的工作,體會勞動號子帶來的作用——整齊動作、匯聚力量。通過把這些游戲活動融入到這首歌曲的欣賞教學中,既能活躍課堂學習氛圍,又能幫助學生體會歌曲中包含的情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欣賞水平。
(二)游戲融入音樂表演,提高音樂表現效果
音樂課堂的教學內容包含著演唱、演奏、藝術表演、識讀樂譜等方面的教學內容,這些內容的學習具有較強的實踐性,這就要求教師在音樂表現課教學中要加強實踐活動教學,通過豐富的實踐活動,才能促進學生對所學知識與技能的掌握。游戲教學方法本身就具有很強的實踐性,能夠與演唱和表演動作有機融合,既能增強音樂表現課的教學效果,又能增強游戲活動的趣味性,能夠極大地增強學生音樂表現課學習興趣,從而提高音樂表現課教學成效。例如,教唱二年級的《口哨與小狗》這首歌曲時,可運用角色扮演游戲,讓學生分別扮演小主人與小狗,然后根據歌曲的演唱內容讓學生作出各種動作,教師也可參與其中與學生互動,通過角色扮演動作來體會歌曲包含的情感,有利于提高演唱教學成效;再如,在進行二年級的《在鐘表店里》這首歌曲的演奏教學時,可讓一部分學生分別使用雙響筒、沙球、木魚、三角鐵、串鈴等樂器,來配合樂曲的欣賞。通過運用樂器伴奏游戲活動,能讓學生掌握演奏方法,還能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在教唱二年級《火車開啦》這首歌曲時,可利用表演游戲進行教唱:先為學生播放火車的汽笛聲,然后播放火車輪子的轉運聲,學生雙手手掌伸直。在身體兩側畫圓轉動,模仿火車輪子,雙腳合著音樂的節奏前進,在教室里開火車,體會歌曲的節奏。在引導學生學唱的過程中師生合作,師用手拍出歌曲的節奏。鼓勵學生根據這首歌曲自行創編能表現火車運動節奏的動作,讓學生通過動作表演來體會歌曲的節奏,這樣學生通過身體律動游戲,既能感受歌曲作品的旋律美,又能提高學生的表演與表現能力。
(三)游戲融入音樂創編,培養音樂創新能力
音樂創編課不但能培養學生的音樂知識應用和創新能力,還能有效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思維,對于培養創新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游戲是具有創新性的活動,而且能夠讓學生進行自主創新游戲活動,把游戲教學內容加入到小學音樂創編課教學中,能激發學生的創編動力與興趣,能夠把游戲活動中的創新思維和創新動作用于音樂創編活動中,有利于增強學生的音樂創編靈感,能提高學生音樂創編能力,從而有利于創新音樂教學模式方法,實現音樂表現課的創新教學。例如,在進行一年級的《請你跟我這樣做》動作表演教學時,可采用表演游戲教學:讓學生根據播放的音樂自主創編一個相應的動作,可邊聽音樂邊創編動作,每段音樂要創編不同的動作,動作要符合音樂的節奏。還可以讓學生根據某個歌曲創編不同的新歌詞,如,可把二年級的《兩只小象》這首歌名換成“兩只小狗”或“兩只小貓”,并對歌詞進行創編:“兩只小狗汪汪汪,相互追逐汪汪汪,擺擺尾巴汪汪汪……”。通過讓學生模仿小動物的叫聲和動作進行歌詞創編,這樣既能使學生加深對《兩只小象》歌曲旋律、節奏的理解掌握,又能為學生提供創作的機會,有利于培養學生音樂創編能力,使學生的音樂素養得到發展;再如,為了提高學生的音樂節奏創編能力,在每個單元的節奏練習中,可進行“成語接龍”節奏訓練活動,可以全班學生輪流共同參與,也可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成語接龍”節奏訓練,在每種形式的節奏創編訓練中,要求每個人或每個小組創編的節奏不能相同,這樣能讓學生掌握多樣化節奏類型,還能訓練學生的音樂即興創編能力。
(四)游戲融入音樂文化,發展音樂文化素養
音樂具有人文性的特點,其包含的文化內涵同樣具有重要的育人價值,因此在小學音樂教學中要重視對音樂及其相關文化的滲透教育,包括音樂作品包含的文化內涵、音樂與社會生活、音樂與其它藝術方面的聯系等。把音樂及其相關文化融入到游戲教學中,能激發學生對音樂文化的學習興趣,既能夠提高小學音樂課教學效果,又能發展學生音樂文化素養。例如,在教學六年級的《中國花鼓》《絲綢之路》這兩首歌曲時,為了讓學生了解歌曲中包含的文化內涵,可開展探究游戲活動,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集體探究中國花鼓、中國花鼓戲的代表作品與傳統劇目、花鼓戲的流派與流傳地域、花鼓戲的歷史溯源、聲腔特色,既能幫助學生學好本課內容,也能豐富拓展學生音樂文化知識。通過對“絲綢之路”的起源、所經路線、主要作用、現代演變等方面知識的了解,有利于對歌曲作品中文化內涵的理解,也能幫助學生了解我國當前的“一帶一路”戰略的偉大意義;再如,在教學三年級上冊“詩韻悠悠”這個單元的內容時,可把音樂與語文學科相聯系,讓學生參考《游子吟》這首古詩的韻律來朗誦其它古詩。也可用《春江花月夜》作為背景音樂,讓學生誦讀李白的《靜夜思》、杜甫的《絕句》等古詩,將一首首詩詞用唱的方式演繹出來,瑯瑯上口,深受學生喜歡,同時對發展學生文化素養有著重要意義。
綜上所述,把游戲教學方法融入小學音樂課程教學中,能夠激發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能力,亦能促進課程教學成效的提高,因此教師要充分認識小學音樂游戲教學的重要意義,重視改進傳統的教學方法,循著兒童的世界,體悟游戲的魅力,從而全面實現音樂課的育人目標。
參考文獻:
[1]丁萍倩.小學音樂教學中如何實施音樂游戲[J].北方音樂,2017(37):223.
[2]唐軍.關于小學音樂教學的音樂游戲應用對策解析[J].中華少年,2016(5).
[3]趙金梅.音樂游戲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J].黃河之聲,2015(23):43.
作者簡介:
陸惠科(1981年-),女,漢族,江蘇蘇州人,中小學一級,本科,研究方向為小學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