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經濟發展會計在一個企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企業的財務報告關系到國家和股東的利益,在利益的驅動下,有些上市公司走向了財務舞弊的違法道路。本文在閱讀眾多文獻和案例的前提下對上市公司財務造假防范策略進行研究,分別就監管環境、控制機制、道德建設方面提出了具體建議,希望有助于防范上市公司走向不歸路,切實保障國家及中小股東利益。
【關鍵詞】財務造假;內部控制;監管
1.加強監管力度
上市公司財務造假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任何一種財務造假的原因,都離不開利益的驅動。因此,在中國特殊制度的背景下為了防止和治理上市公司財務造假應該加強對上市公司的各方面的監管力度。
1.1優化市場環境,完善監管要求
(1)樹立市場化監督管理的理念。監督管理機構應該時常樹立市場化監督管理的理念,不斷的完善上市政策的市場化改革。政府部門應該做到“政企分開,產權清晰,權責明確,科學管理”的現代化企業管理制度,為使上市公司真正實現自我發展,成為市場競爭的主體。應該建立健全上市公司為主體的法人治理機構,繼續推進我國上市公司政策的市場化改革,不斷地營造一個更為理想的公司治理環境,從根本上減少并杜絕政治利益驅動的財務造假現象發生。
(2)完善資本市場的監管體制。為改進對上市公司財務監管體系,應該進一步完善資本市場監管體制,如進一步深化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為達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有針對性的對財務指標進行監控,建立一套有利于財務舞弊的預警機制。制度的建立也離不開證券監督與稅務、審計等相關部門的配合。與此同時為提監管效率和管理人員水平應注重引進高水平的監管人才。
(3)重新樹立監管角度。監管機構應該重新樹立對上市公司財務造假的監管角度,并且立足于企業申請上市前的準入審核。我國現階段IPO發行上市需要在證監會“核準制”的管理體系下進行。企業上市前準入的審核不僅需要保健機構等發行中介的認真核查,財務核查要先行一步。證監會工作人員應切實落實層層把關,擴大監督的深度和廣度,真正做到權利和責任的對等。
1.2加強對上市公司募投項目的監管
隨著時代的發展上市公司財務造假方式也有所轉變,以前的上市公司大多通過虛增應收賬款,存貨等科目來虛增利潤。如今財務造假手段逐漸轉向在建工程,由于在建工程在轉為固定資產之前是通過賬面價值來核算的,而監督部門很難對賬面價值進行估算。在建工程在轉為固定資產時大都由評估機構對固定資產入賬價值進行評估。因此,企業在對于在建工程科目的賬面價值有較大的操作空間。
評估企業經營狀況的主要依據之一是上市公司募投項目的實際完成情況,但是一些上市公司把資金另作他用,并沒有嚴格按照招股時的預定資金使用計劃完成募投項目。證監會等監管部門兒容易忽視對募投項目后續進展情況進行嚴格檢查。因此為了不給上市公司留下弄虛作假的機會,監管部門應該不斷對項目的后續發展情況進行跟蹤核查。持續監督上市公司披露的募投項目進展情況,監督募投資金的使用情況。防范和阻止上市公司通過在建工程項目進行財務造假。
2.完善公司治理,減少財務造假機會
完善公司的治理機構可以減少上市公司財務造假的機會。因此應該同時對公司內部治理機制以及外部政治因素同時進行完善,消除誘發上市公司財務造假的內外部機會。
2.1完善公司內部治理機制
企業完善的內部控制機制是內部治理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要完善企業的治理結構必須加強企業內部控制建設。認知是付出實踐的前提,管理層對內部控制的認知,對于營造一個良好的內部控制環境具有重要意義。管理層對完善的內部控制高度重視,可以推動內部控制制度的執行力和執行效果的落實。企業的內部控制建設可以通過完善董事會、監事會的結構與人員構成,通過權責對等、權力分配、權力制衡等方式完善內部控制制度,建立內部審計制度,加強對財務的監督,從內部減少財務造假的發生。
(1)建立內部具體控制。健全的董事會建設應該注重提升獨立董事在董事會中的比例,建立合理的適合本企業的獨立董事選聘制度。企業必須制定明確的董事會職責,明確獨立董事對于上市公司財務報告的各種法律責任、經濟責任以及監督責任,由此建立一個完善的內部董事制衡機制,減少財務報告舞弊的發生。
專業的高素質人才對于內部控制至關重要,企業在進行內部控制建設時應該注重引進高素質人才以及對監事會成員的培訓,不斷促進監事會對上市公司的重大交易、投資以及重大決策的知情權,從而提升他們對該事項的監督力度。
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執行的有效性需要內部控制人員的獨立性來保障。因此,上市公司必須不斷完善公司內部控制制度,定期公開企業的內部審計結果,加強公司人員對內部控制的理,加強企業工作人員的主人翁意識,使全員工認識到內部控制的重要性從而達到全員監督,減少舞弊的機會。
(2)落實內部控制制度。上市公司的內部控制一般情況下都是相對完善的,不會有明顯的漏洞。但是,再完善的制度也只有得到落實的情況下才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因此,上市公司不光要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還應該切實落實內部控制制度。將企業內部控制說度上升到法律的層面,不光要做到有法可依,還必須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咎,如此一來,企業才可以實現制度預期的控制效果。如果一個上市公司的實際控制者凌駕于內部控制制度之上,那么控制制度將會變成一張廢紙,沒有任何實際意義。內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和切實執行缺一不可,只有雙管齊下才能從內部防范財務舞弊的發生。
2.2完善外部控制
完善的外部治理機制應該從法律、制度、準則入手,并提高注冊會計師的獨立性,以及加大對注冊會計師違規違法行為的懲戒力度。
(1)完善法律及準則。完善法律體系就必須加強對財務舞弊的行政處罰力度,增強法律的威懾力。完善的會計準則和舞弊審計準則需要加強準則的透明度、清晰度、準確性以及理解性,健全上市公司財務信息披露制度,避免上市公司利用隱瞞重大事項為財務造假提供機會,損害股東利益。
(2)提高注冊會計師的違法代價。為了注冊會計師完全獨立于上市公司利益之外,應該將聘用注冊會計師的權利交給代表投資者利益的機構掌握,有利于審計工作不受被審計單位管理層的干擾,從而使得審計工作為投資者服務。提高注冊會計師的違法成本,加大對審計舞弊的懲罰力度,有利于減少注冊會計師配合企業進行舞弊的行為的發生。
3.去除誘發上市公司財務造假的借口因素
去除誘發上市公司財務造假借口因素需要加強上市公司工作人員的道德建設、誠信文化建設,為舞弊者樹立正確的道德誠信觀念。具體包括重視內部財務人員的道德建設;加強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建設;弘揚企業誠信文化,建立誠信體系。在企業乃至整個社會營造一個良好的誠信氛圍,提高全員的誠信文化素養,從根本上防范財務舞弊的發生。
參考文獻
[1]黃世忠,葉欽華,徐珊. 上市公司財務舞弊特征分析——基于2007年至2018年6月期間的財務舞弊樣本[J]. 財務與會計,2019,(10):24-28.
[2]張鈺禎,賈坤.財務舞弊行為識別及防范的案例分析[J].商業會計,2020(24):101-104.
[3] Joshua Ronen. Policy Reformsin the Aftermath of Accounting Scandals [J]. Journal of Accountingand Public Policy,2002,(21):29-34.
作者簡介:郭智廣(1997-),男,河北邢臺人,石河子大學,會計專業 20級,在讀碩士。
石河子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 新疆石河子? ? 83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