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海燕
【摘要】小學語文復習中,教師利用思維導圖梳理知識,整理課文中的重要信息,并以圖形方式把之呈現出來,不僅提高了課堂效率,也幫助學生建立了完善的語文知識體系。所以,思維導圖應用于小學語文復習產生了重大價值,值得深入探討分析。下面結合當前小學語文復習教學情況,從教學實踐入手,就課文復習、單元復習、專題知識點復習、總復習等方面,剖析了思維導圖的應用策略和注意事項,使思維導圖有效應用于小學語文復習。
【關鍵詞】小學語文復習? 注意事項? 思維導圖? 教學實踐? 主要特點
【課題項目】本論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 2020年度一般規劃課題《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復習中的運用研究》研究成果,課題立項號:GS[2020]GHB4095。
【中圖分類號】G623.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42-0145-02
孔子曰,“溫故而知新”,學習離不開復習。在整個小學語文教育階段,復習課占比很大,是不可忽略的一個教學環節。但凡缺少了復習,學生就不可能完全地、透徹地、系統地掌握知識。然而,很多語文教師并不注重復習課,也沒有采用有效復習方式,經常讓學生做一些復習題,根本達不到理想的復習效果。思維導圖可以建立層級分明的知識體系,集中呈現相對零散的知識內容,是一種十分有效的復習手段。為了提高復習效果,建議小學語文教師把思維導圖引入課堂,借助思維導圖的優勢和作用來幫助學生復習語文內容,優化教學目標。
一、思維導圖的主要特點
(一)直觀性
思維導圖通過圖形呈現內容,它層級分明、色彩鮮明、圖形結合,具備顯著的直觀性特點。思維導圖用層級分明的圖形展示各個元素之間的關聯屬性,用色彩鮮明的顏色突出核心和重點內容,用圖形結合的方式簡化復雜內容,使得抽象內容變得直觀,讓人一目了然的看清。
(二)發散性
思維導圖結構類似于人類的大腦神經元分布,從核心關鍵詞向外擴散放射,把相互關聯的元素納入其中,形成一個層次分明的完整體系。在這一體系中,所有元素都圍繞核心關鍵詞向外延伸,富有發散性特點。
(三)個性化
思維導圖繪制過程帶著明顯的個人特色,繪制者可以隨意決定其表現形式,這就賦予了思維導圖個性化特點。思維導圖是人按照自身思維方式繪制出來的,而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思維方式,繪制的人不同,最終呈現出來的思維導圖自然也不同。
(四)啟發性
繪制思維導圖框架結構時,一般從某一個核心詞出發,由核心詞啟發下一層的“骨干詞”,再由上一層的“骨干詞”啟發下一層的“骨干詞”。通過這樣的逐級啟發,把相互關聯的知識內容聯系起來,形成一個相對完整的框架結構。這樣的思維導圖具備顯著的啟發性特點,可以啟迪人的大腦思維。
二、小學語文復習中思維導圖應用的具體實踐
(一)課文復習
課文復習是小學語文復習的一部分,其目的是讓學生持續深化對課文內容及所涉知識點的理解掌握。課文復習時,教師先讓學生整體閱讀瀏覽課文,提煉出中心內容,再讓學生以中心內容為核心詞向外拓展延伸課文中的知識內容,形成關于課文內容的骨干框架。緊接著,教師讓學生結合思維導圖重新梳理課文內容,再一次復習課文中的知識點。當遇到不明白的知識點時,教師示范精講,解答學生疑惑,幫助學生解決歷史遺留的學習問題。例如,講《搭石》時,該篇課文通過描述擺搭石、走搭石等場景,展示了搭石默默無聞的奉獻精神,同時也贊美了當地人們無私奉獻的精神品質。復習時,教師利用思維導圖引導學生回憶課文內容和語文知識,使學生進一步夯實知識基礎。首先,教師帶領學生快速瀏覽課文,讓學生思考課文的中心內容,提煉出“搭石”這一核心詞。然后,教師指導學生逐段分析課文內容,歸納整理出“話搭石”“擺搭石”“走搭石”“贊搭石”四個“骨干詞”。學生基于核心內容“搭石”建立起包含“話搭石”“擺搭石”“走搭石”“贊搭石”等骨干內容的框架結構。最后,教師就每一個“骨干詞”拓展延伸導圖內容,把各種石頭的具體名稱、位置、原因等內容明確寫出來。
(二)單元復習
單元復習內容較多,不當的復習方式會增加學生的負擔,且達不到較高的復習效率。思維導圖通過關鍵詞、線段、圖形的方式,把單元內的零散知識點繪制成一張圖,幫助學生快速理清復雜的知識內容。學生則利用思維導圖建構知識框架、查漏補缺、溫故知新,提升復習效率。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按照以下步驟利用思維導圖復習單元內容[1]。
首先,正式開始單元復習前,教師把學生分成能力相等的若干個學習小組。正式開始單元復習后,教師讓學生快速瀏覽單元中的課文內容,使學生對單元內容有一個整體了解。其次,教師安排學生小組討論,讓學生通過討論找到單元內所有課文知識點之間的關聯和層次。然后,教師指導學生根據知識點之間的關聯和層次繪制本單元的知識結構框架圖。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再次學習領會課文知識,理清知識脈絡,建立單元知識體系。而且,學生經過組內討論,也從其他學生處吸收借鑒了有益的知識,彌補自身知識缺陷,從而進一步完善自身的知識體系。之后,教師進行例題示范精講,講解和重難點知識、疑點、考點相關的例題。例題講解時,教師帶領學生一同分析思考解題思路,并把整個思維過程繪制出來,形成解決問題的思維導圖。通過這樣的過程,學生消除思維盲點,形成分析、聯想、總結等良好的思維能力,同時掌握奠定試題的解題方法。最后,教師組織拓展訓練,為學生布置習題,要求學生利用前面學習到的解決問題的思維導圖進行解題,以此強化學生對思維導圖的掌握,培育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
(三)專題知識點復習
專題知識點復習是小學語文復習的一個重要方式,它可以把分散在教材中的關聯知識點建立聯系,形成關于某一知識點的整體框架,從而增進學生對某一知識點的了解,增加學習深度。專題知識點復習中,教師先出示要復習的核心知識點,再引導學生聯系前后所學的關聯內容,引出與核心知識點相關的其他知識內容,進而理出導圖骨干,明晰知識脈絡。待學生掌握思維導圖內容后,教師再安排學生進行習題練習,讓學生在專題訓練中鞏固知識,掌握解題技巧。值得注意的是,教師要精心篩選習題,保證習題的針對性和典型性,為學生樹立規范的解題過程,以便學生掌握并熟練應用解題技巧,懂得舉一反三。例如,復習講解現代文類型及閱讀時,教師利用思維導圖制成一個完整的知識框架,直觀呈現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詩歌等文體的特點、閱讀技巧等,帶領學生逐一復習這些知識。然后,教師出示習題,讓學生在練習中了解掌握每一種文體的特點,形成良好的閱讀能力。
(四)總復習
總復習一般在期中、期末前進行,其目的是帶領學生回顧過往所學的知識內容,加深學生知識記憶。所以總復習中,教師無需過多關注如何培養學生的知識整理和解題等能力,旨在幫助學生鞏固以往所學知識。基于此,教師在總復習課上直接向學生展示半學期或整個學期的語文知識思維導圖,讓學生一目了然地看清所有內容。之后,教師再指導學生利用思維導圖自主復習。學生如若遇到疑難問題,及時請教教師。教師則根據學生的復習反饋情況進行精講,從而提升復習的針對性,幫助學生查漏補缺。
三、小學語文復習中思維導圖應用的注意事項
(一)以學生為中心
與傳統的復習方式相比,利用思維導圖復習的教學方式更強調學生參與。所以,教師課堂上以學生為中心的組織安排教學活動,全力調動學生思維,引導學生全程參與其中,以突出學生的主體性。比如說,教師指導學生學習繪制思維導圖,讓學生結合知識內容嘗試自主繪制思維導圖。通過這樣一個教學安排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幫助學生掌握知識復習的有效技巧。
(二)注意靈活多變
思維導圖作為一種類似于人腦神經元的框架結構,本身其實是一種思維發散和記憶方式。所以,教師對于思維導圖的利用,應當不拘一格,靈活多變。課堂上,教師根據自身思維特點,結合學生喜好,繪制不同形式的思維導圖,用不同圖形、色彩呈現思維導圖及其內容。如,利用線段繪制思維導圖,利用樹狀圖繪制思維導圖,利用動畫圖形搭配色彩方式繪制思維導圖,保持思維導圖外在形式靈活多變,以增加復習趣味性,激發學生參與興趣。
(三)促進學生思維拓展
思維導圖的每一條脈絡都是思維的一個方向,教師可以利用這一點幫助學生進行拓展思維,指導學生掌握思維拓展和記憶的正確方式。具體的是,教師利用思維導圖繪制過程訓練學生從核心詞出發,一層一層地逐級發散思維,把相互關聯的知識聯結起來,幫助學生了解思維拓展的過程和方式。通過這樣一個過程,使學生學會如何拓展思維,讓學生用正確思維方式進行知識記憶和學習。
(四)抓準思維導圖特點
復習課上,教師運用思維導圖進行復習教學時,要能夠體現思維導圖的基本特點,發揮出思維導圖的作用。為了做到這樣,教師全面了解思維導圖的特點和作用,對思維導圖在知識學習中的作用有一定了解[2]。在此基礎上,教師根據語文復習需要靈活自如地運用思維導圖,借助思維導圖的特點和作用,幫助學生建立清晰的知識框架,培養學生的知識總結、自我學習、閱讀等能力。
四、結語
綜上,思維導圖以一種思維和知識記憶方式應用于小學語文復習,有效改變了復習課教學模式,顯著提升復習效率。所以,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課文復習、單元復習、專題知識復習、總復習,乃至考試前的突擊復習,每一個復習環節都可以采用思維導圖。教師要靈活多變地運用思維導圖帶領學生復習,使學生學會利用思維導圖進行復習。
參考文獻:
[1]沈利玲.數學思維可視化工具的類型及其應用[J].教學與管理,2020(17):48-51.
[2]吳秋連.思維導圖在低年段識字教學中的運用[J].教學與管理,2017(32):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