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根景
摘 要:作為一門必修課程,小學數學對小學生來講難度較高,并且在其思維和大腦都尚未成熟的情況下,一些教學活動的開展受到了限制,教師要隨時把握好教學進度,了解學生的接受程度,從而確保教學的有效性。受過去應試教育的影響,小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受到了很大的局限,在很多種情況下,他們都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一題多解是有效的解題方法,能夠為學生提供多種解題思路,使得學生的思維更加靈活。隨著核心素養理念的提出,學生的創造思維和創新意識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教學形式和內容都朝向更加科學合理的方向發展。小學生可塑性較強,教師可以引導其養成正確的學習理念以及學習習慣,從而為以后的學習奠定基礎?;诖?,文章主要就“引導一題多解,培養數學創造思維”這個話題展開了討論。
關鍵詞:小學數學;一題多解;創造思維;教學策略
一題多解是小學生學習數學的有效方法,與“舉一反三”存在著異曲同工之妙,都有利于引導學生擺脫思維定式的負面影響,以靈活的心態來應對學習。除此之外,一題多解對學生解題策略的提高也是有益處的。試想一下,如果學生在解題時遇到了瓶頸,如果他們的心理抗壓能力不夠強,就很容易走進“死胡同”,無法跳脫固定的套路,無法嘗試著轉變自己思路,換一種方式。長此以往,學生的學習信心也會降低,面對數學會充滿抵觸情緒和恐懼心理。因此,為了讓學生繼續保持數學學習的熱情,提高學生的自信心,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教師就需要從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入手,利用一題多解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一、 創新課堂的導入形式,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
小學生天性活潑,對新奇的事物充滿著興趣,教師要把握好這個契機,將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出來。上文中提到,數學知識對小學生來說本身就具備一定的難度,如果學生沒有及時調整好心態,就很容易跟不上教學進度,導致偏科現象的發生。因此,教師要利用自身獨特的教學形式來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對數學課堂充滿興趣與期待。綜合以往的教學經驗不難發現,隨著新課改理念的提出,經過多年的演變,課堂的導入形式五花八門,小學生也似乎樂在其中。然而,教師還是要找到適合自身教學實際的方法來予以實施。
例如,在教學《認識鐘表》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利用實物導入的形式進行教學,讓學生認識“時間”和“鐘表”的概念。首先,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鐘表”,并且向學生詢問此為何物,在學生回答以后,教師要給予積極的反饋,給學生鼓勵。其次,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認識分針、時針、秒針,教會學生如何通過讀表來認識時間。最后,教師隨機說出一個時間點,讓學生上臺展示,將鐘表調到正確的位置。這樣一來,通過創新課堂的導入形式,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帶著好奇和期待進行學習。
二、 倡導發現學習法,激發學生的想象能力
發現學習與機械學習相對應,主要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為目標,讓學生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得到鍛煉和提升。小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他們的大腦正處于發育和成熟階段,而學習數學便是鍛煉他們思維能力的有效途徑。值得注意的是,受過去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很少有機會能夠去探究知識產生的過程,往往都是照搬結論。一題多解對小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培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僅能開拓學生解題思路,提高學生數學運算、分析、概括的能力,還鞏固了學生已有的知識。既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發散性,還培養了學生積極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例如,在教學《圓的周長》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發現學習,自主探究,找到圓的周長公式,發現其中的規律。首先,教師可以給學生介紹圓的基本元素,比如半徑、直徑,并且給出學生相應的提示,讓他們從這些引入入手,展開探究。其次,教師要給學生提供教學材料和工具,用于展示和測量圓的周長、半徑、直徑,并且記錄好數據。最后,教師要讓學生總結自己的學習過程和結果,發現圓的周長與其半徑之間的關系。這樣一來,通過倡導發現學習法,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想象能力,引導學生自己動手求得真知。
三、 利用互動教學法,增強班內的學習氛圍
可以進行一題多解、一題多變、一題多想在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十分重要。學生思維靈活與否,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決定學生的學習品質,與此同時,也影響著教學質量。有鑒于此,教師要趁早利用一題多解的理念來進行教學,讓學生對此感到熟悉,在潛意識中掌握多種解題思路和方法。試想一下,如果一個學生擁有一種方法,當整個班級的學生匯集起來,那么便能夠產生多種方法,由此來看,在班級授課制的大體制下,促進班級課堂內的溝通交流十分重要,教師不妨應用互動教學法,促進學生之間思維火花的“碰撞”。
例如,在教學《組合圖形的面積》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之間展開互動,討論關于求解“組合圖形面積”的問題。在此之前,學生學習過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圖形,這些多邊形通過兩兩及以上組合,都會形成新的組合圖形,并且是各種各樣的。教師可以選出幾道例題,將其呈現在黑板上,然后組織學生進行討論,以小組為單位,提出多種解題方法。然后,教師可以讓小組派出一名代表上講臺演示本組的解題策略。這樣一來,通過利用互動教學法,有利于增強班內的學習氛圍,匯集學生的集體智慧。
四、 鼓勵學生上臺演示,提高學生的表現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創造能力的培養要體現出來,體現在學生身上,才能看得見實效,否則,終究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坐而論道。教師要將課堂的主動權下放給學生,多給學生表現的機會,這樣才能讓學生意識到自己學習的意義,是為了自己而學的,不是為了家長,也不是為了教師。有鑒于此,在授課過程中,除了與學生展開互動,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上臺演示,從而讓學生得到鍛煉,通過自己的操作演練和講解,相信他們的解題思路會更加清晰。與此同時,教師可以讓臺下的學生思考其他的解題方法。
例如,在教學《實際問題與方程》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就自己解方程的全過程上臺演示。應用題與生活息息相關,但是學生在解題過程中卻很容易遇到挫折,但凡有一點理解錯誤,就會“釀成大錯”,白白浪費了時間和精力。因此,教師要著重對學生應用題進行訓練,鍛煉學生的理解能力。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勇敢地上臺展示自己的解題方法,從“解”“設”“答”等幾方面來還原解題過程,并對表現優異的學生給予獎勵,對表現一般的學生給予鼓勵,做出中肯的評價。這樣一來,通過鼓勵學生上臺演示,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表現能力。